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吴敬琏推荐、许小年作序
▲享誉国际学界的霍尔堡奖得主于尔根·科卡所作
▲纵览资本主义千年发展历程,探秘这一影响全人类行为的经济制度
▲内容简明,概念严密,精装彩色插图本
海报:
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众对金融危机及其不可预测的后果的批评,使得看似过时的问题再度引发关注:人们又开始追问资本主义的优点与缺点、矛盾与发展潜力。
国际知名的资本主义研究学着于尔根·科卡深入浅出地梳理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发展以及十九、二十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重新审视资本主义价值观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对马克思、韦伯、熊彼特等大师有关资本主义的观点展开分析,展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批判、自我调节的机制。
像一辆左右摇晃的自行车,在反复的失衡和再平衡中,资本主义继续书写它虽不光彩却依然不失精彩的故事,眼下仍没有停笔的征兆。
序言:颂扬与怨恨中的飞跃
资本主义,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和现实。
尽管专著和论文已如汗牛充栋,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定义、历史和未来,仍充满激情地交锋辩论,至今无法达成共识。科卡教授的《资本主义简史》(简称《简史》)以不到十万字的篇幅,处理这样一个宏大的题目,不能不说是异常艰巨的自我挑战。所幸资本主义的现代竞争对手——社会主义,有着更多的定义、更多的版本、更为模糊的描述,以及更令人瞠目的社会实践。
资本主义是人类经济史上的第二次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约一万年前的两河流域,定居农业开启了人类文明。第二次飞跃出现在英格兰,以十七世纪下半叶的工业革命为其标志。虽然资本主义来到这个世界上较工业革命早得多,但只有在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才渗透到经济的几乎所有领域中,成为普遍的和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
农业孕育了人类文明,由于生产工具和技术发展的停滞不前,在持久的人口与生态环境压力下,可怜的农业剩余决定了社会经济与文化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直到工业革命突破了阴暗的马尔萨斯诅咒。在日新月异的技术推动下,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指数增长趋势,历经两百年至今,仍未出现步伐放慢的迹象。
《简史》引用经典作家的研究结果定义资本主义。在前所未有的技术和财富创造能力背后,马克思看到人类生而有之的贪婪本性。资本主义制度使致富的欲望和才干得以发挥到极致,利润驱使下的资本家压迫和剥削劳工阶层,资本主义因而被置于天然的道德洼地。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坚持价值中性的分析,强调宗教改革对于资本主义的精神解放作用,摆脱了封建束缚的经济理性促进了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推广。熊彼特视创新为资本主义的最根本特征;而列宁和法国的经济史学家布罗代尔则认为,借助政治权力的垄断才是资本主义的真谛所在。每一位经典作家在他的浮雕作品上刻画出资本主义的一个侧面,读者需要也只有从这些不同的侧面才能把握资本主义的实质。
与道德含义上的分歧形成对照,学者们接近一致地将资本主义无休止的创新归因于私有产权的强大激励,以及私有产权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的效率。在超额利润的诱惑下,资本主义变成了一架创新的永动机。超额利润的意义不再局限于个人和家族奢华生活的享受,而在于满足创新的巨大资金需求,承担创新的巨大风险。企业唯有持续不断地创新,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逃脱被淘汰的厄运,诚如熊彼特所论述的,创新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业务,而是关系到企业生死盛衰的头等大事。
从早期的远洋贸易、工业时代的铁路与石油,到科技时代的研究与开发,超额利润的获取充满了风险。投资和产品出售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冒险家无时不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煎熬之中,如果远洋船只被暴风雨摧毁,倘若地下打不出石油,或者新产品不被市场接受,暴利预期等来的将是惨重的损失。高风险要有高回报补偿,与其他经济形态不同,资本主义的特点是纯粹为利润而非消费和物质财富的积累而经营,用钱生钱,钱不仅是手段,也成为了目的,“为伊消得人憔悴”,必要时甚至可以赌上身家性命。
超额利润来自垄断,熊彼特赞扬市场上的“自然”垄断,视其为创新必需的引擎和孵化器,布罗代尔则抨击官商勾结的人为垄断。发达市场经济的历史似乎支持了熊彼特的垄断必要论,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历证明布罗代尔的担忧并未过时。
虽然私人产权和自由市场为资本主义所必需,这两个要素也早已出现,为什么现代工商文明迟至十八世纪下半叶方在英格兰开花结果?根据韦伯的研究,经过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资本主义的精髓——个人主义的经济理性逐渐在西欧成为主流,士农工商的社会层级逐渐瓦解,商人在松动和衰败的封建结构中崛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斯从另一角度进行了考察,在他看来,十七世纪的宪政革命创造了新的生态环境,在法治化的私人产权保护下,商人的理性经营指向了资本积累、技术与组织创新,即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所说的“创富型资本主义”。中国古代商人同样具有经济理性,盈利的冲动引导他们将资源投入维护和发展与官府的关系,滋生“寻租或分利型资本主义”。创富还是分利,经济理性永远选择阻力和成本最小的道路,政治制度就成为十字路口上的资源流向的指挥灯。资本主义的大规模拓展离不开政治变革,诺斯的见解应该说较韦伯的更为深刻。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不仅商人做着资本主义的发财梦,底层人士也可以白手起家,通过自己的努力,上升到社会金字塔的顶端。尽管塔顶只能容纳少数人,通道始终对所有人敞开。如果商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还依赖家族的遗产和荫庇的话,上个世纪的工业大亨和当代的技术新贵很少出自商贾世家,他们自己的人力资本,也许还有运气,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石油巨头洛克菲勒从学徒干起,科技奇才乔布斯出生即遭遗弃,养父母是蓝领工人。不仅富贵可自寒门出,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资本家的后代往往风光不再,快速更新的技术令父辈的辉煌企业转眼间变为明日黄花。
“富不过三代”是资本家的失败,却是资本主义的成功。产品、技能、知识、思想都可转化为资本,“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创新和创业不问出身、人种、贫富、地位高下,只要具备增值潜力就可走上资本的神坛。“认钱不认人”的法则或许太过冷酷无情,否定了封建世袭身份特权和斯大林主义的官僚等级特权,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公平吗?即便不符合人类梦想却永远无法达到的“绝对公平”,相对于其他形态,资本主义提供了最高的社会垂直流动性,下可上,上亦可下。社会出现阶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阶层的固化。机会在任何社会都不可能完全均等,只要幸运之神青睐财富创造者,实现社会成员的多赢或共赢就有了可能。
共赢要求政治上的开放,毕竟资本家和他们的高薪团队是人口中的少数(精英在哪个社会中不是少数呢?)。社会的多数不得不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按照程序修改游戏规则,抑制资本在收入分配与再分配上的影响力,保护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在美国,1873年、1930年以及2008年的经济危机推动了有利于劳工的立法,迫使资本采取更为温和与收敛的方式。钟摆并不永远朝向一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北美和西欧的滞胀又为宽容资本的新自由主义开辟了道路。经典作家们高度评价资本主义的创造力,却倾向于低估它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纠正能力。社会流动性和开放性弱化了被预言要摧毁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韦伯担心的官僚化管理的蔓延和由此而来的停滞仅限于公共部门;让熊彼特对未来感到悲观的创新力衰竭并没有发生。像一辆左右摇晃的自行车,在反复的失衡和再平衡中,资本主义继续书写它虽不光彩却依然不失精彩的故事,眼下仍没有停笔的征兆。
专制政体尽管也允许甚至鼓励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垂直流动性,但它的激励机制诱导社会精英从事分利而不是创富活动。经营权力者竭力攀爬官僚行政阶梯,官阶越高,寻租空间越大,到达顶峰就可如印尼的苏哈托,建造以国家权力为支持的超级商业帝国。与公共部门类似,民间企业配置资源也优先考虑政府关系和依附权力的行政垄断项目,而不是技术创新和企业的高效率经营。
从诞生的那一天起,资本主义的成长就伴随着对它尖锐而严厉的批判。如果说第一次大飞跃在悠长的岁月中缓慢而自然地完成,第二次大飞跃则如疾风暴雨,仅用一两代人的时间就给古老的文明带来地覆天翻的变化,经济理性颠覆了传统社会的价值与道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将人从家庭、村社、宗族等农业社会的共同体中剥离出来,将原本“作为目的的人”(康德)像物件般地抛到市场上,转化为经济理性的工具。他/她现在像一粒砂、一颗尘,孤立无援,只身游荡在陌生的现实中,面对难以预测的未来,失去原有共同体中的温暖和安全感。虽然他/她获得了空前的个人自由,代价却是空前的寂寞与失落。生计的困苦化作对资本贪婪的憎恨,精神的折磨激发了对价值和道德泯灭的愤怒指责。
资本家比前现代的封建地主或专制的大清皇帝更为贪婪吗?表面上看或许如此,论内在动因却难分仲伯。传统社会之所以披着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马克思),因为在庄园的小共同体内,主人若压榨过烈会引起农奴的怠工、逃亡甚至暴动。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使企业主可以轻易地解雇不满的工人,从市场上另行招聘替代的劳力。剥削手段的不同而非人性善恶决定剥削的程度,与其诉诸道德,不如从制度上加强劳工的市场谈判地位。
资本主义的确提出了与传统相异的道德标准——就像人类从狩猎时代进入农耕文明时那样。道德是历史的和不断变化的,新旧道德发生冲突不足为怪,真正难以回应的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价值的冲击。是否存在绝对的和亘古不变的价值?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与人类文明的绝对价值相互矛盾吗?资本主义必须以共同的价值为基础吗?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进步是否足以抵消人们在转型期付出的精神代价?学术界为这些问题而苦恼之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公众似乎已做好了权衡,他们希望改进而不是更换这个制度,特别是在它的替代方案——计划经济于上世纪晚期退出历史舞台之后。
在一些西方知识精英眼中,若想改进资本主义,抑制资本对自由的压迫,提高国家能力是必要的前提,科卡教授在书中也分析了国家和资本主义的关系。资本和强制这两大现代社会的支配性力量固然可以相互制约,两者并不处在对等的位置上,资本是竞争性的,而国家强制力是天然的垄断。诚然,资本始终追求垄断地位以获得超额利润,但它只能满足于局部的和暂时的垄断,因为资本赖以生存的市场是开放的,随时有“野蛮人”闯进来分食利润。无论市场份额多大,现有的垄断性企业(例如苹果公司)必须开发出新的产品,形成新的、暂时的垄断,才能保住超额利润,正是资本的这种垄断—竞争机制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国家没有也不可能有竞争对手,独家垄断的强制力对个人的支配强度从而对自由的潜在伤害远超彼此竞争的资本。
《简史》中的国家像在国际学术界的很多地方一样,例如弗朗西斯·福山的流行作那里,被处理为一个空洞的幽灵,虽然没有一个生物学的大脑,却有思维和行动的能力,获得了起码是某种程度的自主性。借助这个幽灵,偏爱完美的学者重新设计资本主义,并臆想他们高瞻远瞩的方案将被平庸的公众怀着感恩的心情接受。坦率地讲,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比这些乌托邦更接近现实,国家绝非独立的终极行动人。具有思维和决策能力的博弈各方既争夺对国家机器的影响,通过法律和政策的制定保护各自的利益,也利用国家机器维护共同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秩序和社会的稳定。
《简史》以极为精炼的语言,介绍了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及带来的苦难,相信这本大家写的小书将为读者提供考察资本主义的启发性视角,并有助于人们深入思考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价值和道德问题。
许小年
2016年12月 4日
序言:颂扬与怨恨中的飞跃/=1\*ROMANI
英文版作者序/=11\*ROMANXI
一、什么是资本主义?/1
1、一个疑难概念的诞生/1
2、三位经典理论家:马克思、韦伯和熊彼特/8
3、其他观点及本书使用的定义/18
二、商业资本主义/28
1、早期萌芽/28
2、中国和阿拉伯帝国/30
3、欧洲:充满活力的后起之秀/38
4、1500年前后的阶段性成果/52
三、扩张/57
1、商业与暴力:殖民主义与世界贸易/58
2、股份公司和金融资本主义/61
3、种植园经济和奴隶制/69
4、农业资本主义、采矿业和原始工业化/74
5、资本主义、文化与启蒙运动:亚当·斯密的思想背景/89
四、资本主义各阶段/100
1、工业化和全球化:1800年之后的情况简述/101
2、从所有者资本主义到经理人资本主义/110
3、金融化/120
4、资本主义中的劳动/129
5、市场与国家/148
五、分析与批评/163
注释/171
参考书目/189
《简史》以极为精炼的语言,介绍了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以及带来的苦难。这本大家写的小书将为读者提供考察资本主义的启发性视角,并有助于人们深入思考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价值和道德问题。
——许小年
于尔根·科卡对全球资本主义的解读字字珠玑,大量融入了其社会史研究的精华,为当今资本主义的争论提供了长远所需的视角。
——查尔斯·梅尔,哈佛大学欧洲史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