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槐花黄 举子忙:科举熟语的文化镜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197380
  • 作      者:
    李树新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1
收藏
编辑推荐

1.本书广泛汇集了记录科举文化的熟语,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梳理、分析、归纳研究,通过谚语将其所承载的科举文化的特点、演变轨迹及其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影响等信息完整地表达出来,具有创新的学术意义和独特的文献价值。

2.本书所援引的语料十分丰富,能够展现民族的文化品味、生活哲理及世态人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创新认知价值。

3.本书配有近百幅与科举文化有关的图片,它们雅俗共赏,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能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和真切的现实感,从而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


展开
作者简介

李树新,内蒙古大学人文科学学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人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带头人。学术兼职有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语言学会会长、内蒙古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汉语言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语汇学、文化语言学等。

著有《熟语研究》《内蒙古地名文化》《汉语称谓研究》《达斡尔族 鄂温克族 鄂伦春族谚语文化研究》《开门七件事 —— 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文化记忆》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2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唐,终结于清末,在长达1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数量众多、形态多样、表义生动、内涵丰富的科举文化熟语。

科举文化熟语是科举历史的文化镜像。“槐花黄,举子忙”“文选烂,秀才半”“瓜皮搭李树”“金榜题名”“行行出状元”等熟语系统地记述了科举考试从开蒙、进学、读书到

赶考、应试、登科、落第以及仕进的全过程,全方位展示了科举文化的形成、特点、社会民俗和衍变轨迹,映现着科举文化的历史印记。


展开
精彩书摘

科举制度文化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维护其权力,选拔官僚士子为其服务的手段,我们从大量的有关科举文化的熟语中可以看到科举文化含有某些可资借鉴的因素。首先,它开创了古代封建社会不看出身门第、社会关系,公开、平等地选拔人才的办法,这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活力。许多有志之士,凭借自己的学识智慧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民族英雄戚继光、林则徐、文天祥等,品德高尚的官吏王安石、包拯、海瑞、寇准、于成龙等,优秀的文学家白居易、柳宗元、刘禹锡、欧阳修、苏轼、辛弃疾、汤显祖等,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被选拔出来入仕的。其次,从有关科举考试制度的熟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使人自强不息、向前奋进的经邦治国的精神气质和“兼济天下”“士志于道”的社会使命和家国情怀。诸如“书声要比鸡声早”“十年寒窗,九载熬油”“抡元夺魁”“行行出状元”“位卑未敢忘忧国”“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寇准上殿,百僚股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由此看来,科举制度文化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影响,不可简单片面地全盘否定,不可把它定论为一无可取、毒汁四溅的坏制度,必须以客观、科学、公正的态度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的观点去观察分析,才能准确评价科举文化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读书篇

一、学规修身谚 / 4

(一)求知立身谚 / 5

(二)成就功名谚 / 8

(三)寒窗苦读谚 / 12

(四)厌学厌考谚 / 20

二、书塾学堂谚 / 23

(一)学童入蒙谚 / 24

(二)西席授业谚 / 29

第二章 考试篇

一、应举赶考谚 / 37

(一)备考谚 / 37

(二)赶考谚 / 42

二、考试谚 / 52

(一)考试科目谚 / 52

(二)考试程式谚 / 57

(三)考试内容谚 / 64

(四)考场谚 / 74

三、舞弊谚 / 80

(一)举子作弊谚 / 82

(二)试官作弊谚 / 90

四、科场迷信谚 / 94

(一)朱衣谚 / 95

(二)魁星文昌谚 / 97

(三)因果报应谚 / 100

(四)风水谚 / 106

第三章 登科篇

一、放榜报喜谚 / 114

(一)放榜谚 / 116

(二)报喜谚 / 122

二、金榜题名谚 / 128

(一)金榜谚 / 129

(二)魁星谚 / 132

(三)龙门谚 / 133

(四)折桂谚 / 136

(五)鳌头谚 / 138

三、及第喜庆谚 / 139

(一)登枝谚 / 140

(二)曲江、琼林谚 / 146

(三)雁塔谚 / 150

(四)游街谚 / 151

(五)捉婿谚 / 154

第四章 下第篇

一、下第谚 / 161

(一)榜上无名谚 / 162

(二)屡困场屋谚 / 168

二、失意愤懑谚 / 171

(一)悲苦谚 / 171

(二)病态谚 / 176

三、弃举谋生谚 / 179

(一)授徒卖文谚 / 180

(二)入幕为僚谚 / 183

(三)反叛谚 / 184

第五章 仕进篇

一、学优登进谚 / 189

(一)茅屋公卿谚 / 190

(二)入仕显名谚 / 194

(三)光宗耀祖谚 / 197

二、匡时济世谚 / 200

(一)风骨自律谚 / 201

(二)声望口碑谚 / 208

(三)文豪华章谚 / 214

(四)经邦治国谚 / 222

三、贬斥怨讽谚 / 228

(一)恩荫门阀谚 / 228

(二)官场靠山谚 / 230

(三)好恶不公谚 / 233

(四)名不副实谚 / 238

第六章 名号篇

一、状元、榜眼、探花谚/ 247

(一)状元谚 / 248

(二)榜眼、探花谚 / 253

二、举人、秀才、童生谚/ 258

(一)举人名号谚 / 258

(二)秀才荣耀谚 / 260

(三)秀才才情谚 / 262

(四)秀才酸腐无能谚 / 266

(五)出阵童生谚 / 271

三、座主门生、同年谚 / 273

(一)座主门生谚 / 273

(二)同年谚 / 278

第七章 笑话篇

一、秀才笑话 / 284

(一)秀才科考笑话 / 285

(二)秀才殊禀笑话 / 293

(三)秀才自嘲笑话 / 298

(四)秀才才情笑话 / 301

二、考官笑话 / 306

(一)讥讽考官笑话 / 307

(二)考官讽人笑话 / 315

三、塾师笑话 / 319

(一)塾师境遇笑话 / 320

(二)打趣讥讽塾师笑话 / 325

主要参考文献 / 33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