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医海缀叶:全国名老中医叶海学术思想与临证精华
0.00     定价 ¥ 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265089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韩晶晶,主任中医师,1975年7月出生,浙江省诸暨市人。1998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专业。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年, 2012年成为 “宁波市江东区适宜技术示范基地专家”, 2014年荣获宁波市江东区“杏林新秀”光荣称号,2016年荣获“宁波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优秀继承人”称号,2018年荣获“浙江省第二批基层名中医”称号。
展开
内容介绍
  叶海先生是当代中医伤科临床大家,师从浙东著名伤科医师陆银华先生。叶老长期从事各类复杂性骨折、骨病及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科研工作,创立有重要学术思想“经纬辨证理论”,对于伤科血证、痰瘀证、痹证等疑难杂症深有研究,强调脾胃为接骨续筋之机,主张随时顾护中焦。
  《医海缀叶:全国名老中医叶海学术思想与临证精华》分七个章节,详细介绍了叶老的医学生涯、重要学术思想、伤科临证治略,整理辑选了临床常用伤科验方33首,骨病验方10首,杂病验方30首,经效药对106对,精选骨折、骨关节退行性病变、伤筋、骨病、杂病等各类典型医案26例,每则病案附有详尽点评,并展示了近年来工作室开展的叶海教授学术经验研究项目及课题研究的部分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医海缀叶:全国名老中医叶海学术思想与临证精华》:
  跌仆损伤后,剧烈疼痛,情志应激,导致气机骤乱;或局部瘀血,未能除净,郁而化热;或邪热深入,蕴结于内,血热攻心;或创伤感染,邪毒侵袭,火毒内攻等,都能造成患者心神不宁,烦躁恐慌,夜寐梦魇。另外,诚如《诸病源候论》所说,“卒然致损,故气血隔绝,不得周荣”,所以伤后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也会出现烦躁心悸,失眠多梦,神疲乏力,头晕健忘等症状。以上虚实不同之证候,叶老都已详加辨别,区分对待。
  惊则气乱,痛则气结。突发事故受惊之后,患者气机逆乱,神无所主;因惊、因痛,致阴阳相搏,气血运行乖乱,心神不宁,情志过激,心悸不寐。治当行气活血、止痛定惊,选用柴胡疏肝散加重镇安神类药物,必要时合用西药镇静剂。
  损伤后瘀血留滞,化热人营,治当“火郁发之”,以荆芥解毒汤疏风清热,透营转气。
  骨折创口感染,出现高热口渴,烦躁不安,不能人睡,为热入营血证;感染严重,患者出现表情淡漠,或躁扰谵语,甚则神志昏迷,为邪毒内陷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宁心,常用方剂为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化裁。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此类病证比较少见。
  损伤后期,因出血过多,或久卧影响脾运,气血生化不足,心脾两虚,症见健忘怔忡,目眩头晕,神疲倦怠.惊悸盗汗,寤而不寐,心神不宁,治当养血宁心、安神定志,投以归脾汤化裁。相火妄动者,再合二龙一珠汤。
  (四)和气血,乎阴阳
  骨折筋伤,是骨伤科常见病种,其病理机制离不开“气”与“血”的病理变化。
  人体遭受创伤,必然会影响气血正常运行。损伤初期,气机紊乱,血滞成瘀;脉络破损,血逸脉外;久则气虚,食欲不振,倦怠无力,生化无源,气血俱虚,损及脏腑。损伤中期,瘀血未化,而正气已耗,存在“破血恐伤正、过补滞血行”的矛盾。损伤后期,气血双补,贵在贯通,用药不宜一味滋补,宜补中有泻,于补益中使气血畅通自如。
  外伤致气血失和,营卫受损,脏腑失调,阴阳失衡。叶老认为,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全程也是调和气血的过程。气滞血瘀时行气活血,气虚血逸时益气摄血,气血俱虚时生化气血,正虚血瘀时补气和血。所谓“和法”,是通过调气以生血、行血、摄血,通过调血以载气、养气、运气。气血调和则骨骼、筋肉、脏腑得以濡养,方能实现祛瘀生新、续筋接骨、舒筋活络、强身健体之目的。调治一身气血,当贯彻整体观念,以“气血”为中心,兼顾脏腑、经络,予以辨证论治。是故,和气血,并非仅仅着眼于气血,还应着眼于营卫、经络、脏腑,以阴平阳秘为旨。
  (五)调水液,利关节
  中医所说的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灵枢·决气》中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人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津液来源于饮食中的水液,通过脾胃的运化、吸收而生成。水液之清稀者为津,走腠理而化为汗;水液之稠厚者为液,注骨、濡关节、补脑髓。津液充盈,流注于关节则关节滑利,输渗于骨髓则骨骼滋养。
  伤科最常见之津液失调,主要有两大类。其一为津液不足证,常见于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如:椎间盘变性、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其二为水液停聚,为水为饮为痰,表现为关节漫肿,经久不退。
  叶老认为,伤科内治调水液,“三期分治”,各有侧重。外伤初期,伤情严重,致使经脉受损,气血运行受阻;或包扎固定过紧,气滞不能流通,血与津液阻滞不行,凝聚不畅,表现为瘀肿疼痛,出现水疱、水肿。此时应健脾利湿,予茯苓与泽泻、淡竹叶与白茅根、薏苡仁与通草、大腹皮与桑白皮等健脾利水渗湿药对与它药配伍,故言初期治在“利水”。
  外伤中期,经治后邪祛而未净,郁而化热,暗耗营阴;或前期利水燥湿,损伤阴液;或过用攻下祛瘀、辛开苦降之类药物,耗劫胃阴。此阶段应予养阴生津为要,遣方中配以石斛与生地黄、麦冬与沙参、当归与白芍等药对,故言中期治在“养阴”。
  治疗后期,组织基本修复,但久病必虚,津精血液耗损,肝肾不足,筋骨痿弱;或因早、中期应用药物不当,耗伤脾气,气血津液俱损,宜以健脾胃、补肝肾为法,运用益气健脾、填精生髓药对进行组方,故言后期治在“补液”。
  ……
展开
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