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情广州味——记街坊区叔 杜小烨 基本情况 姓名:区士干(区叔) 年龄:61岁 职业:广州五羊建设机械有限公司销售(退休) 籍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在怡东苑住了11年) 对于老广州来说,广州老城的记忆不仅仅是那一条条狭长的横街窄巷而已,对他们而言,旧西关那种守望相助、形同亲人的邻里关系,才是他们最离不开、忘不掉的记忆。土生土长的区叔区士干是在发现琪琪高空悬挂后,第一批做出营救反应的街坊之一。当天上午,区叔、温家骏老师和保安潘姨正如常在“议事厅”聊天。路过的范先生偶然发现了悬挂着的小孩,用手指着半空,惊讶得发不出声音来。“当时我们顺着他的手往上一看,知道出事了,我们三个人马上冲了出来。我先是本能地想伸出手去接住孩子。可是发现她正被卡住,不能上也不能下。”区叔回忆当天的情境说,“我看到旁边有一堆纸箱子,就赶紧都搬出来垫在下面。然后附近的街坊也纷纷出来了。家电铺的张老板撑起了棉被,清洁工周师傅两夫妇也搬来了旧床垫……”救援行动大约持续了20分钟,从担心小孩堕楼,到担心徒手攀爬的周冲失足,区叔一直坚守在楼底,和其他街坊一起拉起了“救生网”。“不管怎么样,垃圾都得拿一堆过来先垫着,安全第一嘛。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掉下来怎么办呢?至少能缓一缓。”区叔说。无论对这个惊险的救援过程叙述了多少次,区叔总是淡淡地说,救人只是本能,邻居家有事了,大家都是互相帮助,不求回报。“即使是隔壁两夫妇吵架,我们也会去劝架的。更何况是小孩子有危险?”怡东苑小区街坊关系都很好,“大家都是互相帮助,互相守望,就是这样”。“最美小区”怡东苑 区叔在怡东苑小区住了11年,是小区的“元老”级街坊。怡东苑在1999年建成,区叔在2000年就搬入。当时这个小区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人少户少,总共才154户,没有油水。因开发公司改制,不负责业务管理工作,外包的管理公司只干了很短的时间,便退出小区。于是小区里的居民自己成立了业委会,推选了华哥(周启华)来当主管,还聘请了几位街坊担任物管和保安。街坊们自己管理小区事务,都特别用心,遇到事情也人人愿意出力。街坊间乐于行善,与邻里间良好的氛围是分不开的。区叔说:“我们这里的管理费是5毛钱一平方,收费很便宜。业委会不是想着要赚钱,而是为了方便大家。管理费扣除几位保安的薪水之外,其余都用作公共经费。所以,我们可以做到除了管理费和停车费,其他垃圾费、公共分摊的水费电费都一概不收。每个月的账目公开透明。这样的管理模式,你请外面的人,肯定都不愿意做。”怡东苑的保安秦姨每月的薪水是一千多元,三班制度,每班得工作8小时,节假日没有休息,也不存在加班费。但她说:“我在这里做了8年啦。钱多少没关系,只是为了方便街坊。”这里的每家每户,秦姨都认得。谁要出差一段时间,什么时候回来,秦姨都心里有数。哪户的电灯需要人帮忙换,上面的楼开不了门要找开锁佬,金戒指掉进了水渠中……小区里面的大小事务,只要找到保安亭,就能得到解决。保安亭里面没有分工表,大家都合伙干活,还能随时得到街坊外援的帮助。小区只有一个保洁员,人手不够,每逢洗楼梯的时间,街坊们就全体出动,“自己人”无分彼此。街坊爱聚“议事厅” 怡东苑的保安亭和会计办公室是紧挨着的,区叔却喜欢把这里称作“议事厅”。这里南北对流好乘凉,也是街坊们平时交流的聚脚点。周末休息,工作日下午五六点下班高峰是这里人气最旺的时间。大家下班路过议事厅,都喜欢在这里驻足聊上几句话再上楼。有时候临时要出外买东西,就会嘱托在议事厅的街坊帮忙看管一下小朋友。有时候有事“行唔开”,也会拜托其他街坊买菜时帮忙多买几块排骨、几根葱。大家家里做了好吃的东西,也会拿到这里来分着吃。区叔微笑着说:“这个小区的街坊,就像以前的旧西关那种横街窄巷的邻里关系,好难得。现在广州很多小区里面,即使住了多少年,仍有人连对门的邻居都不相识。因为现在人口流动大,大家工作忙见面少,社会关系复杂。而住在这里的,大多是当地村民,大家彼此之间的信任度高。”这种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还能感染新来的街坊。“就算是租房子的,只要住到这里来,都能很快和其他街坊熟悉起来,融入到这个小区氛围之中。”区叔最放心的就是小区的治安情况。“我们在这里住了11年,其间只发生过一次偷盗事件。案件发生之后,业委会马上采取措施,通知住户注意安全,也重新安装了铁门。不久就破案了,抓到了小偷。”议事厅旁边的公告栏经常有告示,和街坊们讨论如何建设公共设施,既民主又高效率。“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准则,以节约为主,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情。”区叔说,“因为我们是自己管自己。”区叔说,有很多住户,长期出门却一点也不担心家里的治安。有一个北京来的小伙在这里租了一套房子,忽然被调回到公司北京总部,两年没回来,只吩咐朋友来帮他交房租和管理费。年深日久,连车罩都被风雨损烂了,保安也会帮他粘好。后来华哥(主管)打电话到北京找他,说车都生锈啦,还不回来?他说:“帮我留着车位,我会回来的。”他一直都没舍得退房,就是想着有一天还能回来住。后来实在不能回来啦,才搬走的。“能帮就帮”的西关情 区叔今年61岁,去年刚从单位退休。他在一家有五十年历史的建筑机械国企当销售,自从以知青身份返城后便进了这家公司,一干就是36年。退休以后,因为单位的领导极力挽留,区叔每周都会回公司帮忙。“在这一行做了几十年,积累了很多客户资源。领导说我是公司的无形资产,一定要留下来帮忙。”区叔笑眯眯地说,“我们可能是受到上一辈人的影响吧,肯负责任,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就帮,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反正我有空,又能跑,所以回去帮帮忙也无所谓。”“今天有一个广西来的客户,让我们帮他设计一个新产品。于是我就回去联系公司的工程师来谈设计。客户有需求,我们就尽心为他们服务。”虽然已经到了耳顺之年,但是区叔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依然充满了年轻活力。“大概是因为我心态好吧。”区叔乐呵呵地说。他愿意回公司帮忙,却不愿意接受返聘。因为他不想被限定工作时间,有需要才回去,图个自由自在。谈到小区里面的好人好事,区叔说都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全是日常琐事。例如下雨的时候,大家帮忙收衣服;到外面去买菜的时候,请街坊帮忙照看一下小孩子……都是大家举手之劳能做到的事情。“我觉得我们这里的风气,是当年西关邻里关系的重演。”区叔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在文昌北长大,住过光复路、滨江、瑞宝乡、敦和,而后才到的怡东苑。他至今最难忘怀的仍是儿时的邻里情。“当年的西关完全就像电影《72家房客》演绎的那样,一个大门很多户人家,门总是敞开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晚饭后,大家都喜欢到街上去聊天乘凉。”“那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尤其是在光复路住的时候,那时还是集体厨房,一家人炒熟了菜,端着盘子走过长长的走道,家家户户都分享到其中的美味。”“到了怡东苑,虽然住宅结构、周边环境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那么的融洽,住在这里,不需要担心被偷东西,邻里之间都有个照应。”佛山的“小悦悦事件”折射出社会冷漠的人心,许多人感叹“好人难当”。但是区叔却坚持着他“能帮就帮”的做人原则。“要帮人,我就不会考虑他会不会‘屈我’(冤枉我),只有别有用心的人才会这么想。” 在区叔的身上,处处可以见到广州人敦厚、低调的品格。他不停地介绍街坊们的事迹,自己的事情却不太愿意多讲。天河区区委宣传部邀请区叔与温家骏老师去参加先进事迹报告会,讲述现场救人和平时邻里互助的情况。区叔却很想婉拒:“实在不是什么丰功伟绩,不需要重点宣传,最重要的是救了小孩。事件过后,我们这群街坊已经回归了常态。马照跑,舞照跳。几十年光景很容易过,帮人一下,举手之劳,心安理得。” 平凡才是最美南方电视台 李蔚佳 6月,蝉声正闹,此时的广州有些许闷和燥。珠村里,一家店铺外,我终于见到了那张上过无数报纸头版的笑脸,一如照片中那样腼腆、憨厚,一如众人为他起的代号——“黄衣男”那样,他身上,仍是那件标志性的黄色POLO衫。初见周冲,那张稚嫩的脸上一直挂着笑,嘴边连说“意外”——看似举手之劳的事情,却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实在出乎这个湖北小伙的意料之外。“我真的只是帮一个小忙,没想到那么多人关心,”还没等我接话,他马上低头轻语,“我的电话怎么大家都知道了?”似乎至今还不习惯面对镜头,尽管,有关他的报道早已铺天盖地,尽管,他每天都要面对不同媒体说上百次同样的话,尽管,他已然成为一个众人景仰的平民英雄。周冲比我大一岁,许是同龄人的缘故,他少有地这么健谈,于是,在周冲堂哥的超市外面,我们就这么席地而坐,聊了很多,他的梦想,他的工作,他作为一个普通的男孩对于未来生活的规划,甚至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憧憬。其实,这个平凡的男孩想要的东西很简单,简单得如同他一直挂在脸上的微笑,一份安稳的工作,一个体贴的爱人,过平凡人的生活,简简单单,知足常乐。只是,似乎,平凡的生活轨迹已经发生了变化,他想回到从前,但是,他再也回不到从前了,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和曝光,他一直在重复一个词,“很累,非常累”,甚至于有点后悔当初让媒体找到自己,“早知道我就在家里睡觉,不露面了”。身为南方电视台《全民议事听》栏目的编导,我此行的使命是邀请周冲进我们的演播室录制节目,但我没有完成任务,他答应了我的邀约,最终却不得不爽约了,因为他被安排去北京领奖、座谈,一切行程都已经安排,甚至来不及跟我说一声,但我不怪他,我知道,他是身不由己。一度,我曾经担心,这个质朴的男孩,会迷失自己,奖章、名誉、工作、户口,一切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触及的,他都迅速得到……然而,当我找到那些和周冲一起,托举起孩子生命的街坊时,我瞬间释然,放下担心,因为街坊们告诉我一个道理:真的好人,就是简单的人,语言可以因为装饰而具备欺骗性,但是笑容却折射真诚善良,这些街坊和周冲一样,有着简单的笑容,朴素的情怀,那个救人的时刻,不过是他们普通生活的普通一瞬。这是个在广州,绝对无法成为豪宅的社区,陈旧的楼房,逼仄的楼距,仅有154户人家的社区,淹没在灰色的水泥森林中,但是,这里却有少见的欢乐,家家户户,彼此相识,街坊邻里,熟悉和谐,就连救人都展现出他们耳濡目染的邻里默契,冲到楼下用手接人的男人们,四处呼喊救援的阿姨们、拿出床垫支援的环卫工、贡献被子的小店主、敲门砸窗的小伙子,还有用双手紧紧护卫周冲的“手臂哥”,他们来自河北、湖南、粤东、粤西……他们,都住在这个小区,他们都互称对方“街坊”。这些普通人,回忆当天的情形,一个个手舞足蹈、形神兼备,甚至有些小小得意,他们说普通话、潮汕话、客家话、湖南话、广州话……但怎么说,第一句都是:我们小区一直就是这样。这一张张普通的脸,普通得走在大街上就会立刻被人群淹没,但却让我品味到久违的亲情,当我们浅薄的悲叹人情冷漠时,在这里,却随处可见买菜回家的随口问候、互帮互助的邻里温情、传达室里吹水聊天的欢声笑语,那一瞬间我想:住在这个小区真好!那晚,街坊们如约来到演播室,在镁光灯的聚焦下,他们挺紧张,一张不大的沙发,足足挤进去七八个街坊,他们彼此依偎,小心翼翼地看着主持人,估计每个人手心都在冒汗,但是一说起他们的小区,他们又开始手舞足蹈、小小得意。站在演播室的导控台旁,我不禁开怀,他们的质朴表达,让陌生的观众大笑,让严肃的评论员激动,让一场本该录制一个半小时的节目,足足录制了三个小时,还意犹未尽。所有参与救人的街坊都夸:周冲那个小伙子真棒!那一刻我想,周冲虽然没有来到现场,但这一切足以让我相信,周冲不会迷失自己,因为他和这些街坊一样,他们只是觉得自己简单地做对了一件事,而不会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很复杂。好人,就是简单的人,好人难做,是我们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简单的人不会轻易迷失,是因为简单的人很少内心焦虑纠结利益。周冲,是一个人吗?不是,生活中有太多的周冲,就像这些质朴的街坊,可惜,我们往往缺少发现好人的眼睛,更缺少保护好人的宽容。至今,我无法忘记初次见到周冲的那个下午,他和一身白色衣裙的女友,手拉手站在阳光下。那张质朴的笑脸,浸透在阳光里,黑黑的脸庞,清澈的眼神,传递“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羞涩温暖,还有“举手之劳何足挂齿”的平凡善良。其实,平凡,才是最美;好人,就在民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