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台湾老兵口述历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37815
  • 作      者:
    赵川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编辑推荐
  六十多年前,血气方刚的他们奔赴疆场,或抗日图存,或同室操戈。一样生死未卜,同为亲情守望……他们,终归见证了历史,更是活着的历史。
  灯火阑珊处,宝岛寻踪时。大陆媒体人首次走近这一即将消亡的老兵群落,以人性之光,叩响一扇扇沉寂已久的心门。
展开
作者简介
  赵川(桂平),资深媒体人、主任记者。2010年,经两岸磋商核准,深圳报业集团成为大陆第五家可派员赴台驻点采访的地方媒体,遂荣选为集团首批驻台记者。
  由高校从业,再入传媒江湖,在新闻一线奋战20有年。历任首席记者、编辑部主编、驻区办事处主任等。曾荣获国家级新闻奖项特等奖两次,分获省、市级新闻奖项十数次。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本书为作者出版的第四本个人著述。
展开
内容介绍
  他们是一群流落宝岛的国民党老兵。乱世飘零,谁知风雨归途?沧海微尘,谁问他们生死?枪林弹雨中,踏血奔命,直至故土渐远、亲情断绝。谁能体味这百万儿郎的旷世悲愁?
展开
精彩书摘
  未曾料到,战局随时间推移开始发生变化。在昌图、铁岭一带的夜战中,洪淦棠身负重伤。而在此前的抗战时期,洪淦棠已经负过一次伤。这次受伤,给洪淦棠留下了终身印记。他捋起裤管,脚腕处的伤疤依然清晰可见。
  这次大难不死的经历,老人终身不忘。当时,作为先遣队队长的洪淦棠率领300人急行军穿插,“林彪的部队十分狡猾,给我们设了一个陷阱”。洪淦棠率部顺利从共军手里夺占了一个据点,晚上,他们就在据点里的一座红楼内休息。睡到半夜,突然“轰”的一声巨响,楼塌屋倒,硝烟弥漫……洪淦棠所率部队死伤惨重。住在三楼的洪淦棠,被抛到数十米之外,虽幸免于难,但是腿部受了重伤。他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才慢慢恢复元气。
  “林彪部队好笨啊,竟让我蒙混逃脱”
  在东北期间,洪淦棠参加了著名的“四平街大战”,而记忆最深刻的当属“城子街之战”。他所讲述的这段历史,有史料如此记载:“……新一军在一下江南中被林彪围点打援吃掉了近两个团,二下江南中第一仗在城子街被吃掉一个团,但第二仗在德惠就打了一个翻身仗,守点部队没被吃掉,援兵也没被吃掉,三下江南也没有吃亏。”城子街成为国共拉锯战的一个战略支撑点,双方拼死争夺。洪淦棠记忆中的“城子街保卫战”,讲述的就是这段历史。“林彪部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后,兵力大增,以3个纵队围攻城子街。双方激战两昼夜,3万多国民党军队被彻底击溃。”洪老先生神情黯淡地说,就在这次战役中,自己成了林彪部队的俘虏。
  洪淦棠失魂落魄地随国民党残兵败将被押往哈尔滨。经过甄别、教育两个星期之后,他竟平安无事地被释放回家!
  这是何故?
  “林彪的部队好笨啊,他们不知道我的真实身份(据最新资料,其应为新一军三十师89团谍报队队长),我谎称自己是上士文书,他们果真相信了!”
  ……
展开
目录
寻找历史的碎片(序/杜平)
台湾街头寻觅“凋零群落”(代自序)
“老军统”洪淦棠:我今年104岁,黄埔分校十七期、戴笠门生
抗战初年,他在广东宝安县(现深圳市)组织华侨青年参加战地随军服务团,配合国军作战;1940年,考入黄埔第四分校;毕业后,被戴笠“慧眼”相中,破格网罗麾下,培训成高级情报人员。国共内战开始,他被派往东北,不仅成了林彪部队的俘虏,还险些丧命。编造身份,老特工竟能蒙混过关,被释放回家。
习武出身的“老军统”迄今精神奕奕。在台湾高雄家中,老人首次敞开心扉,口述亲历却即将被湮没的历史及命运遭际,表达对兄弟相残的痛惜,及希望国家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愿。

“不死老兵”姜思章:坐牢时,一名驾机叛逃死囚教我学会“忍”
1950年5月,14岁不到、上初一的他,在故乡浙江岱山岛放学路上被“舟山撤退”的大军掠走,从此与国民党结下了“梁子”。来台后,由陆军“叛逃”到了空军,竟“因想家人罪”,被判刑3年。狱中,一位驾机叛逃未遂的广东籍死囚,教他成功“秘笈”,并教他英文、跳舞及学会忍耐,令其受益终生。后来,他成为“老兵返乡运动”、“老兵权利运动”及“开放两岸三通”等运动的发起人之一。他誓死抗争,生动演绎了一幕幕“老兵不死”的活剧。

“远征军老兵”潘银堂:每人试了3发子弹,即飞赴印缅前线
16岁那年,他被“五花大绑”去当兵。从四川老家乘坐烧木炭的机动车一路颠簸到云南昆明,这才知道,原来是要去国外打鬼子。随孙主人将军入印缅作战,战场九死一生,回国后还要继续从军卖命。
1945年末的一个下雪天,在南京新街口马路上,他意外同一位同村叔伯撞了个满怀。得悉叔伯在兵工厂任少校后,他表达了自己厌战的心声,叔伯给他留了个字条,却又抢回去撕掉,只让他将一个地址牢记在心。在国共内战前夕,他脱下军装投奔了叔伯。
1949年,兵工厂秘密迁往台湾。从此,他的人生又来了个急转弯……

“中美班特战员”鲍大贤:共军“政战”技巧,国军望尘莫及
抗战后期,戴笠主持的“中美特训班”在皖南大山深处开班。那一年他年仅16岁,受特训班招生人员吹嘘鼓动,他梦想能到美国受训。应考得中,从此踏上了一条人生险途。
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他随一支杂牌部队夺路南逃,半途中成了解放军的俘虏,切身领教了共军高超的“政战”技巧。年幼无知,受老长官蛊惑,再度回到国军队伍。千余人乘船从厦门惊惶出逃,渡船在海上挨了解放军一炮,所幸炮弹被铁网挂住,竟未炸响,福大命大捡了条性命。
退伍后,承传徽商基因,经营台北第一家茶楼,从此在商场风生水起。一生大起大落,从巅峰到破产,亲历江湖险恶、商战无情……

“老军需”仲跻玉:军官姐夫改变我一生
那年,长得一表人才的他初中毕业,在江城芜湖街头东游西逛。军官姐夫安排他到保安大队当了军需官,由此吃香喝辣,娶妻生女。军队屡吃败仗,前线告急,保安大队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
虽混迹军旅,竟连枪都不会使。到了台北,得益于师长太太关照,“大帅哥”神气活现地腰挎盒子枪,足蹬自行车,“仲军需”依然吃香喝辣。他自称“耍流氓”从大陆耍过台湾海峡。
由姐夫“导演”下海经商,开酒楼歌厅一本万利,却终遭当局查封,以致关门歇业,前功尽弃。
眼见“反攻大陆”遥遥无期,经师长太太撮合,他挑选了一位扬州美女为伴,在台岛再度娶妻生子……晚年丧偶,幸遇两岸冰释,竞又接来大陆前妻再续少时情缘。

“古宁头幸存者”陈书言:金门那湾海水哟,挡了我大辈子的路
“老宪兵”刘志衷:初次远行南京,夜半偷米上竹排
“韩战战俘”李银生:当年若活着回国,定能立功受奖
“山区农民”廖潜生:老婆孩子热炕头时,被国军抓了壮丁
“幸运少将”丁治民:美国军校常见“毛理论”,独不见蒋氏片语
“多面老兵”遗孀:他一生的“底牌”是共军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