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705499
  • 作      者:
    陈思进,金蓓蕾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陈思进,曾任银行家信托和纳斯达克高级金融软件开发师、瑞士信贷证券投资部助理副总裁、美国银行证券公司副总裁。同时为央视大型纪录片《华尔街》担任顾问。著有《金融让谁富有》《投资的逻辑》《看懂财经新闻的第本书》《绝情华尔街》《思进看世界》《归?去?来》三部曲等。

  金蓓蕾,《东方早报》前驻纽约财经记者。著有《看懂货币》《看懂财经新闻的第本书》等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当今社会,除非你的生活能够远离金钱,否则不管你喜不喜欢,人人都需要关注财经新闻,不仅要关注国内的,更要关注国际的。因为这些年来地球越来越小,全球经济已一体化,真可谓我们生活在一个村里——地球村,任何地方发生的财经事件,都可能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你如何理财,或者说得更明白,直接关系到你钱包的大小。
  然而,每天,甚至每时每刻,财经新闻铺天盖地,我们该关注哪些呢?
  本书强调,把握好四个原则,就能帮助您看懂财经新闻:特别关注“坏消息”;看清楚是什么样的“专家”在说话,有的要听,有的不能听,有的只能反着听;要能分清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投机,尽量多投资,少投机,多学投资,避免投机;回归常识,听上去太好的,一定是假的。
  希望本书你能为您的理财之路打开一道光明之门。

展开
精彩书评
  为友多年,深知陈思进先生长期供职华尔街,对华尔街资本运作模式了如指掌,本书可以看做是一个资深华尔街圈内人的揭秘之作。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联储纽约分行前COO理查德·罗伯茨

  拿到文稿后,一口气读完陈思进先生的大作。书中每章都有“新闻案例分析”栏目,就各种热点财经新闻进行剖析,深度挖掘新闻中的潜在信息。陈先生多次强调读懂财经新闻的四大原则:特别关注坏消息、专家的话如何听、分清投资和投机、回归常识,他基于这四大原则,抽丝剥茧,与读者一起还原财经新闻的本相,并探讨财经新闻背后的奥秘。
  ——万有新媒创始人、财经作家李德林
展开
精彩书摘
  1.6 黄金是“延续六千年的泡沫”英国券商ADMISI的大宗商品分析师保罗?迈尔奇利斯特(Paul Mychresst),在他发表的最新报告中称:“伦敦作为全球黄金市场中心的地位和声望正处于危险之中,除非伦敦金银市场协会、英国央行和其他股东进行迅速而广泛的改革。”
  迈尔奇利斯特依据的是伦敦金银市场协会、英国央行金库的存金数量,以及海关总署的英国黄金净出口数据,计算得出伦敦现货金(不包括ETF和央行所持有的黄金)盈余已经为负数。
  因为在过去4年中,银行根据市场需求大量出售“纸黄金” ,可能已经没有能力承担偿付责任,因此造成伦敦市场的现货黄金短缺。
  这份报告的英文原名是“Death of the Gold Market”(黄金市场之死)。其实,类似的分析报告几乎每年都有,已经好多年了。而这类“新闻”在欧美,甚至连有公信力的一线财经媒体都上不了。不过,前几年,中国有些专家就是以这类报告为主要根据之一,鼓吹黄金要涨破5000美元,甚至10000美元/盎司。而这几年,金价走势恰恰相反,曾经涨到最高位的1920美元/盎司,之后不断地进二步、退三步,一路跌至目前的1220美元/盎司以下。
  而从金融角度仔细分析一下就会知道,无论有多少纸黄金要求兑现成实物黄金,经由COMEX和伦敦建立起来的分数黄金体系(类似于分数储备银行体系),都能满足其偿付责任。
  虽然由于全球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亚洲市场对实物黄金的需求越来越强劲。然而有趣的是,相比实物黄金短缺的问题,不必为纸黄金价格表面的上涨担忧。因为,随着纸黄金在黄金市场的价格越高,抛售黄金的卖方就会增多,而正负相抵,市场对实物黄金的需求就会降低。
  比如,就拿对黄金需求最大的央行来说,近年来,除了中国和俄罗斯央行买入了全球央行购买黄金总量的85%,绝大多数国家的央行对黄金需求大幅消退,这几年,加拿大央行甚至抛空了所有黄金。
  自1971年黄金彻底和美元脱钩之后,就已经失去货币的属性降格成为大宗商品,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因为黄金既非像货币能带来利息,也非储存实物黄金还必须支付保管费。
  不过,华尔街利用了几千年来人类对黄金的特殊情结,将其成了华尔街最佳的金融炒作工具。尤其是过去的44年间,黄金至少出现过六次泡沫以及崩盘的周期:1974-1976年、1981年、1983-1985年、1987-2000年、2008年,以及2013年至今。
  其次,黄金作为只是一种大宗商品的概念,对于投资黄金的人来说恐怕是个噩梦。因为它不像消费石油或大豆,开采出来的黄金只有1/3,被用于珠宝和工业用途,其余的只是被压在保险箱里了。如果黄金持有者决定转移资金,投资到另一个不同的资产类别,将不断地蚕食锁在保险箱里的黄金价值。
  因为资本永远是逐利的。当一种商品被低估的时候,就会买入,以求高价卖出获利;同时,当一种商品被高估了,也会高价卖出,以求低价买入时获利,这是资本市场的属性,作为大宗商品的黄金也不例外。
  举例来说,2015年底和2016年初,当金价处于相对低位的时候,索罗斯顺势唱空,忽悠他人低价卖出,而随着金价的反弹,他唱空做多获利。目前,金价被炒到每盎司1250美元,索罗斯反倒唱多了。只要长久关注索罗斯就不难看出,他又在唱多做空,忽悠大众进场接棒了。参考看懂财经新闻的四大原则之二——不被“专家”忽悠,读者朋友就不会轻易被“专家”牵着鼻子走了。
  不论金价如何,国际黄金生产巨头都在拼命压缩生产成本。根据2016年6月的数据,成本最低的俄罗斯极地公司已经将平均总现金成本降低到了每盎司400美元以下,留下了巨大的利润空间,黄金多头简直就在给它们送钱。
  因此,对于央行来说,如果对自己发行的货币的信用信心不足,黄金储备可以起到保险的作用。但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喜欢黄金做饰品无可厚非,但想作为投资品就会大失所望。
  事实上,花旗首席经济学家Willem Buiter曾尖锐地指出,黄金并没有那么值钱,只不过是“延续了六千年的泡沫”而已。听听他怎么解释。
  “黄金不同于其他任何商品,唯一和它最像的东西只有比特币等类似的虚拟货币。黄金从地下开采出来,冶炼至一定的纯度,这是非常昂贵的。而且储存起来也很昂贵。这一点和比特币很像。此外,黄金也没有太大的工业用途,其所有的工业用途都有与它类似或更优的替代品。
  黄金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法定货币,它之所以具有价值,是因为人们相信它有。
  黄金有价值,并不是因为它可以用来缴政府的税收,也不是因为它可以被国家用来偿还债务。相反,法定货币的定义表明,它没有内在价值。黄金的价值仅仅来自于,大量的经济行为证明,人们相信它有价值。
  作为一种法定的商品货币,黄金有可能在其他货币贬值或失去信用的时候出现升值。虽然黄金是一个纯粹的泡沫,但这个泡沫可能还会再延续6000年。”
  Willem Buiter说,在今后的6000年里,它的价值可能会从1200美元/盎司升值1500美元,甚至5000美元。将大量的资金用来投资一种没什么价值的商品,而其大部分价值只是来源于不断地自我激励,想想就令人兴奋不已。
  根据Buiter绘制的自1790年以来黄金的名义价值和通胀调整后价值的对比图,显然,黄金无法抵御通胀。既然黄金无法抵御通胀,那金市就是零和市场,即一部分人的钱流入另一部分人的腰包里了,再扣去交易成本、经纪费用等等,亏钱的人肯定超过赚钱的人。而你进入金市后,要是不知道谁在亏钱的话,那亏钱的人就一定是你。
  “中国大妈”何时能解套?
  由于英国脱欧,百年不遇的黑天鹅飞出,全球经济前景不明而引发金融市场的避险情绪,黄金保险功能启动,金价大涨。于是,赞誉当年“中国大妈”抢金的声音又起来了。
  暂别说中国大妈买入黄金保值升值了没有,先看看“中国大妈”解套了吗?
  事实上,尽管金价在上半年的涨幅接近25%,但“中国大妈”们要解套还言之尚早。
  2016年7月2日,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金条实时价格为288.2元/克,这是2016年以来的相对高位。而“中国大妈”当年的抄底成本是多少呢?2013年金价的最低点出现在4月16日,国际金价是1321美元,每克合人民币267元。实际情况是,大妈们普遍是从4月12日开始抄底,抢金高潮出现在4月13日、14日两天,这是黄金暴跌的首个双休日,而那时金价还在每克290元徘徊,这也意味着大妈们建仓的成本普遍在290元左右。
  即使忽视买入和回购所需的手续费,中国大妈依然离解套还有一步之遥。更别忘了这三年来的通胀至少在15%以上!也就是说,将买入和回购所需的手续费再加上通胀,“中国大妈”手中的黄金要达到保值,至少得等到金价升至350元/克以上。那就不是什么一步之遥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美联储迟早进入加息模式,金价上升的动能已然式微,利空将渐渐袭来。而最能蛊惑人心的利空消息,则莫过于高盛唱多黄金的言论了,因为,如果大家稍微追踪一下历史,高盛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言论,往往恰恰正好是反向指标。
  如今年初,高盛的大宗商品部门主管杰弗里?柯里发布报告称,投资者应该做空黄金。当时,柯里预测今后3到6个月,黄金价格将跌至每盎司1100美元,甚至1000美元以下。然而,市场却恰恰顶着他的预言逆势向上,金价今年上半年上涨了接近25%。
  但当英国脱离欧盟之后,高盛在6月27日180度转换了方向,上调了金价预期,也就是说,开始唱多黄金了,鼓励客户买入黄金。
  由此不难看出,在金融市场中黄金是被华尔街操控的。其实,白银也是他们炒作的商品。我们的看懂财经新闻的原则二——不被“专家”忽悠谈到,要看看这个专家是不是利益相关者,你知道该怎么去听高盛专家的发言了吧?
  7月4日,纽约交易所COMEX白银期货主力合约,收报每盎司20.41美元,单日涨幅4.2%。纽约银价五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14.6%。正当白银开始向上疯涨的时候,白银市场最大的玩家摩根大通,在6月29日赢得了反垄断诉讼案的驳回。也就是反驳了之前被指控操纵白银市场的嫌疑。可是摩根大通唱多唱空白银,却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看懂财经新闻的原则三——分清投资和投机,大家要特别注意:在金融市场上既有投资品,还有投机品和保险品等。随着市场外部情况的不断变化,各种金融产品此消彼长。一般而言,经济向上时,投资品向上,保险品向下,投机品唱多;经济动荡时,投资品持平,投机品向上,保险品唱多;经济衰退时,投资品向下,保险品向上,投机品唱空;经济崩盘时,保险品到顶,投机品横行,投资品蛰伏。但是,无论何时,投机品、保险品都不是投资品!
  而从金融层面上看投资理财的话,财富保险、资产配置和投机炒作并不是一回事儿!富人往往把黄金和白银等大宗商品作为资产配置,起到保险的作用。而金融大鳄则在金融市场中操控投机品兴风作浪,唯恐天下不乱。也就是说,黄金大涨不等于牛市来临,如果普通百姓跟着大鳄跑,结果肯定亏!
  普通百姓除了要将投资品和投机品分清以外,最好能财富保险、资产配置,以及投机炒作也区分开来,以至不被忽悠。
  总之,“中国大妈”囤在手中的黄金若想解套、保值和升值,黄金价格何年何时回归峰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据说“中国大妈”抢购黄金并非投机,而是准备给女儿作嫁妆。如此,也就无所谓了。
  为何各国央行储备黄金
  最后,再回复一下读者对于黄金询问的最多的问题:“既然黄金不是投资品,也不保值了,为何各国央行都储备呢?”
  由于几千年来,人类对黄金产生了一种宗教般的信仰——黄金情结,央行储备一定数量的黄金,其实是给货币持有人吃一颗“定心丸”,相信政府不是在凭空印钞票,而用有黄金这“压箱底”的资产来作为信用担保。一个词:“保险”——其实,央行储备黄金是保险之用,以备不时之需的!
  而从货币战争的角度来看,央行储备黄金就好似国家拥有原子弹,是货币战争的筹码,但拥有原子弹的目的,恰恰是为了不使用原子弹。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有必要拥有原子弹吗?!
  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单上海黄金交易所就已累计交割了6776吨黄金。由于传统黄金进口大国,如印度,每年买入黄金量变化不大,显然中国是这次金价从2009年至2011年大幅飙升的最大推手。而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买卖双方形成,有买家就有卖家。在中国天量买入的同时,金价这两年的还依然大幅下跌,正说明了欧美的大肆抛售!
  显然一旦中国央行买入量放缓,金价将进一步下跌。
  上面足足花了上万字来谈黄金的问题。相信读者要是能把黄金问题理解透了,其他的财经问题就应该能触类旁通了。
  ……
展开
目录
前言    如何读财经新闻        1
第一章 币:为什么你必须懂点儿货币? 11
新闻案例分析之一 13
新闻案例分析之二 15
1.1 本质上,货币就是一种欠条 17
1.2    投资什么抗通胀? 21
1.3    人民币的未来在哪里 29
1.4    疯狂比特币 41
1.5    黄金是不是货币?能不能保值? 52
1.6    黄金是“延续六千年的泡沫” 60
第二章 言:听谁的话?怎么听? 69
新闻案例分析 71
2.1    资本圈的“岳不群”——神话背后的巴菲特 73
2.2    高盛们的面具——谁还在迷信投行? 77
2.3    理财师还是忽悠师? 85
2.4    投资是场信息战——小心被国际炒家忽悠 92
2.5    忠言逆耳——向所有乌鸦嘴致敬 97
第三章 房:炒房?租房? 103
新闻案例分析 105
3.1    加拿大楼市高烧——中产阶级买不起房 110
3.2    没有房子就结不了婚——都是房子惹的祸 113
3.3    中国房价究竟有没有泡沫?——请不要自欺欺人 118
3.4    房产税究竟是个啥玩意儿——调整楼市的利器之一 125
3.5 高房价之惑——房子的定价权在谁的手中? 135
3.6    房价非理性上涨的结局会是什么 139
3.7    不买房也乐活——你不知道的租房经济学 146
3.8    全球经济正再度陷入房地产周期 153
3.9    如何轻轻松松做“房奴” 158
第四章 资:谁在股市赚到了钱 161
新闻案例分析之一 163
新闻案例分析之二 170
4.1    为什么输钱的总是你,数钱的总是别人? 174
4.2    你会上当吗?——古今中外的“庞氏骗局” 180
4.3    富人玩金融衍生品,穷人才炒股 186
4.4    你在“投资”还是在“投机”? 193
4.5    华尔街阳谋——财经杠杆是当代炼金术 199
4.6    做空是豪赌,散户要远离 208
4.7    期权与期货:是烟火, 还是杀伤性武器? 213
4.8    期指高风险,一朝失误满盘皆输 218
4.9    掉期交易:买家永远没有卖家精 223
4.10   外汇市场:没有最险只有更险 229
4.11   风控模型:真的能够控制风险吗? 235
4.12   如何做个成功的投资者 242
4.13   关于投资的50条真相 247
第五章 观: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 253
新闻案例分析之一 255
新闻案例分析之二 259
5.1    “垮掉的一群”——美国模式正在消灭中产阶级 261
5.2    慷慨背后的秘密——欧美富人为何爱捐钱? 267
5.3    看清经济增长的“幌子”——你被GDP忽悠了吗? 273
5.4    摆脱石油依赖——改变生活方式 279
5.5    明天的钱能圆今天的梦吗? ——借贷消费是个美丽的传说 288
5.6    欲望无休止——谁让我们远离了幸福? 295
5.7    希望在哪里? ——中国古代智慧的“远亲”北欧模式 301
附录 311
华尔街主要投资银行    311
美国主要证券交易机构  315
美国各类投资工具      316
其他各类在美国比较流行的投资工具   320
其他华尔街常用术语    32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