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是地片的名称之一。清道光年间,上海县城厢内外划分为二十四铺。其中,县城东南为十五、十九铺,西南为二十铺,城北为十二铺,西北为八铺,东北为四铺,城东宝带门(今小东门)外为十六铺,其余铺区均在城厢内。十六铺区片的东首是今东门路轮渡站,但其范围并非仅指东门路以外沿江的一小段,而是涵盖复兴东路以北、中华路(新开河南)以东和方浜东路、阳朔路这一带的街巷里弄。其中,沿江的外马路一带建筑多为码头、仓库。1909年.上海县实行地方自治,“铺”被取消,然而,由于十六铺地处上海港最热闹的黄浦江边,国内客、货运航线集中于此,码头林立,客流量极大,来往旅客和上海居民口耳相传,仍将这里称作十六铺,并沿用至今。
位于新开河路至东门路之间的十六铺客运码头名闻遐迩,它的前身原名金利源码头。
19世纪50年代,金利源、金方东、金永盛和金益盛等4位金姓船主,先后在十六铺沿江一带建造了踏步式砖木结构的简易码头,用于停靠船只、上下旅客和装卸货物。在沪经商的美国人见了十分羡慕,便在十六铺北首租地建造码头,于清同治初年(1862年)建造了旗昌轮船码头,用以停靠吃水较深的沿海和航运长江的船舶,开展水上客运和陆上仓储业务。19世纪70年代,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清政府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十六铺东北角(今中山东二路、新开河南路处)成立了轮船招商总局,并于光绪三年二月(1877年3月)将旗昌轮船码头收购,之后,又将金姓四个码头并人招商局,统一定名为金利源码头。如是,北自新开河南路、南至东门路的江岸被招商局连成了一线,并在江滩建造了13座浮码头,供长江和近海客轮旅客上下和装卸货物。
开埠之后的十六铺,外资、中资的航线均集中于此,成为中国轮船业的大本营。除去南北商品的运输外,每逢天灾人祸,各地的难民都乘船经十六铺来到上海。十六铺,是那个时代上海的门户,也是上海最混乱的地区之一,公开的烟、赌、娟之外,还有地下的清、洪帮会。如果说“十里洋场”是外国人的“冒险家乐园”,十六铺就是中国人的“创业者天堂”。上海帮会中最显赫的人物杜月笙,就是在十六铺船上船下卖水果出身。据说,杜月笙削水果不仅皮一根不断,而且削下的皮中不带一点果肉。
1937年,上海沦陷前夕,国民政府为了避免一旦撤兵码头即为日军使用,便由招商局将产业移交美国卫利韩公司代管,以便利用中立国名义,继续经营业务。金利源码头随即悬挂美国旗,改名为罗斯福码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被日本侵略军霸占,改名为江西码头。直到抗战胜利,才由招商局收回,再改名为招商局第三码头。1952年11月,历经沧桑、满目疮痍的金利源码头正式定名为十六铺码头。十六铺客运码头在鼎盛时代,每天进出的旅客有4万多人次,白天航班半小时就开一班,由此奠定了其航运中心的地位。
1982年,十六铺码头改建为客运专用码头,并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上世纪80年代,该码头最多拥有20多条航线,一天旅客的发送量可达4万多人。随着高速公路兴起、火车提速,不少航线停航了。以往人声鼎沸的客运大楼变得越来越冷清,一层还改作了家具商厦。2003年9月25日,从定海来的“紫竹林”号载着263名乘客缓缓靠上十六铺码头,这是停靠十六铺的最后一条客轮。以后,十六铺码头巨大仓库里的水果交易市场连同空气里发酵的甜味也都随风而去了。2004年9月,十六铺客运码头定期航线全部被迁至吴淞客运中心,十六铺的故事从此也就成为老上海人口口相传的民间记忆了。
世博会在上海举办,十六铺码头再次华丽转身,150年历史的十六铺码头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水门。岸上布置了3座体量小巧、线条简洁、层高不超过4层的小楼。设计师们运用最为坚硬的材质,在岸边打造出有柔和优美线条的四组钢结构玻璃棚,称之为“浦江之云”,它们和青翠的树木、鲜艳的花草一起构成了极富现代气息的大型公共滨江绿地。特别设置的亲水平台是浦江两岸唯一能近距离摸到黄浦江的地方,站在那儿,能感到江水起伏。二楼是景观观光平台,在向黄浦江凸出的每个圆弧形平台下方,还有“水幕瀑布”。夜晚,它们被打上了白色灯光,更加璀璨夺目。浦西和浦东两岸夜景交相辉映,成就了上海滩最美丽的夜晚。原先停靠客轮的江边停靠着游轮,游客徜徉在宽敞的平台上,江水粼粼,笛声阵阵,浦东陆家嘴的金融区风采、浦西百年外滩的万国建筑尽收眼底。新十六铺不仅恢复了航运功能,并通过环境的创造性设计,把历史、文化、城市风光集于一身,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品质。
长长的黄浦江两岸码头众多,在旧上海,它们大多数都掌控在洋人手里,唯独复兴东路以南的复兴码头地区这一段是中国人自己的地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