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品读《徐霞客游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160952
  • 作      者:
    吴胜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吴胜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地学专家,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在《中国国家地理》、《地球》、《博物》、《化石》、《光明日报》、《北京晚报》、《中国科学报》、《中国少年报》等报刊上发表地学作品三百余篇。个人独立撰稿的《探险世界》、《探险百年}、《中国地书》、《瑰丽的地下艺术殿堂一一中国溶洞之旅》、《中国最美的地质公园》等著作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欢迎,成为当年的畅销书。其作品曾获“冰心奖”、“全国金钥匙图书奖”、“北京市优秀科普作品奖”等荣誉,至今出版专著三十余种。<br />  作者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之道,主张将多学科的广博知识和艰苦细致的野外考察相结合。《品读‘徐霞客游记’》就是作者这一治学主张的集中体现。
展开
内容介绍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集文学、地学和社会百科的17世纪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其蓝本为明末旅游地学家徐弘祖在历经34年旅行之后,留下的旅游日记。后人据此整理了其在1613一1639年间的旅行见闻,形成《徐霞客游记》一书。该书对地理、水文、地质、生物等现象均作了生动的记录和说明,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徐霞客游记》的首篇一一《游天台山日记》开篇之日为1613年5月19日。2011年,国务院将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br />  阅读《徐霞客游记》需要具备一定的地学知识。《品读徐霞客游记》作者吴胜明先生为中国地质博物馆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业地学研究者。其在大量的考察后,用深入浅出的知识和文字对《徐霞客游记》进行了解读。全书有六十篇文章,从介绍《徐霞客游记》开始,作者带您从一篇篇优美的文字中认识徐霞客,跟着他行走天涯,品味如画江山。<br />  让地学专家带你一同,游历名山大川,品读《徐霞客游记》。
展开
精彩书摘
  雁荡僧人好导游<br />  徐霞客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旅行家和旅游地学家,有许许多多的因素。在这众多的因素中有一条就是僧人的帮助和支持。现在仅以徐霞客三游雁荡山为例。徐霞客三游雁荡山中第二次未留下游记,所以现在就是以第一次和第三次来描述雁荡山僧人对徐霞客的支持和帮助。<br />  寺庙是徐霞客的旅馆<br />  现在我们到雁荡山旅游,景区内不仅有旅馆,还有宾馆,为游人提供了舒适的住宿。但是,300多年前的明代是没有的。徐霞客旅行,尤其是在山区的旅行是以寺庙为旅馆的。<br />  26岁的徐霞客一六一三年农历四月十一曰到十四日,第一次考察雁荡山,4天全都住在寺庙中。徐霞客9年后的一六三二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至五月八日,第三次考察雁荡山,除首尾三天外,其余8天都住在寺中。为了让读者印象深刻,笔者特列两个表如下。<br />  僧人是徐霞客最好的导游<br />  对于任何高明的旅游者而言第一次所到的地方都是陌生的、不了解的;不要说山脉大势、河川的流向、沟壑的分布等等都是新鲜的,未见过的,就连旅行的道路也找不到;你一个人去摸索,去探寻,往往是事倍功半。这时,最急需的是要寻找一个熟悉并且了解当地山川的向导即导游。专职导游是当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才普及的,在明代是罕见的。徐霞客怎么办?他就是“就地取材”。游山时他的导游就是僧人。僧人有两个特点:一是爱好山水林泉,热爱大自然;二是游踪较广,见识较多,尤其对寺观所在地的山川洞瀑更是了如指掌。徐霞客每到一地除了住在寺观外,更是和寺观的和尚道士搞好关系,争取他们当导游。他在第一次游雁荡山时,同行者就有家乡江阴迎福寺的僧人莲舟。这为徐霞客住寺观以及和和尚道士打交道提供了很方便的条件。<br />  徐霞客第一次游雁荡山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登上雁荡山顶的雁湖。他在13日观大龙湫之瀑时,就“已神飞雁湖山顶”。可是到雁湖之路如何走呢?必须要请向导。他就想到了住宿地云静庵的道人清隐。清隐身体不好,年老多病,卧床数十年,为了使他为自己当向导,26岁的徐霞客用自己的老庄知识(道教是以《老子》和《庄子》作为经典的)与清隐彻夜交流,竟能把清隐说笑。他在游记中写道,清隐是一个卧床数十年的道人,“尚能与客谈笑”。在《游记》中,“笑”字是罕见的。由此可见,徐霞客的公关能力“非同一般”。<br />  第二天,14曰,天忽晴朗,于是请求清隐派徒弟为向导。清隐说,雁湖中现在已经长满了草,成为一片沼泽(湿地);徒还有事要到其他地方去,但可以把你们送到峰顶。他们每人拄一杖,在深草中攀顶,一步一喘,经过数里,终于到达顶峰。这时,当导游的道人说雁湖在西边的山峰上,还须越过三个山峰。说完他就告退了。徐霞客向西行翻过两个山峰就感觉山势越来越低下,大龙湫之水源地比此山峰还高。他怀疑不对,折返向东行,莲舟和尚以身体不行,先行下山。随行的两个仆人,东越两座山脊,经过干辛万苦才脱离危险,在夕阳西下时返回云静庵。“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从此可以看出向导的作用。他们离开了清隐派的向导后,徐霞客连路都找不到,发出了“境不容足,安能客湖”的疑问。这次未找到雁湖更体现了徐霞客这么伟大的旅行家、探险家也是需要向导或导游。<br />  一六三二年农历四月,徐霞客与远房族兄徐仲昭一起,第三次访雁荡山。这次,徐霞客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寻找雁湖。他接受了上次的教训,一定要找一个好的向导才行。这次他找的向导是“年八十余,其相与飞来石罗汉相似,开山巨手也”的卧云大师。卧云约生于1550年,徐霞客请他为导时,已82岁,是罗汉寺的僧人。卧云在万历后期就来到雁荡山罗汉寺,对雁荡山了如指掌,徐霞客称其为师。卧云指出雁湖在罗汉寺西边,走石门寺很方便,并派手下的僧入第二天和徐霞客前往。五月初三日,徐霞客在卧云徒弟的帮助下,顺利找到了雁湖。雁湖实际上是个很大的洼地,又被分隔成至少6个洼地,当时已经是长满水草的湿地,即“积水成芜.青青弥望,所称雁湖也”。这雁湖和大龙湫不在同一个流域之内。徐霞客十分肯定从雁湖的南北流出的水,“皆与大龙湫风马牛无及云”,纠正了过去流传的所谓大龙湫之水来源于雁湖的错误说法。五月初四日,卧云大师带领徐霞客一起攀登常云峰。这天早上云海很盛,从罗汉寺走了五里山路,又到达了20年前第一次游雁荡山住过的云静庵。时光过去了20年,“庵庐与登山径.修整俱异昔时”。这时已是中午,卧云令其徒采笋炊饭。饭后,云气散去,同来的仲昭兄留坐庵中。徐霞客和卧云则又开始登山,走厂六里路,终于到达常云峰绝顶。在此,徐霞客把雁荡山的东西层叠的山脉看得一清二楚。东边有5层,从近到远依次为:铁板嶂一灵岩一净名一灵峰一谢公岭。西边也有5层,从近到远依次为:龙湫之对崖一芙蓉峰一凌云一宝冠一李家山。然后,徐霞客又北上二里,到达一山脊,狭如垣墙,从东攀登到西,遇鹿数十头。遥望西边,正是当年寻雁湖之路。而此处,正是20年前的遇险之地。回想到这里,徐霞客觉得此山脊的地方都去过了,没有遗憾了。<br />  从这两次游雁荡山的经历,可以看出寺庙中的僧人对他的帮助。第一次,由于云静庵的清隐道人指派的徒弟,中途告退,徐霞客寻雁湖以失败告终。第二次,由罗汉寺住持年82岁卧云大师所派的徒弟带路,徐霞客顺利抵达雁湖,并且得出了雁湖与大龙湫风马牛不相干的正确结论。<br />  ……
展开
目录
序<br />品味与品读<br />前言<br />如饮醇醪,不觉自醉<br />引言<br />《徐霞客游记》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br />第一卷&nbsp;认识徐霞客为大地立传的英才<br />武当榔梅表孝心<br />霞客身高高几许<br />寒山与拾得<br />大理奇石废画苑<br />纹枰坐对亦可喜<br />山险路长万里行<br />挑夫肩夫难觅夫<br />乾隆皇帝妙解夫字<br />废寝忘食观石梁<br />觅人结桴探水洞<br />人耶仙耶<br />洞中生活十三天<br />救命微物银耳挖<br />雁荡僧人好导游<br />木公四子拜师记<br />嵩山庐山的导者<br />霞客挚友四进士<br />人与梅花一样清<br />忘年之交陈继儒<br />失误之作盘江考<br /><br />第二卷&nbsp;天涯走笔驱山走海置眼前<br />雁荡两洞真奇观<br />右与左,阈与窥<br />三个“一色”白岳山<br />不是武夷胜武夷<br />水帘洞与大观<br />中有斑痕如人掌<br />自为变幻江郎山<br />炫巧争奇玉华洞工<br />玉华洞·杨龟山·“程门立雪”工<br />读懂游记实践中<br />鲁公摩崖千古胜<br />官员及到此一游<br />橘绿枫丹好风景<br />度纬穿丛江流曲<br />烟雾腾空黄果树<br />山间石爽杭州城<br />桂林之美在漓江<br />西南奇胜滇东始<br />地面流水峰林出<br />应接不暇与千手观音<br />腾冲喷泉若探汤<br />不尽苍茫茈碧湖<br />欢若更生一线天<br />极奇极崄的栈道<br /><br />第三卷&nbsp;江山如画标新立异二月花<br />绚丽的洞中美景<br />妙极之景丹霞洞<br />屈曲奇诡崩塌洞<br />千变万化观壶穴<br />泉声山色霁天好<br />落日半规月光明<br />碧空石骨洗濯出<br />巧幻雄观天生桥<br />风光如画喀斯特<br />多彩多姿瀑布飞<br />天涯何处无山花<br />童山秃岭谓之髡<br />虎迹斑斑不可寻<br /><br />第四卷&nbsp;黄山·飞天山嵩山·鸡山兴酣落笔写山岳<br />生平奇览数黄山<br />寸土无丽飞天山<br />心艳色喜探嵩山<br />十景荟萃的鸡山<br /><br />后记<br />缘分·机遇·理想·奋斗<br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