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的风行与国际贸易失衡:经济全球化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灾变/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文库》:
第一节 价格话语权与金融全球化
在全球市场经济出现和运作的过程中,发达国家自始至终都处于中心地位。新自由主义宣称全球化是自由市场的自然扩张,实际上恰恰相反,它是强有力的政府,特别是美国等大资本主义的政府精心策划和全力推动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还是全球化方向和速度的规定者。可见,“全球化并不等于自由化”,“自由主义”并不“自由”。“自由”的背后是强权,乃至霸权。罗伯特·基欧汉(RobertKeohane)在其《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和纷争》一书中指出:“霸权稳定论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应用,一个重要的含义是把霸权的概念界定为物质资源上的优势。其中,四项资源非常重要:原料与资本的来源、市场以及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竞争优势。”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是通过各种手段,获取物质资源、利用资源、控制资源,从而创造和巩固优势,紧握霸权同发展中国家拉开差距。各国各地区参与全球化前提下的国际贸易,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发展中国家无论作为买方抑或卖方,在价格制定上都显得力不从心。发达国家利用金融全球化,牢牢把持着大宗商品定价到最后产成品价格制定的话语权、控制权,因而是世界市场价格真正的制定者。大量的社会财富以超额利润的形式从国际贸易价格剪刀差中,源源不断地流向发达国家,成为延续资本主义生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源泉。
一、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
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参与国际贸易中的国家来讲,意义重大。由于大宗商品多是工业基础或涉及农业生产消费,处于最上游,因此反映其供需状况的期货及现货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例如,玉米价格上涨将影响食用油行业以及以玉米作为工业生产动力的行业成本;棉花价格的上涨对纺织服装行业的生产成本产生带动作用;铜价上涨将提高电子、建筑和电力行业的生产成本;石油价格上涨则会导致化工产品价格上涨并带动其他能源如煤炭和替代能源的价格和供给提升。
经济的利好与不利因素往往都与大宗商品相关,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密切关注大宗商品的供求变化和价格变动,并在价格波动中获益或经济受损。在2011年食品价格暴涨之时,巴西农民欢呼雀跃,周边国家却因此大大增加了生活成本。作为石油的主要进口国和消费国,欧元区在油价下跌时促进了区域内消费,但是同时又导致该地区通胀率保持低位,故不利于经济刺激。铜价的下跌,使智利等国家的外汇收入大幅压缩,而中国的众多电子、建筑企业却因此获益。铁矿石价格低迷导致大量中国矿企被迫关门,与此同时,备受压力的钢铁企业却可以获得更为廉价的原材料。
由此看来,国家间对于大宗商品的依赖程度在加深,而谁拥有了大宗商品的定价话语权,谁就在全球化经济中掌握了主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