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的雪域原味生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124494
  • 作      者:
    原人著/摄影
  • 出 版 社 :
    甘肃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我的雪域原味生活》看点:
  1.这不是寺院导览手册,也不是活佛喇嘛的佛法开示录。
  2.这本书还原最真实、纯粹的藏地生活,带给你原味的心灵感动。
  3.藏传佛教的心灵大师——宗萨仁波切亲笔撰文推荐。
  4.宗萨仁波切的祖寺、《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的心灵故乡——宗萨寺,首度原味呈现。
  5.旅行、礼佛都不能错过的心灵良药。

展开
作者简介

  原人,本名杨丰荣,80后,双子座,美术学与教育学专业毕业。2004年取得中学美术教师资格证,毕业后留在当地一所中学任教。同年暑假,初访四川德格宗萨寺,同时与宗萨仁波切共同参与拍摄“梦旅人”纪录片。从此便对藏文化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后来索性辞去教师的工作,回到四川,以宗萨寺为第二家乡,开始在当地学习雪域五明文化与担任志愿者工作至今。

展开
内容介绍

  《我的雪域原味生活》这本书讲的是《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的心灵故乡宗萨寺的故事。作者原人以四川甘孜德格县宗萨寺这个天远地遥的偏远藏地的人、事、物为背景,深入当地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学业功课,描画出宗萨学院里喇嘛的生活轨迹,以第一视角展现出藏地生活真实、纯粹的一面。
  宗萨仁波切在《我的雪域原味生活》的推荐序中说“像宗萨寺这样一个非凡的地方,也需要某种引介。这就是为什么原人写下这本书,我相当高兴的原因。我相信,它将会为所有阅读此书的人开启了解之门,而对此卓越之地及其文化与人的认识,将有利于现代世界中求知欲日增、生活节奏加快的人,特别是在中国”。
  宗萨佛学院院长彭措朗加也为本书作序推荐,他说:原人在他的书中,通过描述堪布才旦的喇嘛生活、宗萨佛学院学生的僧侣
  生活、周围普通群众的农民生活,活生生地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展示了出来。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够帮助广大读者,对藏地人民,尤其是对宗萨寺僧众以及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有更多的了解。

展开
精彩书评

  在宗萨这样的地方,人们根本不可能享受种种工业化、机械化带来的身体之享乐,甚至连做梦都梦不到!从表面上来看,这的确是一种痛苦,可是在他们的内心,并没有种种压力之痛苦,思想上也因为心向佛法,而过着非常安详的生活。这种情况是那些发达地方的人们所难以理解的。
  现在,原人在他的书中,通过描述堪布才旦的喇嘛生活、宗萨佛学院学生的僧侣生活、周围普通群众的农民生活,活生生地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展示了出来。
  相信这本书一定能够帮助广大读者,对藏地人民,尤其是对宗萨寺僧众以及当地群众的生活方式有更多的了解。
  彭措朗加
  ——宗萨佛学院院长

展开
精彩书摘

  十几年前,一位名为金巴的台湾喇嘛,通过噶布老师的引荐来到宗萨寺。当时他也带了台电脑来,这对当时的藏地寺院来说是相当前卫的事。但是年纪颇大的洛热老师并没有被这新奇的玩意儿给困惑住,反而很有远见地和金巴喇嘛一起研发藏文排版软件,使宗萨学院慢慢成为康巴地区最重要的藏文数字化权威机构。然而这开创性背后的使命感,并没有多少藏族人能领悟。
  2004年我刚来宗萨时,学院的电脑教室只有三四台Windows95系统的电脑。后来随着藏文典籍的录入工作量越来越大,院方不得不申请经费来添购新设备。电脑教室便从一间破房改建成一栋全新二层楼的钢筋水泥屋,而宗萨藏医院也有一个女子电脑班。
  学院的电脑班学生多半都是从学院辍学来的,不太喜欢念书,但是头脑特别聪明。堪布希望他们能留下来学一技之长,还帮他们特别开设藏文文法课程。但是这些顽皮的喇嘛所制造的麻烦,一天比一天多。
  有一年暑假,我忙着整顿电脑教室的资源。电脑班学生找我修很多台电脑,其中难免有不少“古董型”的机种,只能装旧Windows98或2000的系统,但是现在到哪儿去找这么古老的版本光盘呢?我便对他们开玩笑说:“这台笔记型电脑只能装Windowscaiban系统!”“什么是Windowscaiban?”我比出切菜的动作说:“就是‘菜板’!这台没救了,只能带回家切菜用!”他们一听都笑翻了。
  后来,笔记本电脑在宗萨学院的代名词就成了“菜板”。学生私藏电脑是违反校规的,因而菜板就成了内行的术语——“你那里有没有‘菜板’?借一下!”
  有一次,我被同学请到他的房间。他偷偷摸摸地锁上门后,打开摆置煤气炉的木柜门,“哇!怎么有电脑?”做菜的地方居然是笔记本电脑的“包厢”!因此,我就坐在厨房修电脑。除了电脑,学院也开始兴起购买MP3的风潮。差不多在2006年时开始有人引进,但是知道怎么用的人并不多。2007年时,基本上每二十至三十位学生中就有一台。MP3都是人民币一百元左右那种山寨版的,有需求就有商机,街上的几家商店也开始进货。
  第一波购买潮的主要用途是拿来上课录音用。在这之前,大家都是用“磁带机”(卡式录音机)来录音,上课时就人手一台,提到教室去,上课期间就一直听到换带的声音。但是磁带很占空间,等念完十年毕业,可能要一卡车才能运得走。由于MP3体型小,又可以不断录音,所以很多喇嘛都急着想升级。
  但是高科技的东西一到他们手上,就变成换汤不换药的事。很多学生不晓得该怎么存盘,所以每次记忆容量满了之后就全部删掉。再加上学生距离老师的位置很远,会穿插有咳嗽、聊天甚至打瞌睡的呼声等噪声。因此,他们所录下的档案残破不堪,那些珍贵的课堂录音文献资料就无法妥善保存了。
  既然电脑和MP3已经开始入主藏地,一场信息大战即将开始,首当其冲的就是我!每次下课时间,我走在路上时,都会被人绑架拉走!我被拉到同学房内,锁上门,然后同学就会偷偷摸摸地从衣服里慢慢掏出东西——不只是MP3,还有手机、MP4和数码相机都已经加入战局,后来还出现了MP5。我说,哪有“MP5”这种电脑格式?原来是大陆商家新推出的支持全格式的多媒体机,以“MP5”代称,可见同学们还是不懂格式的差异。
  “哇!SONY的!三星的!NIKON,NOKIA……”,他们拿出来的电子产品一台比一台高档(这些学生真是越来越有钱了)。问题来了,他们看不懂接口上面的汉字。我的手在这种情况下,摸过无数台数码产品,却没有一台是我的,就像在银行金库上班的人一样无奈。尤其是在修手机(属违禁品)时,因为不能被其他人发现,又很怕误触陌生的操作接口而发出铃声,同时还要猜原厂密码,感觉像是在拆解炸弹。
  在如此“生死攸关”的紧张气氛下,我不禁回想起当年堪布要我来学院念书的理由。2006年堪布劝我入学时,跟我保证说:“没有人会找你修电脑、手机、MP3那些东西。”这句话在当时的时空环境下是毋庸置疑的,时至今日,就连堪布自己也没料到这波风暴的影响会如此之大,虽然外面的藏族人没办法找我修了,但是学院内的情况反而更多!感觉业力如影随形,走到哪儿都摆脱不了。
  ……

展开
目录

推荐序/宗萨仁波切 
推荐序/堪布彭措朗加 
自 序/错走雪域的第一步  
前 言/前往宗萨寺之前的一张照片与一个问题 

序篇启程雪域!
第1话 ◆踏上《西藏生死书》的故乡
本书的故事背景:宗萨寺 
第2话 ◆欢迎来到“吉卡若”的世界
这里又缓又慢的生活步调 
第3话 ◆老黑堪布
本书又黑又凶的主人翁:堪布才旦 

正篇雪域窗内
第4话 ◆分秒必争的24小时
学院超严格的作息 
第5话 ◆喇嘛72变
你应该认识一下的喇嘛造型与身份 
第6话 ◆德格王打光头
剃度了也还会长出来的三千烦恼丝 
第7话 ◆三平方米双人大宅房
学院只有三步大小的迷你宿舍 
第8话 ◆ 可乐配糌粑
这里的不开心农场 
第9话 ◆喇嘛您为何这样激动
超尴尬的喇嘛如厕之道
第10话 ◆无期屠心的教育
学院可以终生留级的开放教育 
第1 1话 ◆辩经杀很大!
喇嘛不让你睡的高潮事:辩经 
第12话 ◆满院尽带MP543
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科技冲突 
第13话 ◆活佛也怕的铁棒喇嘛
打是慈悲、骂是智慧的体罚教育 
第14话 ◆那一夜,老黑门口的地狱
我与堪布之间的飙泪冲突事 

后篇雪域窗外
第15话 ◆草原上的NatureHigh!
不插电的户外休闲生活 
第16话 ◆阿爸与阿妈
以孝传家的亲情文化 
第17话 ◆随遇而安的宗萨藏医
宗萨藏医院与文化重病
第18话 ◆工巧妹妹洗冤记
“五缺一”的五明文化 
第19话 ◆容易被误会的藏族肢体语言文化
你应该了解一下的五指喻、摩顶与碰头礼  
第20话 ◆雪域环保救地球
地上为何没有佛菩萨的环保问题 
第21话 ◆藏族送礼指南
内行人才知道的送礼心得 
第22话 ◆乐在无名
藏族人的无名精神  
第23话 ◆雪中的红枫叶
季节与一把可以吹响生死无常的集结号 
第24话 ◆佛经里始终找不到的字
老黑堪布到底有没有最终话  

后记与感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