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活》:
“抓周”法你知道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是他自己在一周岁“抓周”仪式上抓到的。
“抓周”也叫“抓周儿”,是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小孩子周岁庆生仪式。
百度百科说,“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儿”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用一铜茶盘,内放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或《千字文》一本,毛笔一支、算盘一个、烧饼油果一套。女孩加摆:铲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则谓长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笔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盘,则谓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要被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道福儿,善于‘及时行乐’”。
由此可见。抓周是用来测试孩子将来志趣的一种民俗。这种民俗在南朝已普遍流行于江南,其发生时间当更早一些。
故又有人根据民间流传的《三国外传》,将抓周的起源时问推前至三国时代。
相传,三国时吴主孙权称帝未久,太子孙登得病而亡,孙权只能在其他儿子中选太子。有个叫景养的西湖布衣求见孙权,进言立嗣传位乃千秋万代的大业.不仅要看皇子是否贤德,而且要看皇孙的天赋,并称他有识别皇孙贤愚的办法。孙权遂命景养择一吉日。是日诸皇子各自将儿子抱进宫来,只见景养端出一个满置珠贝、象牙、犀角等物的盘子,让小皇孙们任意抓取。众小儿或抓翡翠,或取犀角。唯有孙和之子孙皓,一手抓过简册,一手抓过绶带。孙权大喜,遂册立孙和为太子。然而,其他皇子不服,各自交结大臣,明争暗斗,迫使孙权废黜孙和,另立孙亮为嗣。
孙权死后,孙亮仅在位七年,便被政变推翻,改由孙休为帝。孙休死后,大臣们均希望推戴一位年纪稍长的皇子为帝,恰好选中年过二十的孙皓,这时一些老臣回想起先前景养采用的选嗣方式,不由啧啧称奇。
其后,许多人也用类似的方法来考校儿孙的未来,由此形成了流被(pi)江南的“试儿”习俗。
明清时,抓周很盛行。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在抓周时,“伸手只把些胭脂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因此不甚爱惜。”据说,抓周有时也确实能抓到小孩的志趣。比如钱钟书的名字就是在抓周时抓到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