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45267
  • 作      者:
    (日)杉山正明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公元1259年第四任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在征服南宋前线的钓鱼山,身为皇弟的忽必烈突然有了争夺大汗王位的机会与威胁。虽说爷爷成吉思汗生前定下以库力台大会推举大汗的祖制,然而在蒙古扩张的过程中必然产生多位统兵大将,这些实力派人物无不觊觎汗王的位置,第三任贵由与第四任蒙哥都是经历一番较劲才诞生新的大汗。忽必烈能不争吗?怕是不行,因为三、四任大汗都曾铲除潜在挑战者,甚至不惜刀兵相见。如果无法避免被视为挑战者,那就争取吧!既然要争,那忽必烈要如何在竞争者中胜出呢?
  在成吉思汗往生后,众汗王各各都拥有大面积封地与能征惯战的兵将,加上在先前竞争大汗时各汗之间已有冲突与心结,忽必烈不只要在军事上击败竞争者登上大汗之位,还得创下不世之功与创造财富才能给蒙古共同体带来繁荣与安定,才能被认定是唯一的统治者。因为这一点让忽必烈必征南宋,这是因为南宋国拥有当时欧亚大陆最大的财富与人口,虽然征宋战役才刚刚损失了一位大汗!在此忽必烈的挑战不只要克服地形天险的「空白障壁」与「水的障壁」,才能在军事上打败南宋,还要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双方的损伤,才能达成顺利接收江南财富的目标!
  忽必烈新国家的基本构想乃融合了草原军事力、中华经济力,以及穆斯林商业力这三个连贯欧亚的历史传统基础上。忽必烈政权一方面将草原军事力的优势作为支配的根源加以保持,一方面又部分地导入中华帝国的行政模式,以中华世界作为财富的根源来管理。然后,再利用穆斯林的商业网,创造出国家主导的超大型通商、流通。建设一个打破各地关税壁垒、由政府保护贸易安全、各地度量衡标准化(一钱4公克,一两40公克,一锭两公斤),并以间接税性质的商业税为政府岁入的大蒙古国,开创出前所未有的欧亚大贸易圈,让草原起家的蒙古成了海陆帝国,也让欧亚大陆首度具备世界史的意义。

展开
作者简介

  杉山正明(1952—),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教授,日本著名蒙古史专家。1974年京都大学文学部史学科毕业,1979年取得京都大学东洋史学博士学位。曾参与日本NHK“大蒙古帝国”系列纪录片制作。2003年以历年研究成果获第六届司马辽太郎奖;2007年因《蒙古帝国与元朝》等书获日本学士院奖。
  周俊宇,台湾政治大学国文系学士、台湾研究所硕士,日本東京大學博士。

展开
内容介绍

  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猝死在征服南宋前线,身为皇弟的忽必烈突然有了争夺大汗王位的机会。忽必烈不仅要击败竞争者登上大汗之位,还得创造不世之功与财富才能给蒙古共同体带来繁荣与安定。忽必烈不仅要克服地形天险才能在军事上打败南宋,还要尽可能减少双方损伤,顺利达成接收江南财富的目标。13世纪初,以游牧立国的蒙古在短时间内崛起,统合欧亚大陆的东西方文明,为世界史开创崭新的一页;忽必烈如何建构世界国家及经济体系——地跨欧亚陆上海上的军事与通商帝国?《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与世界历史的大转向》超越以西欧、中国为主体的观点,描绘出有别于以往的世界史;蒙古不再局限于野蛮入侵者或军事破坏者的形象。

展开
精彩书评

  “杉山正明的这部作品,为我们展现对世界史崭新的思考方式。”
  ——日本“读书志”


  “这是历史上首次有‘世界观’的时期,也是世界史上首次有‘世界人’出现的年代。”
  ——日本amazon网络书店读者五颗星评价


  “它其实是一本视野广阔的政治经济史”, “他在书中试图把一直为世人刻意曲解,蒙受甚于事实的指责的蒙古帝国 的真实面貌,大白于天下。”
  ——台湾“读书笔记”网站读者评论

展开
精彩书摘
  科举与能力主义的夹缝
  在蒙古的统治之下,只要与蒙古政权有裙带关系或是实力,谁都能被晋用。是一种能力主义、实务主义的人才选拔。
  这一点会让中国自古以来的士大夫、读书人感到疏离.或许也是莫可奈何的。在中国,士大夫和压倒性多数的农民及庶民相较,本来就只是一小撮的社会、文化精英阶层。
  他们只要应试科举顺利地突破种种考试关卡,就能出仕成为官僚。然后,在推戴、奉仕王朝国家支配与统治的同时,作为支配者一方,其政治精英的地位也能获得保证。他们是在与此种国家权力的一种双务契约为惯例的前提中生存发展的。因此,当然也会自以为是地深信此一前提会趣脱王朝、政权的更迭受到保证.会无条件地持续下去。
  其门户就是科举。但是,在蒙古政权统治下,过去以来中华王朝视作人才选拔第一标准的古典和文学素养等不再被视作万能。人才的第一要件,是要有对现实有助益的能力、有从事实务处理的执行力。
  当然会有人觉得愤慨。这些不满就留在记录或文献中。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现实的元代中国就算没有科举。也有相当人数的汉人官僚为蒙古政权服务。既有相当人数的高级官僚,升至宰相、大臣等级者,也绝不在少数。他们几乎都是以“推荐制”来获得晋用的。
  在“一般见解”中,蒙古无知蒙昧,无法理解高度的中国文化,但事实上只要是中华文化的教养人士,他们皆以三顾之礼来造访厚遇。即便是旧南宋国的学者、文化人,只要是优秀人才几乎都受到招聘。蒙古对于人才选拔其实相当敏感且热心。这一点一直以来都受到误解。
  表露出不满者,都是那些凭靠着在采取科举形式的王朝及社会文化精英阶层的奉仕而出人头地等来自我实现的士大夫与读书人。
  但是,好好想想,就算是在被赞美为科举全盛时代的宋代,实际上有一半以上的官僚是透过科举以外的手段及路径来出仕的。如果祖先是高阶官员,利用被赋予的特权“恩荫”者也颇多。透过军事功绩回报的。武功”与献上现金及物资,正可说是用钱求名的“买官”也相当多。一直以来,“科举”都被看得比实际情况还要重要、绝对而得到过度评价了。
  当然,科举在中国文化传统及文明意识所拥有的象征意义是不能轻视的。但就算如此,我们成为“中华意识”的俘虏,把科举的停止及低落视作中国文明的不幸来感叹或是过度强调也是很奇怪的。
  元曲述说的事物
  关于支撑元代社会负面印象的另一个庶民文化的评价又是如何呢?
  在“一般说法”中,“元曲”是一个发展因素直接来自于蒙古对士大夫冷遇者的代表事例。但是。根据最近的研究.元曲不是首次出现在元代中国,而是元代以前老早就存在的。也就是说,元曲正是因为蒙古统治下汉族士大夫、文化人受到压抑的特殊状况才产生的这种奇妙说法并不能成立。当然,将之解释成士大夫、读书人抑郁的能量产物也没道理。
  不仅是出现的时期,在其实际状况方面。是否能够单纯下结论说元曲是个只以庶民为对象,是有些低级与鄙俗面向的大众艺能?这也是一个疑问。在漫长语文世界的中国文学大流之中,出现以口语来书写脚本并演出的文学,过去曾经单纯地受到感动。但是研究者为了使解释迎合于“异民族王朝”蒙古统治下传统汉族文化人士不得不感到踌躇彷徨,才绞尽脑汁想出解释来理解。那是研究发展的一个阶段,无可奈何。但是,这个设定与无理已经没有存在必要。
  如果能够对于元曲的相关状况不持先入为主观念,平心静气来看的话,可以得到一个观察,就是在那以前已经存在的口语体舞台戏剧.经过了蒙古时代,变得更加活泼且灿烂而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并流行。事实就是如此而已。
  只要不带有色眼光来看蒙古时代的中国,应该都会发现其经济、文化、社会整体的活化是很显著的。围绕着中国的国境之壁完全消失,长期隔阂着中国本土南北的政治对立所带来的紧张也已经消失。
  拘束、制约人们活动与意识的种种“框架”被除去了。人们沉浸在解放惑中.较以前更能接触到自由、阔达的风气。作为其结果,社会全体应该可以不问上下,享受相同的娱乐,兴致与范围都更加扩大。本来兴盛于中国北方,在接收江南后,也以杭州为中心在南方急速流行,因而被称为“南曲”者,这正是因为南北的围篱被除去所致。《水浒传》亦根源于此。日后成为《三国演义》底本的《三国平话》,也在此时大大流行。文化和学艺岂能说是衰退?反而是在质量上都更加活络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 追寻世界史的新面貌
1 蒙古及其时代

蒙古的出现∕眼目所及的欧亚世界∕世人对蒙古时代的印象
2 蒙古是中国文明的破坏者吗?
耐人寻味的解读∕杭州入城的实际情况∕没有「政治」的繁荣
3 中亚及伊朗被破坏了吗?
成吉思汗的西征与「破坏」∕中亚的「大屠杀」∕中亚并未荒废
4 俄罗斯的不幸是真的吗?
「鞑靼人桎梏」∕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评价∕迈向俄罗斯帝国的道路
5 元代中国是悲惨的吗?
压抑、搾取、人种歧视存在吗?∕科举与能力主义的夹缝∕元曲述说的事务
6 责难与称赞
以文明为名的偏见∕反作用下的「极端美化」
7 世界史与蒙古时代
不确切的体系论∕展望世界史的视角
第二部 世界史的大转向
8改变世界史的那一年

阿音札鲁特战役∕战役之后∕两个蒙古汗国的对立∕蒙哥的猝死
9 忽必烈营帐
忽必烈的课题∕混沌的东方∕为何是金莲川∕一种印象
10忽必烈与他的策士
蒙古的左翼集团∕谜样的忽必烈∕决策集团与实务部属∕对中国的战略
11夺权的过程
鄂州之役∕忽必烈之乱∕世界史的大转向

第三部 忽必烈的军事与通商帝国
12大建设时代

以何为国家之范∕第二次创业∕「首都圈」出现∕巨大的首都∕与海洋相连的都城∕运河与海运,以及陆运
13系统化的战争
令人惊叹的襄阳包围战∕南宋作战的难处∕经略战争的思维∕蒙古水师的出现∕新武器「曼札尼克」∕令人讶异的骨牌效应∕一统中国
14跃居海上霸权
南宋的遗产∕世界史上最早的海洋舰队∕海洋与内陆衔接
15重商主义与自由经济
忽必烈政权的经营战略∕国家收入来自商业利润∕白银流通∕通行欧亚的重量单位∕纸币是万能的吗?∕「高面额纸币」是盐引∕欧亚世界通商圈
16为什么未尽全功?
蒙古体系∕过早的时代∕作为记忆的体系∕该是回首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