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奥斯维辛:塔杜施·博罗夫斯基短篇小说集》特点:
1.作者博罗夫斯基的生平富有故事性,“天才作家,早逝成谜”。1943年,他被盖世太保逮捕抓进奥斯维辛集中营,苦熬两年后,奇迹般地生存了下来,用小说的形式记录了那段苦难的集中营岁月。他在纳粹集中营里扮演着行刑人与受害者的双重身份,不满二十九岁时自杀身亡。
2.作品和本人受到诸多赞誉,终将与波兰文学一起不朽。博罗夫斯基揭露纳粹集中营人间地狱的小说,被波兰文学界和欧美学者一致认为是描写这一题材最优秀的作品。获得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极高的赞誉!
3.冷酷与恶的极致必能唤起人们无限的善。这本集中营小说集记录的是丑恶的极权统治下人性与生存的矛盾,见证罪恶、残忍之后,能唤起人们对善无止境信念的追求。
4.博罗夫斯基的多篇作品被名导改编成电影。《告别玛利亚》1993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导演是菲利普·齐而格。《格伦瓦尔德战役》1970年被改编为电影,名为《战后的大地》,导演是安杰伊·瓦依达。获得1970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 最佳影片(提名)。
展开
——读者
我全部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写出,皆因我对博罗夫斯基的散文作品着魔迷醉。
——凯尔泰斯·伊姆雷(匈牙利著名作家,《无命运的人生》作者,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博罗夫斯基描写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短篇小说,不仅是波兰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杰作……《在我们奥斯维辛:塔杜施·博罗夫斯基短篇小说集》是关于人对人的所作所为的最为残酷的见证,也是一个无情的判断,亦即:人对人施恶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扬·科特(波兰著名文学评论家)
在二十世纪描写残暴行为的大量文学作品中,很少能够找到从罪犯胁从犯角度写出的叙事作品。作者们一般对这样的角色感到耻辱……贝塔(博罗夫斯基)描写“输送囚徒”的短篇小说,我认为应该收进反映极权社会里人的命运的所有文学选集。
——切斯瓦夫·米沃什(波兰著名作家,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