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1978-),经济学博士、中国精算师、英国准精算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中国精算研究院金融科技中心副主任、保险数据文献中心副主任,央财国际研究院创始人,央财金融科技智库和图零工作室发起人,“央财金融科技书系”和“央财相互保险丛书”策划人和执行主编。先后兼任国内第一家专业责任保险公司(长安责任保险公司)总精算师、国内第一家专业海洋保险公司(华海财产保险公司)总精算师、国内第一家相互制保险公司(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副总裁、总精算师等。主要著作包括《金融科技:框架与实践》《监管科技:框架与实践》《金融智能:框架与实践》《金融区块链:框架与实践》等金融科技书系,《相互保险:开启保险新方式》《相互保险:定义保险新方式》《相互保险:创新保险新方式》《相互保险:开创保险新未来》《相互保险:理论与实务教程》等相互保险丛书,《小数据之美:精准捕捉未来的商业小趋势》《股票连接保险的定价、准备金评估和风险对冲研究》等保险精算书籍。目前专注于金融科技和保险科技、精算小数据和大数据、互联网保险和相互保险的探索研究。
展开
——郑秉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保险精算是通过数学、统计、计量和工程的方法去发现和揭示规律,去预测和规划未来,但这些均属于“术”和“表”的范畴,属于事后、静态和消极的概念,而保险精算的真正价值不在“精于算”,而在“明于理”,通过发现与揭示保险经营“理”的所在,去影响并管理预期,进一步去改善和完善人心。
——王 和
中国精算师协会副会长、仁和研究院院长、原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面向未来,面向业界,精算学科将走向何方?已成为精算学科必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发展面向未来和业界的精算技术和理论方法,才能引领全球精算变革方向。为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精算学科发展方向,重新定义未来的精算理论框架,并借此构建全新精算学科体系。
——郭金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精算的未来将属于科技,科技将成为构建精算未来的核心力量。所以,中国精算研究院规划了“面向未来和业界应用的精算科技研究与精算智库建设”项目,致力于把精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学术研究与智库服务紧密的结合起来,构建面向未来和业界应用的《央财精算科技书系》。
——李晓林
中国保险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中国精算研究院院长
精算正处在一个“未来已来”的时代,立足当前固然重要,眺望未来更重要。对此,我们不仅要充满好奇,更要心存敬畏,要更多、更深刻地思考。同时,我们不仅需要思考,而且还要像“思想者”一样,学会坐在“与时俱进”的轮子上思考。
——陈建成(Ken Seng Tan)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保险风险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