伟人就是那些在拥挤的人群中能保持遗世独立、温婉可亲的人。
—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我要买两根罗马焰火筒。”一个男孩说。“给我一个纸风车。”另一个男孩说。“给我一打鞭炮。”第三个男孩说。钱的转手速度之快,你肯定以为是一个做生意的老手在美国独立日(7
月4日前)前夕大卖焰火。但事实并非如此。从孩提时代起,邓普顿就有着惊人的主见,展现了提前规划、果敢行动、
自信自助的能力。八岁的他已经是自主寻找市场的销售员了。他忙着寻找赚钱的法子,在家乡温彻斯特谱写了商战绚烂的一章。
在很多方面,年幼的邓普顿都体现了美国著名哲人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在其著名的散文《论自助》(Self-reliance)中所体现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在19世纪30年代末,爱默生这样写道:
“相信自己。每颗心都随着那根弦跳动。接受上苍为你寻找的位置—除了本性以外,没有什么是神圣的。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自己必须完成的使命,而不是别人的想法。这种法则,在现实和精神世界里同样适用。由此区分了伟大和卑微。”
爱默生是邓普顿最钟爱的哲学家之一,他无疑读过这些文字。但更重要的是,在他成长的时代,人们都对爱默生及其思想爱戴不已。学校、教堂,以及邓普顿认识的亲朋好友都认定,培养一个人坚强的性格是责任所在,具体是指自助和自控能力。此外,邓普顿和那些从小一块儿玩到大的伙伴不同,他自小就感觉到了自强的力量,励志要在人生中以最现实的方式实现这些价值观。
邓普顿在小小的温彻斯特读二年级的时候就做出了惊人的举动,虽然这
个取决于他而言是水到渠成,在旁人看来却有些早熟。邓普顿知道其他小孩喜欢在圣诞节和独立日的时候放鞭炮,所有人也都知道在温彻斯特鞭炮只能邮购,因为那儿没有鞭炮经销商。
邓普顿设想:家乡没有鞭炮零售店,市场上有真空地带,这样就有了做买卖的机会。
于是,邓普顿花精力做了些研究,来确定自己折价买进鞭炮的数量,然后卖给同班同学小赚了一笔。很快,他发现了俄亥俄州寄来的邮购订单。此后,每到节假日前一个月,他都会从辛辛那提州的巴西创意公司的产品目录上订购各种类型的鞭炮—罗马焰火筒、纸风车、烟火、鞭炮等,节日上必备的饰品,应有尽有。之后,每逢节日前夕,他总会把这些东西放进书包里,跑到教室以高出进价4倍的价格快速卖出。
对于8岁的小孩,这样的利润率算很高了。这就是约翰·邓普顿。他总能想出全新的点子,提前做好准备,随时实
现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能够赚零花钱的想法。这样的习惯和见解成了他自孩提时代起性格发展的一部分。例如,他很早就意识到了债务的危险。十几岁时,他明白很多家庭最大的理财危机是过分举债。因此,他发誓可以当债主,但绝不能成为负债者。40岁之前,他从来没有用过信用卡或者借记卡消费。
那时,邓普顿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年轻人,他相信自己有能力大胆实践全新的理念。用他妈妈的话来说,从各方面来看邓普顿都是一个少年老成的小孩,他有非同寻常的判断力和远见;他自立自强,极有自控力;还有足智多谋的成年人所具备的诸多优点。
邓普顿是从哪里获得自立自强的力量?又是如何产生了日后让他在有惊无险的投资生涯中自觉担负的责任感呢?
邓普顿性格的形成,一部分源于他家族里的榜样。他是家中的次子,于
1912年11月29日出生,他的父亲是哈维·麦斯威尔·邓普顿,母亲是薇拉·韩德利·邓普顿用城里人的眼光看,他出身贫寒。用20世纪初田纳西小
镇的标准来衡量,邓普顿一家人非常富有进取精神。
哈维·麦斯威尔·邓普顿,1903年
邓普顿的父亲是典型的田园风格的创业者,自给自足,他没有上过大学,却开创了自己的律师生涯。在一个常住人口不到2000人的小镇上,光靠律师工作不足以维持生计。于是,他自行构建了一台轧棉机,一个季度就生产了
2000捆棉花。就算农民们为每捆棉花支付2美元,也足够支持邓普顿一家人一年的生活了。
之后,这桩业务逐渐发展成棉花存储的买卖、化肥零售,最终发展为在纽约和新奥尔良棉花交易市场上的生意。父亲每周谈起家里的买卖和运输情况时,年幼的邓普顿总是听得出神。
不过哈维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是好几家保险公司的经纪人,掌握田纳西州经济形势,能够随机应
变,从中获得利润。很多农民由于无法缴纳房产税不得已把农场拍卖了,他便经常参加这种拍卖会。碰上价格很低的农场,就随手买下,希望日后能以
更好的价格再卖出。
哈维·麦斯威尔·邓普顿,1930年
有时候,哈维的计划很成功;有时候,事情也不顺利。但是年幼的邓普顿总在一旁观望着,掂量着父亲的决策。当邓普顿看到很多农民在拍卖中丢了土地时,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个人和企业债务危机的认识。眼见父亲多元化的投资做得有声有色,潜在的利润也很可观,他非常兴奋,下定决心也要自食其力,变得更加强大。
截至1925年,哈维·邓普顿已有6个农场,加上轧棉机、法律工作和其他业务,家境已经相当殷实。通过启用低成本木材和那些下岗工人,他在自有的、不断增长的房地产股份基础上,又盖了二十几套房子。之后,他将这些房子以每月2至6美元的租金出租。考虑到当时美元的价值,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正是这种家传的抱负和积极向上的动力,让邓普顿一家过上了好日子。事实上,邓普顿一家是美国当地第二户拥有电话和汽车的家庭。所以,用外人的标准,邓普顿一家算是相当富裕,邓普顿长大后回忆他童年时,要什么
有什么。最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看到父亲通过努力和富有创意的创业观,使家庭的财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对于年幼的邓普顿来讲,早年他深受家庭的影响,而父亲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邓普顿的母亲薇拉为他塑造了完全不同的行为榜样,这对他的个性形成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首先,在那个年代里,他的母亲受过良好的教育。其次,她曾在语法学校和温彻斯特的高中念书,然后在温彻斯特师范大学就读了七年,课程包括数学、希腊文和拉丁文。
薇拉毕业后,她的哥哥—一位罗马天主教皈依者、保禄会神父邓普顿·马克思—帮她在肯尼迪牧场里找了一份幼师的工作。这个牧场在得克萨斯州方圆40万平方米。在那里工作了两年后,她回到了温彻斯特,在她弟弟奥斯卡·韩德利的店里担任女帽设计师。后来这家店发展成米勒兄弟百货连锁店。不久,当地的企业大亨哈维·邓普顿开始追求薇拉。薇拉在年近30岁的时候嫁给了他,在当时算得上晚婚了。
约翰·邓普顿和他的哥哥小哈维·邓普顿,摄于1916年
第二章
自强不息的种子
薇拉和丈夫一样,也有很多爱好和兴趣。虽然她学历高,喜欢思考,但总免不了要外出奔忙。结婚后,她养鸡、养猪、养牛,还喜欢在花园里干活。她擅长种植桃花、棉花、芦笋、樱桃、卷心菜和绿豆。所以邓普顿家的餐桌上从来不缺新鲜的蔬菜、肉和奶制品。8000多平方米的田都用来种植蔬菜和花草,还有1万多平方米的地用来种植水果、坚果,养鸡、鸭和其他动物。
年幼的邓普顿和他的哥哥小哈维常常在他们母亲繁忙的时候光着脚丫子乱跑。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年仅四岁的时候就学会了盈利的原则。
邓普顿发现只要努力一点,把种子撒在母亲的花园里,就能种出自己的豆子。当豆子长出来时,他就可以放到当地的店铺里卖,这样一来就能赚不少钱。
而这完全是这个小男孩的主意。他的母亲给了他充分的自由,让他自己做买卖,薇拉给他的只是总体的方向和建议。当然,他可以以父亲、母亲、兄弟和其他做生意的人为榜样,但是做买卖的直觉却是由内而外的。
一个年仅四岁的小男孩,可以凭借蔬菜园的营生赚钱,这已然让人不可思议了,但看到他八岁就能轻松认清烟花市场的销售旺季,也就不足为奇了。
莫扎特在六岁的时候可以谱写出旷世奇音,像邓普顿这样的投资奇才年纪轻轻就懂得如何做买卖,依凭最基本的供求关系盈利,也属意料之中。
有机会学习生意和买卖的基本原则,这只是邓普顿童年受到的影响。他的历练远不止这些。邓普顿少年时期经历过一些转变,在其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其日后性格的发展有了重大的影响。而促成这种转变发生的,正是他母亲的宗教信仰。
作为当地坎伯兰长老教会的活跃会员,当时的薇拉·邓普顿和她的姐姐莱拉·辛格顿为教堂筹集了善款,支付了教堂兼职牧师的薪水,才算把这个教堂保留下来。作为教堂福音派的旁支会员,薇拉通过各种方式赚钱,并以甘辛适的名义募捐给中国的传教士,甘辛适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薇拉的传教
士。每个星期,薇拉都会为当地西维坦俱乐部提供午餐,这一活动持续多年。
甘辛适在中国传教活动的一半费用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筹集的。
年幼的邓普顿看到了另一种融资方式—最重要的是,一个人赚了钱还能帮助别人。这种方式深深震撼了他。
与很多小朋友一样,邓普顿深深地感受到倘若人们一味地追求钱财,就会带来很多问题。为了赚钱而赚钱,虽然能够积累财富,但只想着如何去守财,就会出现很多头疼的事情。如果你一不小心丢了钱财,就像那些借贷过多买地不成的农民一样,痛苦就会更会加深。得到了又失去,这还不如从来没有得到任何钱财。
有关薇拉·邓普顿的精神力量,远比我们肉眼所见的要多。从表面上看,她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长老会教堂长者。从更深的层面看,她完全热衷于20世纪初美国兴起的基督教运动—基督教合一派的事业。
本书下一章将会更详细地描述约翰·邓普顿早年如何受到了这些宗教活动的影响。这里我们主要来讲述邓普顿从童年时期就获得的素质,这些素质对投资活动的成功起了关键作用。具体而言,他是从母亲那里和合一派的运动学到了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唯有通过精心策划,在心理和智力上都做好成功准备,这样取得的财富才能长久。
·人生幸福、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意念控制,即自我控制,专注于最积极、最有生产力事情的能力。只要对心灵和宇宙的伟大神圣的原则保持一致,肉体的创伤会愈合、财富能积累,同时还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他认定自己有能力—接近于神圣的力量来实现他的目标。
详细分析一下最后一点,年少的邓普顿从来都有非常充分的自由来做他认定的事情。在邓普顿的记忆中,他的父亲和母亲从来没有给过他任何建议,
也从来没有被打过屁股,甚至他的母亲从来没有对他说过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话,不管他想要干什么大都能得到父母的应允。只有一件事例外:他的父母从未接触过任何形式的烟酒。他们在家开派对,也从未使用过这类东西。除了这一点外,邓普顿一家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从来没有受到任何限制。
这种“放养”的教养方式,的确是有些风险。如果你从来没有对孩子说过“当心”,他有可能深陷麻烦,甚至有致命的危险。虽然邓普顿的父母不会去管他,他却在整个童年阶段安然无恙,在经历多次冒险后,变得更加强壮。
事实上,没有父母的约束,加上自身认定一切皆有可能的信仰,似乎赐予了他莫大的自信之力。这种结果起因于薇拉对儿子所持的自由主义的态度,而这位母亲和她的丈夫从来不乏对儿子深深的爱。作为基督教合一派的思想家,她认定儿子们身上闪耀的神圣光芒会指引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换言之,上帝能比自己更有效地管教好孩子。据邓普顿回忆,母亲凭借的是爱和不断的祈祷来引导自己,为他提供各种书籍、杂志,教育他们兄弟几个做人做事。
薇拉这种放任自由的教育方式在温彻斯特这个小镇上偶尔也会引起轩然大波。
邓普顿十岁时,他和哈维对电学非常感兴趣。他记得母亲这样跟他说:“用家里的阁楼去做电力试验。我已经在那里腾出空位了。”
有了母亲的支持,邓普顿和他的哥哥及好友凭借他们从图书馆中借来的书,用电线圈建立了复杂的电力系统,将普通的家庭回路转变为电压超过10万伏的电力。他们还为大人们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比如电线圈上发出的约1米的火光,以及其他仅限于在具备了各种安全防备措施的大学实验室里才能开展的实验。
邓普顿六岁的时候,曾发生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他看见年长的几个男孩子拿着信号枪玩耍,顿时起了兴致,就跑到妈妈那里问:“妈妈,你能给
我一支信号枪吗?”
“现在不行,你太小了。”但她像往常一样,并没有立刻拒绝他的请求,
浇灭他的好奇心,便说:“等你八岁了,如果还希望自己有支枪的话,我就给你。”
两年后,邓普顿并没有忘记当初母亲给自己的承诺,问道:“妈妈,现在你能给我那把枪了吗?”
“你要信号枪呢?还是要一把410口径的霰弹猎枪?”母亲问。一把真正的霰弹猎枪比信号枪有用多了,邓普顿说:“那当然要霰弹猎
枪了。”就这样,他终于拿着霰弹猎枪和伙伴们外出打猎了,虽然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
有人可能认定这是一种消极的纵容方式,也有些人认为这种教育方式在这个年轻人身上播下了自立、自强、自我控制的种子。不管别人怎么想,薇拉继续坚持她自由的教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她尽可能地让孩子们多接触世界。这年夏天,邓普顿已经12岁了。他的母亲带着他、15岁的哥哥还有几个表兄弟们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东北部旅行。他们每天要走100英里,四处
露营,沿途自己做饭。但这次旅行并不是母亲说了算的旅行。孩子们和薇拉一样有话语权,每
个人都可以参与路线、活动,以及营址的选择。虽然大家都玩得很尽兴,但是旅行却绝不是完全放松、无忧无虑的过程。
行程和时间有着严格的界定,每天都安排了很集中的景点和体验。比如,每次他们经过诸如华盛顿、纽约或者费城这样的大都市时,总会光顾城里所有的博物馆,这意味着他们要走遍每一家博物馆每一个楼层的每一间展厅。
这真是令人兴奋的两个月,如此高强度的活动,加上集中的学习和探索历程,正是年少的邓普顿所期盼、热爱的。这一次旅行为几年后的夏季旅游创造了条件,尔后的旅程充满了更多的冒险。
邓普顿16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再次带着他去旅行,这次同行者是他的
哥哥和同班同学,而且是一路向西。他们的目标是看遍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一切—所有的历史人文景点、国家公园、国家纪念碑和太平洋。他们去了两个月,每天晚上都露营。
这种对国家某个地区的集中探险或者对某个知识领域的学习正是邓普顿童年的常态。从一开始,他就提前做好规划,而且总是有机会深入实践自己的想法,通常是三四个项目一同实施,只是并非所有的项目都像他在阁楼上做的电力试验那么危险。
例如,他曾经收集蝴蝶和飞蛾。十岁的邓普顿和小伙伴们很喜欢收集动物标本。而且有了邓普顿牵头,他们绝不会半途而废。
首先,他们研究了每一种可能抓住的蝴蝶和飞蛾的生活习性;研究了在每种植物上找到的茧。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后,他们找到了一些扫帚柄,制成了套圈,然后将蚊帐粘在上面,做成捕捉昆虫的网。就这样他们能够连续不断地捕捉蝴蝶和飞蛾。抓住昆虫后,他们就把它们放进网线笼,笼里面放了适当的植物,等待着昆虫孵卵。
这样一来,他们能观察飞蛾的不同生长阶段—从虫卵到毛毛虫,再到虫茧和飞蛾。最后,他们还可以收集完整的成年昆虫标本。当茧中孵化出飞蛾时,他们只要用氧化钙使之窒息,就能制成标本。
一如大家所见,虽然邓普顿只有十岁,但是他做任何事情都是全心全意的。小小年纪,他就开始为项目能取得最好的结果而仔细调查每一个相关的细节。他的整个童年时代,充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全新的经历和信息。有时候,他和哈维在尝试新鲜事物或者采用新方式来做事的过程中,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不过邓普顿选择尝试或者学习的事情具有更为实际意义—要么省钱,要么赚钱。
邓普顿九岁多的时候,一次和朋友在离家一英里的谷仓里玩耍。期间无
意发现了一辆破旧的福特车。这时候他做了一个反映了他独特眼光和务实精神的决定。他突发奇想:或许可以想办法把这辆废车重新组装修理。于是他
就问农场主:“你想不想卖这辆车?”
“给我10美元,我就卖给你。”农场主说。那个时候,邓普顿只要回到家里取出私房钱,向从不反对他做任何决定
的妈妈说明情况,就能立马买下承受范围内的任何东西。正如他所预料的,一切非常顺利。但是车子到手后,他又碰到一个问题:该上哪里去找另一辆破旧的福特车,把其良好的部件拆下来替换在这辆刚买的福特车上呢?
这辆福特车,车型要一样,部件要匹配。于是,邓普顿找遍了全国,基于他的坚持和天生的淘货本领,总算是找到了一辆福特同款车。但这辆车的情况还不如第一辆—不过价格一样,也要10美元。
于是,邓普顿就有了两辆破旧不堪的福特车。有些人甚至嘲笑他白白浪费了钱。不过邓普顿早已想好了法子,有信心把两辆破旧的车改装成一辆能上路的汽车。
邓普顿从哥哥那里借来了工具,研究了两辆车的配置和部件。接着,他和他读八年级的朋友进入了计划的第二阶段—组装。他们精力充沛,也很聪明,知道如何改装汽车。于是,他们每天放学后,就在两辆汽车的周围摆弄,最终成功地把一辆车的部件转到了另一辆上。
一旦遇到无法组装的情况,他们就会跑到当地的福特汽车经销商那里,查阅车子的说明书,直到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他们还因此结识了温彻斯特附近的机械工程师,从他们那里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帮助邓普顿他们完成汽车改装项目。
每天下午放学后,外加周末的时间,他们都倾力研究改装汽车。就这样过了6个月,他们终于成功地组装了一辆汽车。新改装的汽车引擎一开始发动时,只能发出两声沉闷的响声,后来才慢吞吞地让引擎均匀运转。看到这
个情景,他们非常激动。这些破汽车的改头换面,完全是靠这群少年手工完成的,没有任何新潮的电动启动装置的帮助。令人意外的是,邓普顿和他的朋友重新组装汽车这一工程,延续了4年时间。就算他们每次上下课都走很远的路,也远远不及这个工程所花费的时间,更何况他们还牺牲了很多舞会和游玩的时间。
邓普顿在这两辆车改装的问题上做了笔划算的交易。凭借自己的双手和聪明的大脑,外加朋友的支持,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用20美元的投资,重新得到了一辆福特轿车。
邓普顿所具备的内心力量和直觉主要来自他在学校外面的经历。但是这些素质却在他一开始读书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
例如,在邓普顿一年级的时候,他参加的第一次考试,有个名叫露比·西尔弗图斯的女孩成绩比邓普顿更高。邓普顿人小心大,心想:“为什么她的分数比我的高?我肯定是不够努力!”
于是,他要求自己,从此以后自己一定要得班上第一。学期成绩出来时,邓普顿所有的科目都得了A,这是最高的分数等级。
当邓普顿把成绩报告单拿回家给父母看时,父亲决定加强他追求卓越的决心。他说:“不错啊!但是我要跟你做个交易。以后,当你的成绩报告单上的成绩都为A时,我就给你一捆棉花;当你的成绩单上若有科目成绩不是A,哪怕就一门课,你就得给我一捆棉花。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有些父母认为这样的建议过于苛刻,给年幼的孩子压力过大。但是哈维·邓普顿显然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预料到他会有什么反应。果然,邓普顿喜欢这个提议,接受父亲向他提出的挑战,整个高中阶段,父子俩都执行了这个协议。
最终两个人谁输谁赢?
11年后,每学年两个学期,邓普顿的父亲欠他22捆棉花。对,邓普顿一路走来,每一科每一学期的成绩都是A。年幼的邓普顿相信自己的实力,
并且实现了自己许下的承诺。
与大家预料的情况一样,邓普顿有了如此优异的成绩,所有的老师都很喜欢他。实际上,所有教员中他的口碑很好,以至于所有人认定他是教师的“宠儿”,很多同学当着他的面也这样叫他。
邓普顿知道自己的追求,他也不会与人计较。所以,当有同学拿他开玩笑时,他只会一笑置之。邓普顿下定决心坐在教室的第一排,整日就在老师的眼皮底下。虽然很多人对这种做法不齿,但那个时候邓普顿的行为就表明了他年纪轻轻就有特立独行的魄力。在今后的投资过程中,他总是先摸清大众的走向,然后就会朝着完全相反、往往也是更有生产力的方向行动。
但是他逆向行动的原因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他觉得他和老师越接近,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以外事情的可能性就越少。也就是说,坐在教室的前排,离老师近一点,他就能以更有利、更积极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思想。正如他的母亲表明的:控制思想是人生中最值得培养的素质。
虽然年幼的邓普顿做法与大部分学生不同,但他却能和绝大多数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在绝大多数学生活动中,他都是公认的领导。
邓普顿之所以能在学生群体中处处领先,且赢得如此德高望重的地位,部分原因在于他非常自信,在同伴面前和蔼可亲。也有可能是因为他在各类学生活动中表现突出,包括踢足球、辩论赛、每两周在家组织一次40多人的舞会、参加学校剧团;等等。
不论他担当领导者的原因是什么,其他学生都认定他是天生的领袖,他的判断都是准确的,值得人们拥戴的。
如果有人讲了某个故事或者传递了某种信息,其他人都会问年幼的邓普顿:“他们说的对吗?”
若是朋友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他们就会问邓普顿:“我们该怎么办?”
当邓普顿碰到这一类问题时,都能从容应对,或给出答案,或提出建议。
例如,五年级那年的春季,学校里没有什么家庭作业,温彻斯特也没有发生什么趣事。他就向朋友提议:“来我们家吧,我们找点好玩的事情做。”
于是,他把很多与自己同龄的人组织起来,玩一个名叫“骑士和劫犯”的游戏。所有居住在街道南边的人都是骑士,住在街道北边的人则是劫犯。他们设计了自己的骑士法则,雕刻了木剑,甚至开始了模拟的战争,并关押犯人。几个月以后,镇上100多名小孩每周都要玩一次骑士和劫犯的游戏。而
邓普顿作为游戏的发明者,对游戏的规则有着最终的解释权。
1926年,邓普顿上中学,延续着自己的做事风格。他曾多次听说兄弟会的事情非常有趣,但是温彻斯特没有。于是,邓普顿决定建立一个本地的兄弟会。做此决定前,他开展了彻底的调查,之后才付诸行动。
于是,他拜访了他的表亲小奥斯卡·韩德利—他曾经去离家20英里远的预科学校读书,那里就有兄弟会。邓普顿认为只要了解兄弟会的组织方式就行。于是,他说服表亲引荐他进入当地的分会。回家后,邓普顿给新兄弟会的总部写了封信,并成立了温彻斯特兄弟会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