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禅推拿”和“少林功推拿”在我国江南地区一直广泛流行使用。这两大流派的手法具有刚劲、柔和、深透、持久的特点,深受病家和医护人员的青睐。《王定东融合推拿治疗图解》一书,就两大流派的手法精萃,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文字,对各种推拿手法作了形象生动的描述。并由著名画家、上海市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代表性传承人陆小弟先生绘图。纵观全书,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中国推拿之要义跃然纸上。
“一指禅推拿”和“少林功推拿”在我国江南地区广泛流行使用。这两大流派的手法具有刚劲、柔和、深透、持久的特点,深受病家和医护人员的青睐。《王定东融合推拿治疗图解》一书,系统地介绍了两大流派的基本手法及其临床应用,并结合作者自己50余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将两大流派的手法予以融会贯通,巧妙地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运用于临床。本书可供基层医务工作者、家庭保健推拿爱好者自学参考应用,也可供针灸、推拿、伤科医师临床参考。
目录CONTENTS
序 / ⅰ
前言 / ⅰ
第一章
基
本
手
法
第一节 一指禅推拿疗法
一、 一指禅功
1. 沉肩
2. 垂肘
3. 悬腕
4. 指实
5. 掌虚
【附】 蝴蝶双飞法
推印堂法
二、 拿法
三、 点法
1. 拇指点
2. 食指中节点
3. 尺骨鹰嘴点
四、 按法
1. 指按法
2. 掌按法
五、 缠法
六、 揉法
1. 指揉法
2. 掌揉法
七、 摩法
八、 搓法
九、 摇法
1. 摇颈
2. 摇肩
3. 摇髋
4. 摇踝
十、 抖法
十一、 抹法
十二、 抅法
十三、 捻法
十四、 捏法
十五、 踩跷法
十六、 掐法
十七、 拨法
十八、 法
十九、 振法
1. 指振法
2. 掌振法
二十、 扳法
1. 颈椎扳法
2. 腰椎扳法
(1) 腰椎斜扳法
(2) 腰部旋转扳法
A. 直腰旋转
扳法
B. 弯腰旋转
扳法
3. 腰部后伸扳法
二十一、 背法
二十二、 牵拉法
1. 颈椎牵拉法
2. 腰椎牵拉法
3.肩膝对牵法
4. 指关节牵拉法
二十三、 梳法
第二节 少林内功推拿
一、 平推法(擦法)
二、 五指拿法
三、 推桥弓法
四、 扫散法
五、 肘压法
六、 震法
1. 掌击法
2. 拳击法
3. 棒击法
【附】 桑枝棒制法
七、 拍打法
1. 虚掌拍打法
2. 合掌击打法
第二章 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经络概述
第二节 腧穴概述
一、 腧穴定位法
二、 常用腧穴表
第三章 常见病的治疗
第一节 颈椎病
第二节 落枕
第三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四节 增生性脊椎炎
第五节 急性腰扭伤
第六节 骶髂关节急性扭伤
第七节 偏瘫
第八节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第九节 胸廓出口综合征
第十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十一节 膝关节粘连
第十二节 高血压病
第十三节 头痛
第十四节 面神经瘫痪
第十五节 失眠
第十六节 胃痛
第十七节 胃下垂
第十八节 泄泻
第十九节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
冻症)
第二十节 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
痴呆)
第四章
小儿保健推拿
第一节 小儿常用推拿手法
一、 推法
1. 直推法
2. 旋推法
3. 分推法
二、 揉法
三、 摩法
四、 按法
五、 掐法
六、 捏法
七、 运法
第二节 小儿常用穴位及操作
一、 头面部穴位(共6穴)
1. 攒竹(天门)
2. 坎宫
3. 太阳
4. 人中
5. 百会
6. 天柱骨
二、 胸腹部(共8穴)
1. 膻中
2. 天突
3. 中脘
4. 腹
5. 脐
6. 天枢
7. 丹田
8. 肚角
三、 胸背部(共5穴)
1. 肺俞
2. 肾俞
3. 脊柱
4. 七节骨
5. 龟尾
四、 上肢部(共24穴)
1. 脾经
2. 心经
3. 肝经
4. 肺经
5. 肾经
6. 大肠
7. 小肠
8. 四横纹
9. 小横纹
10. 胃经
11. 板门
12. 内劳宫
13.内八卦
14. 小天心
15. 运水入土、运土入水
16. 总筋
17. 十宣
18. 二扇门
19. 外劳宫
20. 外八卦
21.一窝风
22. 三关
23. 天河水
24.六腑
五、 下肢部(共5穴)
1. 百虫
2. 足三里
3. 三阴交
4. 委中
5.涌泉
六、 小儿推拿穴位总图
第三节 小儿常见病辨证治疗
一、 婴儿腹泻
(一) 虚寒型
(二) 实热型
二、 疳积
三、 哮喘
四、 遗尿
五、 小儿肌性斜颈
六、 脱肛
(一) 虚证
(二) 实证
七、 夜啼
(一) 心热夜啼
(二) 脾虚夜啼
(三) 伤饮食
(四) 惊吓
附录Ⅰ 推拿练功
附录Ⅱ 针灸歌赋
缅怀恩师朱春霆
后记
严隽陶教授作序并推荐:“这本书的出版,对基层卫生工作人员掌握和应用推拿手法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特别是图解精准到位。
---超喜欢,按图索骥,对症治疗。
---学校老师刚推荐的,对我们学中医的学生很有帮助。特别是赠送的大图,太实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