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黄埔名将戴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055499
  • 作      者:
    吴焕娇著
  • 出 版 社 :
    东方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戴笠反共反人民,被目为“杀人魔王”,“刽子手”,“酷吏”,“怪物”,“中国的盖世太保”,“魔窟”制造者。的确,“四·一二”、“七·一五”、上饶集中营、雨花台、渣滓洞、白公馆那些受刑受难者的哀恸是永远不能被忘却的。他的双手沾满了革命者的鲜血,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

  他保家卫国,被称为“民族英雄”,“特工王”,“抗日名将”,“谍战奇才”, “蒋介石的配剑”,“中国最神秘人物”,“智深勇沉,外圆内方”。的确,在北伐一统中原中,在抗日战争中,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在民国特工体系建设上,他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是永远不能被忘却的。

展开
作者简介

  吴焕姣,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现代史专业,有《民国间谍史》、五四优秀论文《天津小学教育初探——以20世纪初的天津为例》、《共和国歌声》等作品。写作风格严谨,依据史实,有述有评,文笔流畅。

展开
内容介绍

  戴笠作为名将的成长历程,大器晚成,的确是一个民国传奇:少年早慧,十岁就立志希圣希贤;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好打抱不平,被中学同学称为“老大”;18岁考入杭州一中,20岁被开除;23岁考入师范,主动退学;此后颠沛流离七八年,“打流”上海滩,不务正业,寄人篱下;30岁才考入黄埔军校,又不务学业,充当“秘密眼线”,最后肄业;出道很晚,直到36岁才开始发迹;无师自通的“特工天才”,惊人的组织能力,对领袖绝对忠诚;只用十年时间就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军统特工集团,为蒋介石政府打工,组织遍布亚太地区,手下有数十万人效力,是名副其实的“特工王”。他的传奇一生再次印证了成功除了才能之外,更多地在于机缘,在于情商,在于把握住历史的脉搏,在于与时代共命运。

  戴笠无愧于“黄埔名将”这一历史性界定。撇开意识形态的分野,在“黄埔风云榜”上,戴笠是情报战线上最杰出、成绩卓著的一位名将。本书以客观、公允的史传笔法描述了戴笠真实的一生,做到了历史性、故事性与结构性的高度统一。

展开
目录
绪论&nbsp;乱世行春秋事<br /><br />戴笠其人<br /><br />妖魔或英雄?<br /><br />模棱两可的多面人<br /><br />第一章&nbsp;“混”世浪子<br /><br />第一节&nbsp;寒门“贫”子<br /><br />戴氏家族<br /><br />过目不忘的本领<br /><br />热血的“老大”<br /><br />“江山浪子”<br /><br />第二节&nbsp;闯荡上海滩<br /><br />寄人篱下的日子<br /><br />青帮头目杜月笙<br /><br />初遇“领袖”蒋介石<br /><br />浪子回头<br /><br />第二章&nbsp;从黄埔起飞<br /><br />第一节&nbsp;中国的“西点军校”<br /><br />铁血教训与远见之举<br /><br />乱世造就黄埔豪杰<br /><br />第二节&nbsp;投身黄埔<br /><br />早期黄埔的末班车<br /><br />埋在黄埔的秘密眼线<br /><br />第三节&nbsp;四一二政变中的黄埔<br /><br />发动反革命政变<br /><br />血洗黄埔共产党人<br /><br />第四节&nbsp;君臣相初定<br /><br />加入“密查组”<br /><br />直通蒋介石<br /><br />第三章&nbsp;秘密“喉舌”<br /><br />第一节&nbsp;实习特工<br /><br />贵人胡宗南<br /><br />“调查科”与“联络组”<br /><br />第二节&nbsp;“南征北伐”<br /><br />为北伐搞情报<br /><br />情报网络向北延伸<br /><br />第三节&nbsp;戴氏情报班底<br /><br />组建“十入团”核心班底<br /><br />卫星情报组织<br /><br />第四章&nbsp;锦衣卫君网<br /><br />第一节&nbsp;戴氏情报组织的“发迹”<br /><br />钦定的特务处处长<br /><br />鸡鹅巷53号和洪公祠1号<br /><br />特殊经费<br /><br />排兵布阵1<br /><br />第二节&nbsp;仿效法西斯和地下党<br /><br />参加特务处的仪式l<br /><br />从克格勃到法西斯<br /><br />无处不在的网络<br /><br />第三节&nbsp;鹰犬与杀手<br /><br />高级特工训练班<br /><br />渗透浙江警校<br /><br />改进无线电通讯<br /><br />“特务中的特务”<br /><br />第五章&nbsp;黄埔系对决陈家党<br /><br />第一节&nbsp;“总管”与“螟蛉子”<br /><br />“总管”政学系<br /><br />“螟蛉子”陈家党<br /><br />“党棍”青白团<br /><br />第二节&nbsp;“嫡长子”黄埔系<br /><br />黄埔系的形成<br /><br />黄埔系的崛起<br /><br />第三节&nbsp;双轨运行体系<br /><br />青白团制衡蓝衣社<br /><br />崛起与毁灭<br /><br />第六章&nbsp;“两虎相『争”<br /><br />第一节&nbsp;反共争夺<br /><br />调查科对决特务处<br /><br />cc系的反共“高招”<br /><br />鸡鹅巷53号和洪公祠l号<br /><br />特殊经费<br /><br />排兵布阵<br /><br />第二节&nbsp;仿效法西斯和地下党<br /><br />参加特务处的仪式<br /><br />从克格勃到法西斯<br /><br />无处不在的网络<br /><br />第三节&nbsp;鹰犬与杀手<br /><br />高级特工训练班<br /><br />渗透浙江警校<br /><br />改进无线电通讯<br /><br />“特务中的特务”<br /><br />第五章&nbsp;黄埔系对决陈家党<br /><br />第一节&nbsp;“总管”与“螟蛉子”<br /><br />“总管”政学系<br /><br />“螟蛉子”陈家党<br /><br />“党棍”青白团<br /><br />第二节&nbsp;“嫡长子”黄埔系<br /><br />黄埔系的形成<br /><br />黄埔系的崛起_<br /><br />第三节&nbsp;双轨运行体系<br /><br />青白团制衡蓝衣社<br /><br />崛起与毁灭<br /><br />第六章&nbsp;“两虎相争”<br /><br />第一节&nbsp;反共争夺<br /><br />调查科对决特务处<br /><br />cc系的反共“高招”<br /><br />第二节&nbsp;逮住机会就出手<br /><br />四维学会<br /><br />压制CC系<br /><br />争夺特警系统<br /><br />第三节&nbsp;军统!军统!<br /><br />“军统”成立的背后<br /><br />争夺邮电<br /><br />第七章&nbsp;十年“影”卫<br /><br />第一节&nbsp;特务的伎俩<br /><br />四种手段<br /><br />围捕共产党<br /><br />第二节&nbsp;暗杀!暗杀!<br /><br />“隆西人”事件<br /><br />“杨杏佛被刺案”<br /><br />暗杀史量才<br /><br />第三节&nbsp;“安内”刺忠<br /><br />行刺吉鸿昌<br /><br />魔鬼们害怕的“魔鬼”<br /><br />反蒋斗士<br /><br />受业恩师和拜把兄弟<br /><br />命丧梧州<br /><br />第四节&nbsp;攘外锄奸<br /><br />日本外交官失踪案<br /><br />“富商”之死背后的隐情<br /><br />第夕嶂西安转点<br /><br />第一节&nbsp;西安“敌”情<br /><br />收买、瓦解两广兵变<br /><br />瞄上大西北<br /><br />第二节&nbsp;张、杨“兵谏”<br /><br />被忽略了的大情报<br /><br />“兵谏”发生<br /><br />挺身赴险<br /><br />第三节&nbsp;咸鱼大翻身<br /><br />“兵谏”余音<br /><br />因祸得福<br /><br />第九章&nbsp;缔造“魔窟”<br /><br />第一节&nbsp;“军统”与“中统”<br /><br />甘当副局长的“戴老板”<br /><br />军统的五大“使命”<br /><br />第二节&nbsp;特务训练班<br /><br />“精英”教官与“工作太太”<br /><br />行动秘诀<br /><br />假想敌是共产党<br /><br />第三节&nbsp;拼凑“小黄埔系”<br /><br />班底临训班<br /><br />军统内部的“窝里斗”<br /><br />一手遮天<br /><br />第四节&nbsp;隐秘战线的“共产党员”<br /><br />军统的“叛变者”<br /><br />从敌人心脏里发出去的红色电波。<br /><br />“军统电台案”<br /><br />第十章&nbsp;抗日救国<br /><br />第一节&nbsp;主张武力抗日<br /><br />“平等自由等不来”<br /><br />捕杀“内鬼”<br /><br />第二节&nbsp;忠义救国<br /><br />上海别动队<br /><br />忠义救国军<br /><br />第三节&nbsp;抗日锄奸<br /><br />“孤岛”战场<br /><br />翦除“南唐北吴”<br /><br />枪杀张啸林<br /><br />刀砍傅筱庵<br /><br />汪精卫死亡之谜<br /><br />第四节&nbsp;戴笠的“小黄埔”<br /><br />抗日杀伪不手软<br /><br />拉帮结派有一手<br /><br />第十一章&nbsp;抗日情报战<br /><br />第一节&nbsp;绝密情报:“日本将偷袭珍珠港”<br /><br />情报网向海外拓展<br /><br />罗斯福想见他<br /><br />第二节&nbsp;“中美合作所”真相<br /><br />SACo是军统“魔窟”?<br /><br />太平洋战争的大功臣<br /><br />第三节&nbsp;梅乐斯与戴笠<br /><br />礼遇梅乐斯<br /><br />援华抗日物资的用途之争<br /><br />第十二章&nbsp;反共―利剑<br /><br />第一节&nbsp;念念不忘“反共”<br /><br />反蒋斗士宣侠父<br /><br />宣侠父之死<br /><br />第二节&nbsp;“中共缔造者反对中共”<br /><br />张国焘的转变<br /><br />一失足成千古恨<br /><br />第三节&nbsp;苦心经营陪都情报网<br /><br />情报网无孔不入<br /><br />遏制《新华日报》<br /><br />第十三章&nbsp;“至情”与“至性”<br /><br />第一节&nbsp;红粉军团<br /><br />原配毛氏<br /><br />色迷心窍“特工王”<br /><br />“新娘梦”破碎<br /><br />“宋美龄式”的女人<br /><br />迷恋民国影后胡蝶<br /><br />妙用“裙带花”<br /><br />第二节&nbsp;至交“西北王”<br /><br />同是黄埔生<br /><br />亲如亲兄弟<br /><br />政治联盟<br /><br />第三节&nbsp;把兄弟杜月笙<br /><br />杜月笙发疯了<br /><br />狼狈为奸,各取所需<br /><br />抗日杀敌,不分黑白<br /><br />金兰结义,兔死狐悲<br /><br />第十四章&nbsp;党内称雄<br /><br />第一节&nbsp;三王会盟<br /><br />为好友寻找盟友<br /><br />龙门石窟结盟<br /><br />第二节&nbsp;火拼中统<br /><br />冤家陈家党<br /><br />替罪羊徐恩曾<br /><br />同室大操戈<br /><br />扳倒中统副局长<br /><br />第三节&nbsp;叫板“黄埔老将”<br /><br />蒋记黄埔系的五大派<br /><br />“小委员长”陈诚<br /><br />与陈诚较劲<br /><br />“政变”的流产<br /><br />第十五章&nbsp;特工之王<br /><br />第一节&nbsp;战后“大丰收”<br /><br />未雨绸缪<br /><br />先下两步棋<br /><br />“劫收”集团<br /><br />肃奸不干不净<br /><br />第二节&nbsp;全胜“特工王”<br /><br />“策反”伪军与肃奸内幕<br /><br />“海军总司令”之梦<br /><br />“保卫”毛泽东<br /><br />第三节&nbsp;功高震主<br /><br />第一回合:夹紧尾巴做人<br /><br />第二回合:胡宗南倒戈<br /><br />第三回合:军统还是保密局<br /><br />第四节&nbsp;骤然不归路<br /><br />三招求自保<br /><br />处在漩涡中心<br /><br />一个“拖”字了得<br /><br />第十六章&nbsp;千秋身后事<br /><br />第一节&nbsp;戴笠之死真相<br /><br />消失在云层中<br /><br />气候原因?<br /><br />多版本的“坠机事件”<br /><br />疑点丛生的空难<br /><br />蒋介石杀之?<br /><br />手下特务杀之?<br /><br />戴笠“宿命”!?<br /><br />第二节&nbsp;死后荣辱<br /><br />全国公祭<br /><br />校长伤神<br /><br />后戴笠时代的军统<br /><br />第三节&nbsp;名将子孙安在<br /><br />不争气的儿子<br /><br />子孙今何在?<br /><br />戴笠年表<br /><br />军统大事记<br /><br />参考文献<br /><br />后记&nbsp;吹散迷雾见庐山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