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一项电话调查结果中,美丽的重要性很明显的显示了出来。与人们普遍认为的相反,在随机抽取的被调查者中,他们更多地认为基于外貌的歧视超过了基于种族/国民背景的歧视。受到外貌歧视的报告人数比受到种族歧视的报告人数要稍多一些。普通的美国大众相信,因外表而产生的劣势是真实存在的,他们甚至实实在在地遭受过这样的歧视。
我们花费了时间和金钱在外貌上,因而加强了我们对于美丽的兴趣,强化了其效果,这当然好;如果我们的外貌低于预期,我们也会担忧和经历消极情绪。但是,面对这一有趣的话题,是否经济学家的反应要比一个好色之徒强烈?对于这一问题,部分答案源自于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属性。一种吸引人的描述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稀缺性及由稀缺引起的行为激励的学科。将美丽作为经济问题进行研究的一个前提是,美丽必须是稀缺的。如果美丽是稀缺的,那么人们作为商品的购买者和工人时间的租用者,必然会享受美丽。如果他们不能找到充分而自由的美丽的供给,那么,他们将会愿意出更高的价钱来获得它,这势必说明美丽是稀缺的。
我们把美丽的稀缺源自于人们外貌的基因差异当做既定观念,因此,用某种社会标准衡量,一些人就要比另一些人长得好看。(下一章中我将用“美丽”一词在实际运作中对此加以讨论)如果我们基因上完全相同,美丽是否还会稀缺?当然了,这不现实。但是,即使在这种不现实的情景之中,讨论美丽经济学也有意义。只要想把自己与别人区别开来,这些克隆人中的一些也将会比别人花费更多精力在他们的外貌上,以使其引人注目。苏斯博士的史尼奇人——史尼奇是一个由像鸟类一样、长相完全相同的生物组成的部落——展示了一种区分的方式,他们在腹部放置星星,以避免长相雷同的枯燥之感。术语“稀缺之美”是个多余的词——美丽自然而然就是稀缺的。
答案的另外一部分来自于我将要证明的、与美丽有关的许多经济结果——在这些领域,个体的美丽程度的差异会直接影响经济行为。各种类型的劳动市场,甚至可能是所有的劳动市场,也许会对美丽产生工资溢价,而对丑陋实施工资惩罚。对于经济研究者而言,衡量不同工作上的和人口统计学上的不同人群的工资溢价和工资惩罚,是一项标准的练习。对美丽而言,这是一项直接的应用。
就商品或服务的每种价格效应而言——这里所说也就是就工资率(工资率是工人时间的价格)而言,有一种数量效应。个人的特征如何改变工人在工作和职业中的分布,是供经济学家研究的标准素材。美丽必然是一个个人特征,该特征能够改变人们选择的工作和职业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