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权威专家集体献策,助力中国新发展
本书内容丰富,包括中国经济发展、工业体系、改革开放、法治道路、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等方面,作为亲身经历、参与当代中国伟大社会变革的优秀学者,林毅夫、韩毓海、于鸿君、陈平、路风、王绍光、温铁军、强世功、潘维、尹俊等人,紧密围绕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国内外大局,特别是我国发展的实践,深入挖掘新材料,努力发现新问题,思考和提出新观点,服务于构建新理论。
2、“用学术讲政治”,有观点、有立场、有理论、有实践
“用学术讲政治”,是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的学术研究特色,也是本书的鲜明特点。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将深厚的学术积累和讲政治结合起来,力图把政治讲好、讲透、帮助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识大局、应变局、开新局。
3、深入阐释研究、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成立以来,始终用学术讲政治,汇聚全球高级学术资源,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其坚定不移的方向。
该研究院举办“新时代学习大家谈”系列学术讲座,聚焦于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方略,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以系统研究、阐释,力图从中提炼出有学理的新理论,努力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
本书汇集的是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举办的“新时代学习大家谈”系列学术讲座第一阶段的成果。参加“新时代学习大家谈”系列讲座的于鸿君、林毅夫、陈平、路风、王绍光、温铁军、强世功、潘维、韩毓海、尹俊等学者和专家,聚焦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方略,着眼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立足中国发展实践,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发表了他们从实践中获得的真知灼见,力图从中提炼出有学理的新理论,努力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同时畅谈了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这些意见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意义重大,为中国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一、挑战经济学主流理论
当前正在发生的中美经贸摩擦会极大地推动经济学思维的变化,力量之大是我们做学术研究的人难以想象的。我个人认为,特朗普挑起中美经贸摩擦,本质上是承认中美经贸竞争的结果是中国赢、美国输。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一个美国总统正式承认这个事实。特朗普重新扛起贸易保护主义旗帜的做法也是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的。美国在没有站稳脚跟的上升时期一定是要求贸易保护的;等占据制高点了,为了打开别国的门户,就会高唱贸易自由的论调;如今重新扛起贸易保护旗帜了,为什么呢?因为经济衰落了,只有衰落了才需要重新保护。然而国内有的经济学家却认为中国输,说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向美国学习私有化、市场化、法制化不够,中国经济将面临危机。我认为中美经贸摩擦对于推动国内主流经济学的思维转变是个好机会。推动思维转变是非常困难的,中美经贸摩擦会用实践来推动。正如马克思当年讲的,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2018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新增长理论的主要建设者之一、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罗默倡导内生增长理论,强调知识是人类资本的主要成分,强调先发优势。如果知识经济是可以累积的,西方国家知识累积得越来越多,后起国家是完全没有可能赶超的,那么西方发达国家可以高枕无忧。我不赞成这种说法。国际熊彼特学会曾经邀请我做第一主讲人来讨论中国和东亚崛起的原因,我提出了代谢增长论。熊彼特学会的元老很快接受了这个理论——知识的新陈代谢,旧的知识衰落被淘汰,新的知识生长并崛起,才有可能出现后起国家,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今天的中国能够赶上甚至超过世界上的先进国家。
中国的实践挑战了经济学主流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增长理论的预言违背现实。苏联、东欧教育和科技比中国先进,美国研发领先于中国,为何经济增长远不如中国?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都比发展中国家先进,为何市场不愿意做长期投资?推行私有产权的西方和推行公有产权的苏联、东欧,为何经济增长被“制度、产权不完美”且资源贫乏的中国反超?这些都是经济学主流理论解释不通的。我当时还发表了一个预言——在产业和技术竞争过程中,什么是决定性的因素?是学习的速度,而不是西方经济学讲的人口、资本、资源。按照罗默的理论,教育的程度、专利的数量决定国家竞争的能力,那么中国竞争不过东欧,东欧的教育水平超过西方国家;也竞争不过美国,美国到现在在专利数量上还是领先的。但是,中国的学习速度加上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使中国迅速赶上而且实际上在市场上超越了美国。比如,互联网最早是在美国出现的,但中国却把互联网发展到了极致。至今特朗普的经济顾问还没有搞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一般均衡的前提是规模报酬不变或者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递增就不会有一般均衡,就不可能自动维持国际贸易平衡。新古典经济学尤其是微观基本理论自相矛盾,是不成立的。
现在人们经常辩论国企改革的问题,不少人认为国有企业没有效率。仅仅认为国有企业没有效率,这很荒唐。因为国有企业的职能不同,不能完全以追求经济效率为目标。我们拥有国有企业就和拥有军队一样,没有军队就没有国家主权,军队不能以营利为目标。国有企业要做国计民生需要的、短期没有回报甚至长期很难有回报的事情,承担的任务是中期的社会利益,甚至是长期的生态效益,而不仅仅是短期的经济效益。这一点不光国内媒体经济学家思维混乱,有的主管部门也没弄明白,要求国有企业讲经济效率,逼着国有企业放下主业不干,进军房地产、开旅馆、开餐馆获得利润来补贴研发核心产业的成本。国资委不能只管资本负债率和价格水平,应当调控行业利润率来调节产业政策。
国内一些媒体经济学家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美国私有化、市场化、法制化来解决,这是天方夜谭。我认为他们理解的是理想资本主义乌托邦,而不是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其实,美国的市场扭曲比中国大得多,所以美国企业才跑到中国投资。中国政府给外资企业提供帮助,远远优于在美国国内动辄打官司。要知道,美国也有产业政策,而且美国所谓的法制化是政客和商业的勾结,权钱的合法交易。资本家给政客捐款,政客在他的选区内给予捐款的行业税率上的优待,现在又多了减免关税。
另外,通过对美国产业利润进行比较,我们看到,高科技、高风险不等于高利润、高就业,利润率不等于社会效益。交通、汽车、农业等基础产业处于利润率的低端,电信、化工、钢铁、绿色能源、贵金属、矿业、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的生产与勘探等产业处于亏损状态,烟草、虚拟金融和过度医疗处于利润率的高端。创造大量就业的传统产业,如造船、轮胎等制造业,净利润高于半导体、信息、软件等高科技产业,鞋业、服装、机械等传统制造业的净利润与化工、航天、电子、计算机等尖端产业相当。我们得出的政策启示是:要素价格的比较优势不等于产业的利润率优势;没有理由放弃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只能互补,不能替代制造业。
现在有人说1978 年以前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经济效益也不好。其实,1978 年以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改革开放以后的建设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于鸿君 尹 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方法初探 / 001
林毅夫 中国经济学创新的立足点 / 045
陈 平 中国实践推动经济学革命 / 071
路 风 工业体系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 / 095
王绍光 改革开放、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 / 143
温铁军 全球危机与中国的乡村振兴 / 171
强世功 中国法治道路与法治模式——全球视野与中国经验 / 193
潘 维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 / 221
韩毓海 关于文化自信 / 247
编后语 “用学术讲政治” /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