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132621
  • 作      者:
    唐隐著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
收藏
编辑推荐

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悬念迭起的精彩剧情

热播剧《棋魂》、豆瓣8.9分高分网剧《最好的我们》小糖人影视实力操刀,同名影视剧即将上映!

现已授权中文繁体版、日文版、韩文版、泰文版、越文版,全球呈现!

 

《大唐悬疑录》系列中,每一个故事都将为你复原大唐气象,描绘盛世诡影,解码千年谜题,让你在惊心动魄中了解唐朝的历史掌故、趣闻轶事、文学知识,同时享受无可替代的烧脑快感。

在《大唐悬疑录3:长恨歌密码》中,大诗人白居易根据杨贵妃的秘闻,写就千古名篇《长恨歌》,不想竟引起杀身之祸。各路僧、道、官、匪先后出动,齐齐盯上《长恨歌》中的明文暗码……


展开
内容介绍

大诗人白居易根据杨贵妃的秘闻,写就千古名篇《长恨歌》,不想竟引起杀身之祸。僧、道、官、匪先后出动,齐齐盯上《长恨歌》中的明文暗码……

大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诗人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游玩。在皇太后族兄王质夫所讲的宫中秘闻的激发下,白居易一气呵成写下千古名篇《长恨歌》。文人陈鸿也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十年后,被贬江州的白居易在浔阳江头听到一名中年歌女弹奏琵琶,惊为神曲,遂写下名篇《琵琶行》相赠。不料此女将随身的紫檀琵琶回赠白居易,向他发出警告后突然投江。不日,大明宫急急传来消息,王质夫下落不明,太常博士陈鸿家中人去楼空。

白居易受到什么危险?大明宫中发生了什么?女神探裴玄静陷入玲珑困局。在仔细推敲了一切之后,裴玄静将视线集中到了六十年前马嵬坡下的杨贵妃生死迷案。一时间,潜藏在暗处的僧、道、官、匪尽数出动,明与暗的较量、新与旧的杀戮瞬息上演在大唐帝国的每个角落,《兰亭序密码》和《璇玑图密码》铺垫的大悬念终于轰然引爆……


展开
精彩书评

我非常期待《大唐悬疑录》尽早翻译成英文,让欧洲和美国读者也能读到。

——丹·布朗

 

《大唐悬疑录:兰亭序密码》受《达·芬奇密码》的影响,对文献资料和笔记小说进行了糅合再加工。对于写小说来讲,能够对文献资料、笔记小说这样活学活用,值得赞赏。

——陈一梅 《兰亭序》研究专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小说巧妙带读者重回唐代街头随着女神探裴玄静一步步接近谜团的真相,与其他欧美及日系推理小说相比不仅毫不逊色,且更独树一格。阅读时真是欲罢不能想一口气读完全书。更期待《大唐悬疑录》能顺利戏剧化的作品。届时应可让本书的影响力更上层楼,成为名符其实的超级IP。

——庄宜勋 台湾春天出版国际文化有限公司总编辑

 

作者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虽然是在看小说却彷佛在历史世界中遨游,其中与武侠结合的部分更是恰到好处不偏颇,书本虽厚实,却因人物的丰富度让人觉得趣味横生,让人畅游于作者创造的世界之中无法自拔。

——陈圣凯 台湾金石堂书店店长


展开
精彩书摘

一个寻常秋夜。

浔阳江头湓浦口,水平如镜,映出一轮无瑕的圆月。洁白的月光下,漫延于江畔的紫色荻花和火红枫叶也仿佛褪尽了色彩。

忽然一阵微风拂过,荻花随风摇摆,花丛中影影绰绰露出一叶扁舟。舟上的数名黑衣人赶紧压低身子,目光依旧死死地盯在前方不远处的江面上——那里泊着一支小巧精致的画舫。恰在此时,舱房中有人将一扇舷窗推起。窗内透出荧荧如豆的一线烛火,瞬间似流星升起在浩渺水面之上。

整个江心,都被这盏红烛照亮了。

烛光的中央,是一位侍女娇柔的侧影。容貌虽然恍惚,但当她轻抬玉臂时,便有一阵抛珠碎玉般的琵琶曲声从窗内传出,在寂静的江面上流淌开来。

以荻花为掩护的小舟上,首领模样的黑衣人低声道:“准备动手!”

甲板两侧的黑衣人操起船桨,轻轻划动。小舟无声无息地从荻花深处荡出,朝明烛的方向而去。

琵琶曲声却突然停止了,从画舫的后方又冒出一艘船来。双方艄公大声打过招呼,后来的船便稳稳地停在了画舫旁边。原来这船驶来的方向恰好被画舫遮挡,难怪小舟上的黑衣人们此前毫无察觉。

“停!”首领猛一挥手。

小舟在荻花丛的边缘再次埋伏下来。因为更靠近了些,画舫上的动静看得越发真切。只见船工在两船间搭上木板,高高挑起数只红灯笼,照着一位青衣文士,经踏板走上画舫。

看他的面容和体态,也有些年纪了。颌下几绺长髯倒还漆黑,梳理得整齐飘逸,神态从容中透着文人特有的聪敏与清高。

小舟上的黑衣首领一愣:“怎么是他?”

青衣文士刚登上画舫,船舱中就有人迎出来,向他款款致意:“白司马。”

“娘子!”江州司马白居易微笑还礼,“我答应娘子的诗已作好,今夜特意送来。”

女子的怀中还抱着琵琶,垂首谦道:“妾身微贱,怎敢劳白司马大驾,亲自前来送诗。”

“娘子过谦了。其实,白某想的是——”白居易注视着女子道,“如果娘子喜欢这首诗,再为我弹奏一曲便足够了。”

女子闻言,抬起头来。灯笼的光直照在她的脸上,白居易悚然发现,她似乎比自己昨夜所以为的更年长些。五官无疑是娟秀动人的,可以想见当年的她是何等美貌,但如今的的确确韶华已逝。

奇怪?白居易暗自思忖,昨夜女子说过老大色衰的话,不过当时她的脸隐在烛光背后,再加犹抱琵琶半遮面,她的身姿、仪态和言谈,总给白居易一种感觉,此女最多不过半老徐娘的年纪。但此刻看来,她的年龄应该远远大于他先前的估计。

“白司马,请进舱内坐吧。”

白居易回过神来,忙随女子步入船舱。坐定之后,他从怀中取出诗卷,在案上摊开。

“娘子请看。”

她一字一顿地念道:“琵——琶——行。”

白居易的心中一阵悸动。按说他已是名动天下的大诗人,但每次听人吟诵自己的新诗时,仍然无法抑制这份自豪和紧张兼而有之的心情。尤其是今天,不知为什么,当他面对这位被自己所歌咏的琵琶女时,竟然生出一份学生般谦卑的心态来,迫不及待地想得到她的首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随着女子低低的吟诵,昨夜在江上巧遇的情景,又一幕幕地展现在白居易的眼前。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女子停下来,轻轻道了声:“好。”

白居易矜持一笑,后面还有更好的,对此他太有信心了,自己连夜挥就的这首长诗将成为继《长恨歌》之后的又一阕千古绝唱,其中的字字句句必将征服无数人心,当然也包括面前这位神秘的女子。

女子继续念着:“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展开
目录

目录

楔 子/Ⅰ

第一章 仙游去 / 1

第二章 玉龙子 / 75

第三章 长生劫 / 143

第四章 无尽恨 / 210

第五章 雪为证 / 28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