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与商业明星一起旅行:这是一场关于诗意、财富、忧思、希望、梦想的远征与博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112819
  • 作      者:
    李翔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柳传志、马云、王石、俞敏洪、黄怒波
  马蔚华、郭广昌、冯仑、胡葆森、汪潮涌
  ……
  中国企业家以全明星阵容出访世界
  《与商业明星一起旅行》作者作为全程跟随记者,贴身记录这群个性精英的每一面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隆重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李翔,现任《时尚先生·ESQUIRE》主编,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总编辑助理,《第一财经周刊》总主笔。著有《谁更了解中国》、《商业的心灵》、《商业领袖访谈录》、《沸腾的十年:1999--2009年的中国纪事》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由三十多位中国民营企业家组成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代表团出访世界,外媒评价:透过这群民营企业家,他们看到了更真实的中国,看到了更可持续的中国商业未来。
  作者作为全程跟随采访的记者,以朋友的视角、零距离的贴身观察,真实地描述了这群“可能是中国挑剔、多事、难伺候、难被满足”的商业明星极为生活化的私人一面:柳传志骨子里的不迟到和对别人迟到的零容忍作风;马云对日本啤酒称赞有加,吃起薯片来津津有味;王石在纽约因跟出租车司机讲不清楚自己要去哪儿而被轰下车……
  但这并非商业明星们旅程的全部。他们考察国外著名的经济研究中心和企业,畅谈投资,研习管理,探讨如何抢占国际市场……他们骄傲于自己在商业领域中取得的成绩,他们还在思考于商业之外应该做什么,能够怎么做。
作者简介
李翔 现任《时尚先生·ESQUIRE》主编,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总编辑助理,《第一财经周刊》总主笔。著有《谁更了解中国》、《商业的心灵》、《商业领袖访谈录》、《沸腾的十年:1999--2009年的中国纪事》等。

展开
精彩书评

  ★中国企业家的管理实践根植于中国的经济实践和文化土壤,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著名企业家管理日志系列”从企业家的实践出发,理论结合实践,注重实用,对于全国企业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挖掘、整理、研究、总结、传播这些优秀管理思想,使之薪火相传,发扬光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蓝狮子“著名企业家管理日志系列”是中国碎片化解读本土企业家管理思想的开山之作,旨在全面研究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家,将优秀企业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管理成果恰当地整理归纳,辅以准确的“背景分析”和精辟的“行动指南”,从而形成一套最具价值的管理思想丛书。本次修订再版,在保留原版精粹的基础上除旧布新,进一步总结了企业家近年来管理思想的发展,以便读者借鉴、参考。

  ——“著名企业家管理日志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领头羊,我们肩负着社会责任,我们抓住了机会积极宣传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品牌的行程需要不断积累,这次仅仅是个良好开始。对于我个人来说,收获最大的是在李约瑟研究所。高科技成果的转化,不仅对中国,对全球也是同样重要的问题。

  —— 联想集团创始人 名誉董事长 柳传志

  ★我去日本,看到一个很小的店,门口挂了一个牌说本店已有147年的历史,我就很好奇,跑进去一看,是一个卖糕点的店。老太太说我们这店开了147年了,就是两夫妻和一个孩子在经营,日本天皇也买过我们的糕点。她的脸上洋溢着特别幸福的微笑。我相信企业做得好比做得大更幸福,做小企业更有味道。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马云

  ★在维珍集团,我们近距离观察了这个在每个行业领域都做得出色的公司,我们以前认为要做专业化的公司,但我们看到多元化同样也是可以取得巨大成功的。在英国访问期间,我们寻到了双方在发展思路、战略上的很多共同点,我们与卡梅伦、布莱尔都讨论了这些共同点。

  ——中国招商银行行长  马蔚华

展开
精彩书摘

  看世界的同时,观察这些商业明星
  “约见他们经常需要花九牛二虎之力,他们几乎总是以使人心寒的不予理睬或拒绝来回应我的请求,即使最后同意见我,也要让我等上几个月以后才给我一小时或半小时的时间。”奥里亚娜? 法拉奇说,尽管在当时她已经被认为是全世界最能说服人接受采访的记者。
  每一个记者都会有类似的焦虑,只是他们想要采访的人不同而已。社会新闻记者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要采访的一桩事故的受害者或受害者的家属才是最难以突破的。因为他们刚刚受过惊吓,情绪不稳。政治记者会认为那算什么,你连首长的秘书这一关都过不了。至于商业记者和财经记者,我先给你们讲个段子吧。
  这个段子是我在一个饭局里听到的,说的是一个知名国际新闻机构的女记者,在一次会议之后穿越人群,赶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乘车离开之际来到周行长的座驾前,用手拍打车窗。周小川困惑地摇下车窗,记者马上就问:“请问周行长,人民币汇率会调整吗?”行长无言以对,摇上车窗。后来,女记者因为专访到周小川成为当年该新闻机构中国区的优秀员工之一。我自己亲眼见到例子的是,在博鳌亚洲论坛,当时还是中海油董事长的傅成玉被记者们团团围住。他一边说些客气话,一边往前走,人潮涌动,经过之处,会场的桌子都被挤倒。
  我不能假装说,自己一直都能很轻松地约见到这些企业大亨。和其他人一样,我经历的也是拒绝、拒绝、拒绝,然后有一天突然接受。这就是我作为商业记录者的工作。我希望自己能够用非常平常的心态来看待所有这些拒绝和接受。既不因为无休止的拒绝和等待而愤世嫉俗,也不因为能坐到他们面前就洋洋自得。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如果别人对你很好,那就说声谢谢;如果别人对你不好,也要以平常心待之。”基本上,这也是在现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所须秉持的心态。
  接下来我需要再一次引用刻薄的毛姆先生的话:“很多人对会见名流抱有热情,我曾一度对此迷惑不解。靠跟朋友说你认识名人来获取声望,只能证明你自己微不足道??我曾经迷恋,深深地迷恋几个人。不过总的说来,我对人感兴趣并非因为他们本身,而是因为我的工作。”
  在做了如此多的铺垫,引用了如此多的言论之后,我想我可以小心翼翼地说,我确实跟一些商业明星一起旅行了,而且,是很多次旅行。这些旅行的好处是,既满足了我去看世界的需求,又满足了我观察这些商业明星的需求。
  我曾经跟着新东方的三位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一起在中国南方做了一次长达两周的旅行。在那次旅行中,我碰到过一些戏剧性的场面,也听到过一些需要保密的谈话。俞敏洪在旅行中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李翔,这些你可别写啊!”我曾经和李如成一起飞到云南,当我在西双版纳的大巴上拿出录音笔,说“我来给你做一次访问吧”,他一个劲儿看着我笑,说:“你找到机会了。”之前他总是说:“对不起,我从不接受访问。”我们在喝酒时,我随口问他:
  “你有信点什么吗?”他身旁的人大惊失色:“李总是党员,是唯物主义者??”李如成却笑嘻嘻回答:“我信什么?我信阿拉伯数字??”
  我还曾经和黄怒波一起在西藏旅行过一周。当时他刚刚从珠穆朗玛峰下来,整个人被晒得黑黑的。还有一次我跟他一起飞到大连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又称达沃斯论坛),在机场要对他进行一个关于冰岛购地的访问,结果一名同行买了一张机票,经过安检,到候机厅内坚持听完我对他的访问,然后再出机场退掉机票。
  我说这些,并不是想要炫耀,或者用毛姆的话说,证明我自己的微不足道。我想说的是,其实在旅行中,你总能发现一些好玩的东西,它们都是些片段。对于想要写一篇漂亮文章的记者而言,这些片段其实是难以支撑起一个有完整架构和系统的文章的。但是一本正经地坐在会议室或者办公室中的访问,又不能让你捕捉到实在有趣的小片段。
  在这本小书中,我自己认为,将会比较多地出现这些小片段。至于为什么不能干脆都由这些片段组成,一方面请参考俞敏洪那句“这些你可别写”,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无意于编写一本人物轶事。


  置身于陌生环境中的企业大亨们
  这本书主要由四次旅行中和旅行后写就的文章组成。这四次旅行分别是在美国、英国、日本和冰岛。去美国和英国都是和一组企业家一起,这两次旅行都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发起和组织。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是一个由中国顶级企业家发起和组成的非政府组织。成员包括柳传志、马云、王石、王健林、郭广昌、田溯宁、曹国伟、吴亚军等中国顶级的民营企业家(在下文中,你会看到很多次这样的介绍)。他们邀请我作为随行作家一同前往。至于为什么是我,我其实并不知道确切的原因,但无论如何我都非常感谢刘东华和程虹。他们于我,亦师亦友。而这两次旅行带给我的收获远远大于我能带给他们的价值。
  另外两次旅行分别是和马云一起去日本,和黄怒波一起去冰岛。
  在日本,我见到了孙正义。孙正义的软银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我后来曾对不少朋友描述过我对孙正义的印象,四个字:呆若木鸡。用这四个字形容人,在日本和韩国都是褒义的。他的表情几乎是凝固的,说话时不动声色,给人一种永远稳定、永远不会激动的感觉。他曾因投资互联网而超越比尔? 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同时非常有趣的是,我和黄怒波一起去冰岛时,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会萌生出要在冰岛购买那么大一块地的冲动。而这件事情又因为包括《金融时报》在内的国际媒体的报道,引发了关于中国在海外投资是否带有政治目的的大讨论。
  我和他一起去冰岛时,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听人朗读诗歌,和诗人交流文学——黄怒波是个诗人。
  在国内的一些旅行并没有被包括在其中,比如这篇前言中曾提到的几次旅行。原因是,我更想描述的是,这些企业大亨置身于陌生环境时的表现。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他周围的人可能不大会意识到他是谁,知道他有多富有、有多大的影响力。
  王石在哈佛游学的第一个暑假期间回到国内,我曾私下问过他一个傻问题:“你在学校里面没有人来找你搭讪什么的吗?”王石看了我一眼说:“不会啊,在那儿没有人知道你是谁。”接下来他就开始讲起他在纽约搭乘出租车,因为跟出租车司机讲不清楚自己要去哪儿而被轰下车的故事。为了办张电话卡,他也尝试了好几次。在那里,不会有人主动来为一位陌生人解决问题。而在国内,他们可能连如何开车门都忘记了。
  我跟马云在日本一个小饭馆吃烧烤喝啤酒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如果这个场景发生在北京或上海,那么一会儿就会有一个好奇的人经过,盯着他的脸看半天,觉得面熟;或者干脆客气地来问能不能跟他合张影。不过,2012 年我的同事去哈佛找王石做访问,回来后他说,现在已经有很多在哈佛附近的中国人去找他合影了。
  我们在美国旅行时,因为是集体行动,有工作人员和旅行社的服务,大亨们自己要面对的麻烦会少一些,连小费都是旅行社帮忙一起付,麻烦自然也相应地转移到这些服务人员身上。在美国时,我们在曼哈顿住的酒店门前禁止泊车。但是接送我们的车辆又必须在我们将要出发时准时出现——中国旅行社还是清楚他们服务的对象是在国内呼风唤雨的商业大亨。但是这些人的时间的可控性又相对较差,于是车辆就只能在酒店门口等一会儿,然后离开,绕着酒店转圈。即使这样,旅行社的人抱怨说,光违章停车就被罚了好多钱。


  他们彼此相处时,他们喃喃自语时
  我曾经在一篇人物特写中描述过我们美国旅行结束前的一次饭局。
  2011年11月16日晚上,杨致远在斯坦福大学美术馆宴请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到访美国的成员们。这是他们在美国有正式访问事宜的最后一天,此后的活动是打高尔夫球,因此所有人都显得格外放松。
  他们还在当地的商店购买了小瓶装的茅台酒,钱则来自每次活动缴纳的迟到罚款。杨致远开玩笑说:“大家如果喝多了酒,桌子椅子随便砸,可是千万别动墙上挂的画,当然,这也不是说赔不起,就是太贵了。”曹国伟代表俱乐部向杨致远致辞,他端起红酒杯,红着脸笑了半天,然后说:“其实我一直不好意思跟人说,Jerry(杨致远英文名)是我的偶像。如果没有当年的雅虎,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新浪。”
  接下来的话题就没有那么欢乐和充满赞美了,尽管作为主持人的俞敏洪在拼命地活跃气氛。刚刚加入俱乐部担任顾问的中欧商学院教授许小年给这群民营经济巨头当头泼冷水,大意是你们很成功,但你们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是改革开放与中国13 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带来的。
  巨头们纷纷表示不忿——或许是观察者的视角问题,俱乐部的执行秘书长程虹在提及此事时却说,她认为这些巨头很受震撼,还算虚心。
  刘东华站起来为他的这些朋友辩护,历数他们在当今中国的复杂环境下如何不易,相比于美国的企业界大亨,这些中国人都是“活化石”,身上的时代烙印与企业家精神要远远强于前者。
  马云则引发了群体性的情感表白。他感慨中国商人的命运是如此多艰,以至于从古至今,中国商人几乎无一善终。众所周知,他在2011 年遭遇了一系列的打击。在他讲完之后,所有人开始安慰他。
  他们表达着自己对这个群体的热爱和深厚感情,希望朋友们能够永不分离。俞敏洪说,这几乎是他唯一愿意参加的社会活动了。一名俱乐部的成员过来敬酒,然后评价说,他认为马云就像是在外面受了委屈,然后回家向家里的成员们抱怨的孩子。
  他们在国外巨头面前的表现自然让人好奇,但是其实最有趣的事情还是发生在他们彼此相处时,或者他们喃喃自语时。因为在面对那些国外的商业巨头和政界名流时,他们很明白自己身处于一个社交场所,明白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但是当他们独处时,当他们感到放松时,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就会流露出来。
  比如,杨致远带着我们参观了他捐献给斯坦福大学的一栋楼。一位校方的工作人员向这些中国大亨介绍这栋楼的各种环保功能,杨致远则扮演了身价最高的翻译角色。在楼里穿行时,自己也盖房子,也捐给北大很多钱和资产的黄怒波拍了拍楼道里的木质栏杆,看了看我,喃喃说道:“其实这楼也一般,是不是?”这时的他一脸桀骜的表情。这种表情马上就让我想起之前跟他一起在西藏旅行时,我们去看一座他捐献的藏区医院。他站在院子里,拍着施工机构头目的肩膀说:“好好盖。盖得好,以后我们还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很多建筑公司都是跟我们中坤集团合作,然后发了财的。”
  再比如,还是在斯坦福大学,按照原定计划我们要一起听几位商学院教授向我们讲述商业和创新。但是曹国伟和我却溜了出去,在校园内的露天咖啡馆里聊他的新浪微博。他淡淡地说:“我在硅谷工作了很多年,不觉得他们有什么能教给我的,我也没有什么想问他们的。”
  2011年,新浪微博处在风口浪尖,曹国伟也是所有媒体的宠儿,他之前还登上了《福布斯》亚洲版的封面,但是这些关注带给他的除了光环,还有压力。微博用户们骂新浪审查太严厉,动辄以要离开新浪作为威胁;政府机构则觉得新浪审查太宽松,让各种事件通过它快速传播,可能造成不稳定;外国媒体一会儿问新浪是不是能感觉到新闻审查的压力,一会儿又觉得新浪本身就是中国审查的一部分。所有这些,再加上投资麦考林和土豆后两者的股价当时都在下跌,让人替如履薄冰的曹国伟捏一把汗。
  他一根一根地抽烟,往往是一根烟还剩下至少四分之一,他就将烟头扔在地上,用脚踩灭,等到烟头多了,他就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由于熄灭的烟还有那么多,以至于我认为他纯粹是因为焦虑而抽烟,尽管他在谈话中完全没有表现出任何焦虑情绪。后来脖子上挂着单反相机的张维迎摇摇晃晃地走过来,也加入了我们的谈话。谈着谈着,曹国伟突然对我说了一句话:“你能不能不要用录音笔录我讲的话?”
  我收起了放在桌子上的录音笔,然后感觉到他整个人的表情都变了一变,似乎轻松了一点点。当然,只要不问任何关于新浪微博的问题,他就会很轻松。
  在英国旅行时,一名同行的人跟曹国伟开玩笑说:“新浪应该给我们发工资,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在免费给新浪打工,每天都在发微博。”曹国伟马上笑着回应说:“应该你们付钱给我们,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服务。”这时候,请不要联想到各个商业媒体正在质疑的新浪微博的赢利能力方面去。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与商业为伍

Chapter 1  美国,现在开始更关心世界
我们是谁
到硅谷去
团长柳传志
正是这篇文章引起轩然大波
与田溯宁聊乔布斯

Chapter 2  日本,马云说,我们还年轻
孙正义与谷川俊太郎
和马云共进晚餐
去做事和作出改变
真正的明星
给马云的信

Chapter 3  冰岛,从诗歌到商业
黄怒波在冰岛
海外的诱惑
不陌生的麻烦
资源与布局
不能做家门口的汉子

Chapter 4  英国,老的、贵的和酷的
造访“帝国”
古德伍德庄园
从劳斯莱斯到剑桥大学
李约瑟与卡梅伦
老的与酷的
胡葆森的忧郁笑话
中国商人的表演时刻
好的开幕式?坏的开幕式?

Chapter 5  创新机器与死魂灵
轰鸣的创新机器
衰落的死魂灵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