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教:方法对了,孩子就优秀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9912111
  • 作      者:
    李崇建著
  • 出 版 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1.答案之书来了!台湾知名心理咨询师、亲子关系导师李崇建老师分量之作!
  李崇建老师10年教育实践、上百场主题讲座、数万名家长和老师咨询面谈、对孩子进行真实成长跟踪,总结出的家教方法。
  2.22位海内外教育家、青少年心理指导师;86位各地中小学和大学老师齐声推荐!
  孩子的起跑线就是父母自己,孩子的问题,大部分都在父母身上。父母先整理自己的内在,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一大半。李崇建对为人父母者的谆谆教诲,处理亲子关系的萨提亚教育模式的全新演绎与实践案例。
  3.一部用萨提亚模式解决家庭教养难题的教育书
  李崇建老师认为,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沟通方式,跟孩子之间的互动,对自己和孩子更多的了解,对自己和孩子的肯定和接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书中教授人们如何建立正向关系,如何与孩子进行情感联结,如何激发孩子内心的渴望,如何让孩子乐于改变。书中融合了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儿童教育和社会学的知识,教育理念先进、方法实用、效果长久。不但是孩子内心成长的书,也是家庭关系指导书。
  4.喂养孩子的心,做孩子想要的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心灵导师,亦是孩子的心理营养师。光爱孩子是不够的,还必须使他们感受到爱。萨提亚教育犹如一束光,引导人们勇敢地面对心里阴暗的角落,唤醒孩子心中沉睡已久的渴望,注重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六位一体,让孩子经历完整的成长。
  5.用讲故事的方式快乐教养
  本书通过分享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细致入微地揭示了正面管教的运行机理。比如,如何解读孩子的情感模式,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处理跟孩子的关系,如何让孩子走出焦虑、恐惧,激发孩子的自信,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等等,用温暖有力的文字贴着你的心,帮助被教育之难困惑的大人找到与孩子相处的方式。

展开
作者简介
  李崇建,台湾知名亲子导师、心理咨询师、萨提亚教育的传播者与实践者,现任台湾地区青少年教育协会理事长,多家中小学特约作家。创办萨提亚心灵成长工作坊以及“千树成林”“快雪时晴”创意作文班。经常受邀于世界各地中小学、大学演讲,曾赴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大学、兆基书院等高校开专题讲座。
展开
内容介绍
  没有哪个父母不为了孩子而竭尽全力,大家希望用坚持正面管教的方法,让孩子在充满善意的环境中成长为一个快乐、自律、有责任感、学习和生活能力强的孩子,但美好的愿望却不一定能给孩子带来好的结果。在这本书里,李崇建老师构筑了“姿态”“语气”“感受”“渴望”“正向好奇”与“停顿”六个环环相扣的脉络,以清楚的步骤,深入浅出地说明专业咨询模式如何运用在孩子身上,唤起孩子的正向好奇、自我觉察、情绪转化,进而达到欣赏自己、爱上学习的效果,释放出孩子内在的生命力。这本书呈现了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和影响力,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帮助你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同时也能获得自身的疗愈、成长,提高爱和教养的质量。
展开
精彩书评
  美好的故事,美好的知识,美好的爱,饱满地蕴藏在这本美好的书里。
  ——心理工作者/李泓

  教育是“善变/变善”的生命艺术,对于家长、教师与承诺自我成长的人,这本充满故事的工具书,必能得到你的欣赏与共鸣。
  ——宜兰慈心华德福资深教师/谢易霖

  这本书展现了很细致的交谈细节以及清楚的应用技巧,可以说是一本萨提亚专业指南书。说真的,不是那种可以闲散地跷着二郎腿、翻到哪页都可以开始读的书,而是一本得泡杯好茶、在一段宁静的时空里,预备好安适的心才能仔细品读的心灵书。
  ——嘉义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张淑媚

  如果说“与生命联结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好”,那么认识用真心说生命故事,以“正向响应”的互动点燃教育工作者内心深处的热忱与初衷,时时散发有温暖与影响力的崇建老师,则应是人生的另一份不可多得的美好。《心教》可以说是一部令人惊艳的“读心术”。
  ——台湾台中市何厝小学校长/关紫心

  一个人的幸福与成功及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曾生长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所以,人是家庭塑造出来的!
  ——美国心理治疗大师/维珍尼亚萨提亚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如何优雅地教出好孩子——尊重是教育的开始
  拥抱孩子的坏情绪
  2014年暑假特别闷热,几乎没有台风造访。
  来造访我的多半是家长,询问孩子的教育问题。也有孩子询问如何跟父母相处,如何面对亲人过世,或者询问如何写一篇作文。其中有两位孩子的母亲先后来电,告诉我孩子们考上理想的大学了。我很为他们开心。他们过去曾处于困顿,那也是我少年时期曾有的经历,我陪着他们读书,仿佛陪伴少年的自己  。
  单亲少年
  小柏是写作班的孩子,长相斯文英俊,行为谦恭有礼,平时很少说话,被称赞时,常流露腼腆的表情。但是当班上秩序吵闹时,他会主动要求同学安静,是个很有正义感的孩子。
  一日小柏的妈妈来电,忧心忡忡地诉说小柏的处境:小柏变了,变成了令老师头痛的坏孩子。
  “你听得懂这意思吗?他功课已经滑落谷底,上课公然睡觉就算了,还破坏班上秩序,老师用了各种方式都拿他没办法。昨天学校打电话来,说这个孩子说话很呛人,在走廊上恶狠狠地瞪老师。我已经不在乎他的功课了,只要他品行好就可以了,可是,现在我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爸爸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我试着询问小柏的家庭状况  。
  “我是单亲家庭,他的父亲另外有家庭了。”
  “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好吗?”
  “他应该会生爸爸的气,没去找过爸爸。”妈妈费力地陈述家庭状况。我知道单亲妈妈带着孩子很辛苦,何况管教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心力交瘁。
  单亲的孩子,也是辛苦的。若是孩子能够符合主流价值——一般而言是功课表现,青春期就会比较少出现状况;若是无法符合主流价值,情绪又无法被人理解的话,状况就会比较多。
  小柏向来尊重我,我也很喜欢这个孩子,我答应小柏的妈妈,和他谈一谈学校发生的事。同时,我也鼓励妈妈请孩子多和父亲联系。
  同理孩子的内在
  一个青少年顶撞老师,表示内在的愤怒压抑不了,以激烈的方式表达,有时也非他们所愿。孩子顶撞师长,显然不恰当,但是顶撞师长的现象,从三十年前就时有耳闻,只是现今人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这个现象值得教育者深思,我们正创造什么样的环境给孩子?
  读者不妨设想,如何应对顶撞老师的孩子?谆谆教诲?严厉指责?曲意讨好?或者不在乎还是其他?
  按照萨提亚模式的四种应对姿态,读者不妨检视自己过去的应对姿态,再检视自己可以如何更改惯性。
  我选择的方式,是先同理孩子的内在,再导入规则讨论,让孩子学会负责任;若我是该校老师,我会执行规则,这是我的大方向。
  小柏和我对谈时,一如既往地拘谨恭敬,坐在我面前,有一点儿不安。
  我的身心放松,很专注地和小柏对坐  。
  “你妈妈告诉我,你爸妈离婚了,你和妈妈一起住。妈妈还提到你对爸爸有点儿生气,很久没和他联络了。”
  小柏有点儿不自然,但表情很镇定。
  “我这样说,你会不舒服吗?”
  小柏摇摇头。
  “我也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小孩。我跟爸爸住在一起,因为妈妈选择和别人过生活,选择另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很长一段时间,我很生她的气,甚至很恨她。我的心里常常感到孤单、生气,还有难过,只是我不想承认,我也无法和别人说这些。”
  我停顿了一会儿,才继续说下去,我想心灵与情绪的交流,都需要一点儿时间。
  “而且我的功课很差,无法达到老师和爸爸的要求。但是我没有胆量和学校对抗,只是常和爸爸吵架,我觉得自己很糟糕。这一段时间很难熬,经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到二十几岁,我考上大学了,才有一点儿改变。”
  提及这些往事,我心灵仍有深深感触,感觉自己青少年时期的困顿,一路走来的确不易。小柏只是静静地聆听,一句话也没有说。
  小柏点点头。
  “你妈妈打电话来,主要是和我谈你在学校发生的事情,我现在请她上来好吗?”(我和小柏在四楼谈话,妈妈在一楼等候。)
  小柏也点点头。
  我们三个人坐在了一起。
  “你看这个孩子,只要教训他两句,他就不高兴,你看他那是什么表情。”
  是什么表情呢?我转过头来,看见这个谦恭有礼、拥有天使脸庞的孩子听到妈妈的指责之后眼神带着冷漠、带着不屑和疏离的愤怒,桀骜不驯地看着天花板。
  孩子被指责,显然会有所回应。我常告诉父母要给予孩子响应的空间,不要一味指导孩子。
  “你希望他怎么响应呢?”我问。
  妈妈听我这样说,似乎欲言又止。
  “他小学三年级,爸爸就不在身边了。没有爸爸的孩子,心里可能会很孤单,会有很多难过,也可能有很多
  “你看过他这样流泪吗?”
  小柏妈妈摇摇头,红了眼眶。
  让孩子学会负责
  小柏听我说这句话,眼如泉涌,鼻腔也几乎塞住了。小柏将整个脸埋在衣服里面,委屈多时的情绪如洪水般倾泻而出。
  我停顿下来  ,让小柏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我深知一位父亲缺席的孩子心灵里面有多么压抑。这些情绪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尤其是一个背负自我与家人期待的男孩,可能也不允许自己难过,因为要表现得更坚强。
  这是在教导小柏。我希望选择“对”的时机进行教育,才不会白费力气。
  “我知道。”
  我又停顿了片刻。
  “学校打电话来了,说你用那样的态度对待老师,这是校规不允许的,事情听起来有一些棘手,你看应该怎么面对?”
  “我明天会去跟老师道歉。”
  小柏认真地对我点头。
  “因为我做错了。”
  “你儿子很懂事,不是吗?”
  “他比较听你的话啦!”
  我的想法不只是这样,也许孩子真的比较听我的话,但我面对孩子的方式,也许也和一般人不一样吧!
  小柏的成长
  那次以后,每周我和小柏都会有一小段对话,关心他的学校生活,和他聊聊心中的想法。不过,小柏是个不多话的孩子,我需要更耐心地等待,也就是需要停顿。
  在这段时间,妈妈希望我能关注他的功课。我在征得小柏同意之后,关注了他的读书情况。我和他讨论读书的进度,但我感觉小柏是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学习能力很强,我想,帮助他建立规矩,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欣赏自己的努力,帮助他设定成合理的目标,以此来建立他的自我价值。
  小柏不仅是个上进的孩子,也是个重感情的孩子。他后来搬家了,写作班的课程也结束了,我们便较少见面了。他曾经利用周六的时间,独自乘一小时的公交车来看望我。我记得有一次他乘车迷路了,费了好大工夫才和我碰面,我很感动。
  小柏依然话不多,简单和我分享了学校与家庭的生活。我印象较深的是,他和爸爸有联络了,暑假会去爸爸家小住,也会分享一些想法。在学校方面,他表示虽然有些科目很无趣,还有些老师的说话态度和对待学生的方式令他不舒服,但是他知道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
  中秋节前夕,他和妈妈一起来给我送柚子,碰巧我不在学校。当他给我打电话的时候,依旧腼腆,依然不多话,告诉我自己考上了最理想的高中。
  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我为他感到高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走过了一段风暴的历程。当我挂了电话之后,脑海里浮现最鲜明的印象是他刚上中学一年级时,怒呛了老师之后我们三人的那一场谈话。我相信,他的坦诚与勇气将是他以后最大的财富。
  心教法则
  Tip 01 每当提到孩子的叛逆,我都会想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因此我也常邀请父母联系自己的经历,这样便容易同理孩子,教育也会变得比较简单了。
  Tip 02 面对孩子的问题,身为一个教师,我会以简单且尊重家长的方式,了解家庭的图像。比如我询问:“爸爸怎么看待这件事呢?”事实上我是在探索家庭动力,从而获取信息来帮助孩子。
  Tip 03 要与孩子或学生沟通,我通常邀请父母:先整理自己的姿态,安顿自己的内在,尽量以沉静安稳的语气谈话。
  Tip 04 当我和孩子对话,有时候会直接切入感受,有时候会以一个事件为契机。当时我脑海里面,直接联想的是“单亲”,因此以此事件切入对话。
  Tip 05 交谈的时候,我希望老师与父母能够关注孩子的感受。因此切入感受的问话已经成为我的对话习惯。但是当询问他人感受时,一般人常找不到感受,因此我建议老师,以“正向的好奇,封闭的选项”进行对话。虽然有时候我以封闭的选项询问,孩子也不一定能够联系到自己的感受。但我常邀请老师将这样的方式内化成一种问话的习惯。
  Tip 06 当我开启自己,便是要展现更大的同理心,我视为展现“接纳”的一部分,让孩子接纳自己的处境。
  当老师开启自己,若是一种接纳,那就不会隐含着“策略”。“策略”的意思,是这样的谈话仅是一种计策,或是一种暗示,背后期待孩子有所开放与响应。
  当老师开启自己,最需要注意的是,切莫以为孩子的内在与自己相同,而对孩子说:“所以我知道你也是孤单的……”如此可能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暴力。
  Tip 07 我在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停顿,比如语气、等待对话、处理事件、语言与语言之间……因此可以在文章中发现,我罗列了很多的“停顿”时刻。
  Tip 08 我认为教育与沟通的简便路径便是从“感受”导入,因此切入感受,成为我对话的主要“脉络”。
  Tip 09 此处我仅仅和母亲谈到单亲孩子的内心处境,小柏的感受便被开启了。但必须要说明的是,此刻我的姿态和语气是至关重要的。
  Tip 10 让母亲同理孩子的感受,也要同理母亲的感受,母亲才会感到被支持。
  Tip 11 从观点进入深层的感受:接纳。
  Tip 12 我将停顿划上粗体字,强调其重要性。
  Tip 13 联结了深层感受,也同时指明了规则。
  Tip 14 以好奇的问话,让孩子意识到问题。
  Tip 15 让孩子学习负责,尊重规则,是我很坚持的教育脉络。我前面已经传达了“界线”:可以不喜欢老师,但是不能对老师不礼貌。此处的问话探索他如何面对“责任”,他的内在有什么困难?我可以帮助他厘清,给予支持,并且协助他负责任。
  Tip 16 当孩子愿意负责任,出现了正向的选择,我通常以“积极的好奇”,让孩子更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让孩子接收到支持信息
  2014年明槿的妈妈来电,告知我明槿上大学的消息,我为明槿感到高兴,那是她喜欢的大学及科系。
  明槿今年十八岁了,即将迈入新的求学阶段,回首陪伴明槿成长的岁月,许多画面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那是她认真走过青春期的印记。
  那是明槿十五岁的事,当时,她沉湎于电脑世界,功课极速下滑。她犹豫了许久,才在妈妈的鼓励下找我帮忙。当时她聊了自己的处境,决定要好好读书,一周至两周和我碰一次面,讨论读书进度与生活状态。
  我至今仍然记得那个寒凉的黄昏。天色早早黯淡下来,讲座结束后,我匆匆驱车赶赴明槿家,载她到写作班讨论功课。时间进入秋冬之交,车窗外呼呼掠过的冷风,让人感觉季节的转换,那是时光齿轮的层层更迭。我对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气候情有独钟,让我怀念年幼的时光,一家人相聚在一起,生起一炉炭火,如此温暖又如此幸福。
  因明槿自幼丧父,我心怜爱,便时常记挂她,此景此情,不知她是否与我有相同的感受。
  车即将抵达明槿家,我却联系不到她,家中电话与手机都无人接听。
  当我返抵自己的书房,明槿妈妈来电:“崇建老师,我女儿今天跟你有约吗?”
  “有啊!我刚刚去你家,但是没有接到她。”
  “我觉得很沮丧,不知道该拿她怎么办?我记得她今天跟你有约。她却说没有,跑出去玩了。”
  我只是静静地听着,回应以简单而具备支持性的语言。窗外的世界依然繁华,冷风逐渐令人萧瑟,亚热带的冬天已经来临了,我的书房温暖而宁静,但并非人人都如我一般的感受这份冬日来临的静谧。
  与此同时,需要家长给予父母深深的支持。
  明槿大概看到了未接来电,随后打电话给我,问我找她有什么事情。
  “我们今天晚上有约,你忘记了吗?”
  “噢,我忘记了。”明槿讲得很轻松。
  “晚上七点,好吗?”
  “噢,好的。”明槿答应得很干脆。
  “你会记得吗?需要前一天提醒你吗?”我一边讲电话,一边思索可以为约定做些什么。
  “不用了,这一次我会记得。”明槿很肯定地回答。
  “那就好。”既然不能见面谈话了,我便在电话里顺便问问她这周的学习情况。
  “还好。”明槿的回应很简单。
  “还好的意思是?”我追问,因为我并不了解她读书的状况。
  “嗯,就是一半一半。”
  “一半一半?”
  “就是读了一半,还有一半没有读。”明槿的解释有点勉强而模糊。
  “需要什么帮忙吗?”
  “不用了,没有问题。”
  “那好。下个礼拜碰面再说吧!”
  这是我记忆中的简单对话,当孩子未履行承诺时,我既想关心她的状况,又不想咄咄逼人,只是进行简单的关心与询问。因为孩子一旦违反承诺,内心往往复杂而敏感,一则内在潜藏着对自己的批判,一则又想在师长面前维持尊严。
  我的角色是什么呢?我想给予她支持,她才有力量继续下去。
  “我有一件事想问你。”
  “你说。”我鼓励她。
  “崇建,我最近正在玩一款电脑游戏,但是家里的电脑坏了,你补习班的电脑可以借我用用吗?
  我心中的念头流转迅速,深知自己心灵要更宽容,才能陪伴明槿面对困难。
  我决定答应明槿,因为讨论功课的地点在写作班,我琢磨着周日讨论完功课后,让她玩儿一会儿电脑。
  “下礼拜天我们不是在写作班讨论功课吗?结束后,电脑借给你用吧!你打完游戏之后,我送你回去。好吗?”
  “不行!破关的期限到星期四,礼拜天就来不及了。”明槿迅速否决了。
  借不借电脑给明槿,不是我考虑的重点。我意识到明槿对电脑的痴迷,即便快考试了,她似乎仍无法自拔。我也曾经是这样的青少年,沉迷于电动玩具,尤其是我越感到焦虑,便越想玩电动游戏,伴随而来的是一连串的
  和明槿讲电话的瞬间,我脑中思绪迅速流淌,无法做出严谨的判断,只是凭借直觉对话,上述的思索只是事后的总结。但我知道,我内在有一个信念:我愿意陪伴这个孩子,即使时间长一点儿也无所谓。
  “周一到周四你都可以使用。我平常不在写作班,但你随时可以使用电脑,我会跟会计先说明,这样好吗?”
  明槿听了我的回答,大概出乎她的意料吧!电话那头安静无响应,我也静静地等待她。
  “崇建……你有没有觉得我很不应该?”
  听明槿这么一说,我愣住了,不太明白她想要说什么。
  “我不懂你的意思。”我想确认她要表达的是什么。
  “我都没念书,还跟你借电脑,你会不会觉得我很不应该?”
  我至今仍然记得,明槿诚恳的自白让我感觉到一种莫大的宁静。我常有细微的感受,当两人内在真诚沟通,心灵便会出现这样的宁静感觉。
  明槿这样问我时,我体会了教育者的信念: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份“善、美、真”。教育的重点不只是教导孩子要如此,而是如何启发孩子的本性。有时候教育者的急切,反而打压了孩子的本性。
  “是呀!我觉得你很不应该。”
  “你觉得我不应该,为什么还要借我电脑?”
  我又停顿下来了,相信她也感到一种静谧,那种安静不会让人感到尴尬。
  “明槿,我也曾经是你。我也是那个想玩游戏不想面对学业的少年,我的内心充满痛苦。也许你对自己很失“因为我很爱你,我答应要陪你到高中毕业,你才刚刚读高三,我想慢慢来吧!”
  我听见电话那一头传来吸鼻子的声音,我想明槿落泪了吧,我只是静静地等着。明槿哽咽着对我说了句“谢谢!”就将电话挂了。
  后来,明槿并没有到写作班借电脑。
  很多人听我讲明槿的故事,纷纷问我当时的想法,是否知道这样做明槿就会改变?就不会再来借电脑?我是不是下了一个赌注?或者在暗示明槿?
  其实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我只是单纯地想要陪伴她,走这一段历程而已。明槿最后没来借电脑,并非我预期的状况。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很少讲求策略,也避免给予任何暗示。对我而言,暗示如同暧昧沟通。只有诚恳直接的沟通,才能表达我的信息,
  到了周日,明槿准时带着功课赴约了。
  我并未和明槿谈论电脑的事,仅是谈论她的功课与生活。随着考试的日子临近,明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有一段期间,我常带着孩子读书,我的目标从来都不是眼前的成绩,但很多的家长误解我的目标。设想一个孩子,能接触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爱人与被爱,认识到自己是自由的个体,认为生命是有意义的,愿意为自己负责,又何须担心孩子的功课呢?
  心教法则
  Tip 01 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常邀请大人检视自己内在的状态,若是能达到平静,则是最好的沟通状态。
  Tip 02 理解积极好奇心的重要性。
  Tip 03 若不能觉察生气的情绪,沟通不易顺畅,常会卡住。若能觉察生气的情绪,是转化情绪的第一步骤。
  Tip 04 转化的方式,在情感教育一章有详尽解释,若能时常练习,转化的速度便比较快速。
  Tip 05 这是教育的目标之一。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如何优雅地教出好孩子——尊重是教育的开始
拥抱孩子的坏情绪?
让孩子接收到支持信息
避免以爱的名义等价交换?
千万不能以满足期待的方式证明爱
再多一点耐心也无妨
第2章 想跟孩子好好沟通,却事与愿违——检视自己的姿态和语气
觉察自己的姿态
五种常见的沟通姿态
(一)求生存的应对姿态──指责
(二)求生存的应对姿态──讨好
(三)求生存的应对姿态──超理性
(四)求生存的应对姿态──打岔
(五)一致性的沟通姿态
用角色扮演帮孩子面对问题
与孩子沟通时的自我准备
第3章 如何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情感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
从感受切入问题
为何你的鼓励与安慰无效
善待孩子的情绪
大人如何才能做到控制自己的情绪
好动的孩子
当恐惧笼罩一个人
被恐惧攫住的心灵
探索、接纳与释放恐惧
如何面对难以处理的感受

第4章 如何提升孩子的优秀指数——联结孩子内心的渴望
心灵体验是改变的关键
创造体验性
情感是成长的关键
从日常联结彼此的渴望
让孩子学会欣赏自己
启动孩子的正向资源
萨提亚模式成长信念
让孩子学会接纳和珍视自己
陪伴是最好的教养方式
第5章 谁说科学教养是矫情——正面管教的力量
心理暗示的力量不容小觑
如何让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改变
孩子的优秀是暗示出来的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让错误成为孩子学习的机会
启动孩子专注的资源
正向好奇的简单对话
第6章 忍不住冲孩子发火,怎么办——停顿,让心静下来
学会按暂停键
训练自己的停顿意识
来自星星的孩子
允许孩子慢慢来
给孩子思考问题的时间

第7章 超级父母是怎样炼成的——从学习到运用
要想孩子进步,父母要先成长
用柔和的方法解决孩子间的争执?
对孩子的需求要认真回应?
给孩子安全感,孩子才愿意说?
学会理解、接受和给予
把最好的自己给孩子
在对话中解决问题
用讲故事的方式启发孩子
第8章 环境影响孩子一生——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
给孩子创造一个有正向感染力的环境
父母要学会自律?
家庭与学校文化
和孩子一起阅读是最有效的陪伴方案
清楚且简单合宜的规则
身教是良好的互动模式?
后记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善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