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而不同”:中、蒙跨界乌珠穆沁部长调研究/中国音乐学院博士文库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3968440
  • 作      者:
    吴云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吴云,1985年生。中国音乐学院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站博士后。现工作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员、国际蒙古学学会会员。
  曾发表《跨界民族音乐之曲调互文研究》《蒙古族长调的记忆方式与口头传承——以乌珠穆沁部长调为例》等十余篇学术论文,主持“中蒙乌珠穆沁人的长调音乐文化跨界研究”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基地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政策研究室项目、赤峰市社科项目等十余项课题。
展开
内容介绍
  吴云是蒙古族青年学者,其本科阶段就读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长调专业,硕士阶段继续在该院攻读音乐学专业,研究方向为蒙古族音乐与地方音乐研究,自此开始了长调的理论研究。在中国音乐学院攻读博士阶段又将研究对象拓展为跨界民族音乐文化中的中、蒙两国长调研究,将研究视野拓展为结合了音乐学、民俗学、民族学、语言学和符号学的交叉研究。
  《“和而不同”:中、蒙跨界乌珠穆沁部长调研究/中国音乐学院博士文库》的前沿性在于揭示跨界民族音乐文化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调适与变化规律,以及对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吴云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西乌珠穆沁旗和蒙古国乌珠穆沁人居住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调查工作具有全面、深入、融入式特点,从而获得了大量真实、客观、全面的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吴云结合了多语种文献,翔实而全面地比较、分析了中、蒙两国乌珠穆沁部长调的历史沿革、传承路径、腔词关系、文化变迁的内在动因及前人未及的问题。特别要指出,《“和而不同”:中、蒙跨界乌珠穆沁部长调研究/中国音乐学院博士文库》在乌珠穆沁部礼仪性长调的变迁研究,运用口头程式理论、表演理论与符号学理论阐释长调的结构和口头传承中记忆传承与文本、表演、语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分析具有学术创新意义。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时空界定
一、部落名称及起源
二、时空界定
第三节 研究现状及资料来源
一、研究现状
二、蒙古族长调研究中的问题
三、资料来源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同源-1945年以前的乌珠穆沁部及其音乐生活
第一节 传统社会生活中的乌珠穆沁部及其音乐生活
一、部落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二、贵族阶级的音乐文化生活
三、平民阶级的音乐文化生活
第二节 清朝-1945年的乌珠穆沁部及其音乐生活
一、地域认同与行政认同
二、贵族阶级的音乐文化生活
三、平民阶级的音乐文化生活
小结

第二章 异流-1945年以后的乌珠穆沁部及其音乐生活
第一节 作为中国少数民族部族的音乐生活
一、1945-1949年:贵族阶级及其音乐生活的瓦解期
二、1949-1966年: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的繁荣发展期
三、1966-1976年:“文革”时期的衰微期
四、1976-1978年:“文革”后的缓慢复苏期
五、1978-2005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元混合期
第二节 作为蒙古国主体民族部族的音乐生活
一、1921-1990年:受俄罗斯干预时期
二、1990-2005年:民主改革胜利以来的民间音乐全面恢复时期
第三节 2005年至今:“申遗”以来的飞速发展期
小结
……

第三章 乌珠穆沁部长调的程式性
第四章 乌珠穆沁部长调的即兴性与互文性
第五章 口传语境中的记忆与传承
第六章 传承与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