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那么远我们怎么扛》:
1.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理想与现实间挣扎相信每个人在小学的时候都写过作文——《我的理想》。写得最多的也就是教师、科学家、工程师或医生,这些在当时看来最伟大的职业。其实几年级的小学生并不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只是觉得这样的理想符合主旋律,也会赢得老师和父母的赞扬。
写起来很简单,可是真正用自己毕生精力去追求的,又有几个呢?工作之后才发现,理想越美好,现实越残酷。不是有了美好的憧憬再将其变为现实,而是现实摆在面前了,才去回味儿时残存的一丝丝理想。
工作后发现,学生时代的“三好生”未必就比顽皮捣蛋、成绩不好的“差等生”混得好,这时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情商高于智商,能力高于学历。
得知这些现实后,有些人便开始愤青,觉得社会对自己很不公平,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产生了羡慕嫉妒恨的心理。
理想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是人们向往的一种人生境界,而现实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种结果。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要想实现理想,脱离不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而很多人在谈理想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前两种关系,认为自己付出就可以了,一旦发现前两种关系的重要性,便陷入了迷茫。
这时候你需要放弃一些东西,也就是要让自己适应社会,而不是改变社会。
近几年掀起了一股“留学热”,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镀金”,以便回来找个更好的工作,但是回国后能够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和待遇的人并不多。
小雨在2011年7月毕业于美国一所知名大学,之后便开始了回国找工作的生涯。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找到了一个负责留学咨询的工作。当别人问起他回国后的求职感受时,他只说了一个词——沮丧。
首先是小雨从事的工作与留学时所学的专业几乎没有关系,他在美国学的是经济管理,而目前主要从事的是留学咨询和文案策划方面的工作。况且薪资与他的理想也是相去甚远,月薪才3000元。除此之外,他还发现“海归”的经历有时候并帮不了他,很多民营企业觉得自己的岗位根本用不着“海归”,而且从海外回国的对薪资方面要求比较高,所以会直接将简历pass掉。
“出国前,家人都觉得留学背景对回国后找工作有很多好处,但是没想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
我在美国待了4年,除了奖学金和打工的一些收入,总共花费差不多有60万元,而按照现在的薪资,至少要工作十年以上才能收回留学时的成本。”对于自己的现状,小雨表现出些许的无奈。
其实,制约这些“海归”不好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大多对就业的城市和企业比较挑剔,都会选择大城市和企业,无形中便加剧了竞争程度。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刘林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