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历史大师莱斯利·柏林里程碑式重磅新作。从塑造硅谷的七剑客身上,揭秘硅谷从0到1的崛起历程,进而引出颠覆历史、开创未来的搅局者精神。
首度聚焦为现代社会带来关键性突破的七剑客。《硅谷搅局者》通过刻画互联网之父、电子游戏之父等7位在硅谷历史上*重要的人物的风云故事,回答了硅谷之所以能够开创未来的根本原因,从宏观的图景到个人的性情体现,都十分有借鉴意义,能够很好地指导创业者、企业管理者,成就自己的伟大。
互联网诞生50周年*好的纪念。从1969年互联网之父罗伯特·泰勒启动阿帕网到如今改变了每个人生活的网联网,互联网已经走过了整整50年的历程,我们有必要回顾互联网与科技的历史。硅谷的过去必将会影响未来,历史的教训将推动更深远的创新。
科技圈和互联网圈大咖、学者联袂推荐。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李开复,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畅销书《看见未来》作者余晨,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吴甘沙,苇草智库创始合伙人段永朝,《经济学人·商论》主编吴晨,谷歌公司前CEO、Alphabet 公司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纽约时报》畅销书The House of Mondavi 作者朱莉娅·赛勒,普利策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康纳德·麦克拉克伦历史学名誉教授戴维·肯尼迪联袂推荐!
全书内容丰富多彩,逻辑清晰,语言优美且通俗易懂,人人可读!
湛庐文化出品。
为什么开创未来的是硅谷?为什么全世界都想复制硅谷,但却没人成功过?硅谷何以长盛不衰?
硅谷历史大师莱斯利•柏林重磅新作《硅谷搅局者》,以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1969—1976)为起点,揭秘硅谷从0到1的崛起历程和动人心弦却罕为人知的篇章,首度聚焦为现代社会带来关键性突破的七剑客——他们是未来科技、产业、经济格局的改变者,是硅谷真正的奠基者和幕后英雄。
《硅谷搅局者》通过展现互联网之父、电子游戏之父、软件设计先驱等塑造硅谷的7位先锋人物颠覆历史、开创未来的故事,重新探视硅谷的创业公司、创新精神和成长历程,回答硅谷之所以能够开创未来的根本原因。作为新经济、新生活的受益者,如果要理解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就要了解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同时,了解硅谷早年先锋人物的风云故事、创业领袖的使命担当和变革时代的历史渊源,是对互联网诞生50周年*好的纪念。
开创与无畏,成就硅谷的搅局者精神
上千万人观看了史蒂夫·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2005 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视频。至此,高管们和记者们开始争相引用其中的句子;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也常年在播放该演讲的视频片段;而有位帕洛阿尔托市的居民甚至每年都会将某自行车道两旁的树木用乔布斯的照片和语录装饰起来,其中许多素材就来自这段致辞。这次演讲发表于6 月一个晴朗的清晨,长度虽然只有14 分钟多一点,却卓尔不凡。在这段演讲中,乔布斯谈及了他被领养的经历、他的癌症诊断过程、他的工作及家人,还有他的灵感之源。
从第6分钟起,乔布斯讲述了他在30 岁时被苹果公司开除的故事。“我成年后的整个生活重心消失了,这对我的打击是毁灭性的。”不过,他接着说了一句很容易被忽略,但对于任何想了解硅谷是如何运转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的话:“我觉得自己对不起前一代的创业者,因为我丢掉了他们传给我的接力棒。我去见了戴维· 帕卡德(David Packard)和罗伯特· 诺伊斯,想向他们道歉,我彻底搞砸了。
在乔布斯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和老一辈的创业者交往甚密,其中包括英特尔公司的创立者罗伯特·诺伊斯和安迪·格鲁夫(Andy Grove),以及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前员工雷吉斯·麦克纳(Regis McKenna),后者创立了在硅谷处于领军地位的市场公关公司。2003 年,我问乔布斯,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和半导体产业的前辈们在一起。他说:“我想闻一闻硅谷第二个美好时代的气息,是那个时代的半导体公司引领我们进入了计算机时代。如果你不知道之前发生过什么,就很难理解今天发生的事情。”
不过,乔布斯在这次演讲里没有提及的是,在回到苹果公司之后,他又把接力棒传给了新一代的创业者。谷歌公司联合创始人谢尔盖· 布林(Sergey Brin)和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创立公司的时候,也曾拜访过乔布斯以寻求建议。Facebook 创始人马克· 扎克伯格更是把乔布斯视为导师。我曾看见扎克伯格在帕洛阿尔托市的一家低调的墨西哥餐馆的隐秘角落里吃饭,一如多年前我看见乔布斯在这里就餐的情景。扎克伯格坐在同一把椅子上,同一张桌子前,就像乔布斯一样,独自一人,背对着窗口。
《硅谷搅局者》这本书所讲述的时代故事标志着硅谷第一次大规模代际交替的发生。在这一时期,半导体产业的先锋们把接力棒传给了年轻而富有进取心的新人,而这些新人开发的创新产品有朝一日则会占据我们生活的核心。结果是惊人的。1969—1976 年,旧金山以南的狭窄半岛成了过去150 年来最重要和最多样化的技术创新爆发地。就在这块56 公里长的地方,创新者们只用了7 年时间,就开发出了微处理器、个人计算机和重组DNA 技术。创业者们成立了苹果公司、雅达利公司、基因泰克公司,还有像红杉资本(Sequoia)和凯鹏华盈这样的先锋风险投资公司。有5项主要的产业在硅谷诞生:个人计算机、电子游戏、高级半导体逻辑元件、现代风险投资以及生物科技。在这个重要的时期,斯坦福国际研究院(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的一个实验室收到了从阿帕网(Arpanet,互联网的前身)传输过来的第一条数据。斯坦福大学引领了把学术研究变为商业产品的新模式,此后这种新模式为大学带来了近20 亿美元的收益。一个与软件相关的独立产业诞生了。施乐公司(Xerox)开设了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PARC),并在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图标、以太网和激光打印机的发明上一路领先。胸怀远见的新秀CEO 们还将为今天已经颇为稳固的“硅谷—盛顿政治联盟”打下基础。
1969—1976 年标志着硅谷的“成年”。在这段关键时期里,硅谷从一个相对不那么有名的、以微芯片产业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发展成了一架经济引擎,在过去的5年中,硅谷每年工作岗位的增长率都是全美平均值的两倍。在这过程中,硅谷催生了数不胜数的模仿者和新产业,引领我们进入了现代化世界。《硅谷搅局者》这本书试图厘清这些变化的脉络,讲述引发这些变化的芸芸众生的故事。在本书开篇的1969 年,变革正在动荡政局的阴影中滋生,而在本书故事结束的1983 年,世界已经开始能够感受到这些革命性的创新所带来的影响。时至此刻,新一代的发明家们和产业组合已经像明星般冉冉升起。
1969 年,“硅谷”这个名字还不存在,还要再过两年,这个以李子树和杏树果园著称的区域才会被赋予它今天的称呼。如今在硅谷,几乎要花200万美元才能买下当时还只要6万美元的商品房,一台比今天仅价值250 美元的可编程恒温器的计算能力还差的计算机要卖数十万美元。
1969 年,“生物科技”这个词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用重组DNA 技术来创造混合生命形态听起来更像是科幻小说中才有的情节。当时的计算机要占一个屋子,而不是一张桌子,更不可能放在口袋里或者戴在手腕上。硅谷的公司制造的产品是针对工程师的,而非普通消费者。普通人能想到计算机的场合,也就仅限于当他们发现银行账户上的数字不对,而想找罪魁祸首的时候。
今天,我们把硅谷当成信息经济的枢纽,然而在1969 年,它只是一个制造业中心。当时,60% 的人都在本地电子产业从事制造工作;像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和GTE 西尔维尼亚公司(GTE Sylvania)这样的国防工业承包商是本地高科技经济的支柱,复杂的全球电子产业供应链才刚刚成形;联邦法律当时还不允许把养老基金投资给那些高风险、高回报的年轻公司;创业者们都是些令人生疑的家伙——这些怪胎们没法静下来,去爬一家体面公司的职场台阶。
可就在十几年里,来自像苹果、雅达利及其竞争对手公司的产品,已然开始塑造人们工作和娱乐的方式了。科学家们用重组DNA技术来合成人工胰岛素,最高法院也宣布了基因工程设计的生命体可以受到专利保护。软件公司开始上市。养老基金也通过风险投资家们注入上亿美元来支撑那些风险最大的早期投资。美国经济开始围绕着信息和服务,而非制造业来重塑自己,政治家们再也不认为对通用汽车公司或者其他大公司有益的东西就是对美国有益的。创业者们成了美国商业界的新英雄。
20世纪60年代为硅谷定下了大部分的基调,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正忙着创造第一块微芯片,创业者们开设的新公司则提供了慷慨的股票期权并建立了平稳的组织结构。不过,真正为我们所熟知的世界打下基础的是接下来的十几年,也正是本书所讲述的这些年代。
今天,世界上市值最高的6家公司,其中5家是高科技企业,3家在硅谷;当高科技产业贡献了美国9%的工作、17%的国内生产总值和60%的出口份额时;当每分钟就有时长400小时的录像被上传到一个视频网站,每天有2000亿封电子邮件被发出时;当电子游戏产业的规模比电影产业的还大,生物科技产业仅在美国就创造了3250 亿美元的收入时;当美国的制造业工作不断消失,多数输给了自动化时;当电子制造和设备产业一年就在广告宣传上花费6000万美元时;当前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专门探讨未来创新的一期《连线》杂志充当客座编辑,他的继任者唐纳德· 特朗普也凭借对线上社交网络的灵活使用获得了胜利,并因为传播不实信息而受到谴责时,这一刻,我们与科技是如此亲密。据调查,46%的美国人离开智能手机就没法生活,1/3的成年人宁愿放弃性爱也不愿意放弃手机。是时候,我们该问问自己何以至此了。
若想理解现代化世界,就要对硅谷的突破时期了然于心。细细分析1969—1976 年这段时期,就会很容易发现,硅谷不是靠几名孤立的天才建设起来的。任何在硅谷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虽然聚光灯只能聚焦在一个人身上,释放出明星般的短暂光辉,但那些刚好站在光环之外的人们对成功的贡献也不可或缺。在几年前的一个聚会上,我遇到了一位担任过硅谷某知名公司首席运营官的人,他与一位超级明星CEO做过搭档。这位首席运营官就他俩的合作情况唱了一首歌,只有一句歌词,那就是:“我干了所有的活,他却得到了所有的荣誉。”发明创造是一项团体运动,其中充满了和运动相似的激情,也少不了戏剧性。“在做一件特别难的工作时,小团队会给你一种丝丝入扣的协作感。这很难描述,有点儿像爱。这就是爱吧。”艾伦· 凯(Alan Kay)说,凯是一位富有远见卓识的计算机科学家,曾就职于苹果公司和雅达利公司,“你要滋养这个东西,让它活过来。”
硅谷今天乃至过去几十年的成功,就植根于那些超越了公司、产业乃至代际的人际关系与合作。这一时期,在硅谷工作的人们把技术从五角大楼的办公室和学校的实验室带到了我们身边。这段历史内容之丰富、情节之复杂,远远超越了几位著名创业者的个人故事,然而它们却从未被讲述过。在《硅谷搅局者》这本书中,因为着眼于若干同期的发展,所以我们将会揭示让历史成真的诸多交织的故事与人物。
这段历史是一些自命不凡的人的故事,他们不是一次,而是反复地打破了自己的职业和同行们所遵循的行规。创业者不是硅谷仅有的奇才,那些身着西装的律师、风险投资家和天使投资人们甘愿冒着搞砸自己职业的风险,支持了这些“光脚”的创业嬉皮士。公共关系专家发明了纵横全美的媒体新宠——高科技创业者,好让复杂的技术对消费者更富有吸引力。CEO 们跨越行业的藩篱,携起手来对政客施加影响。科学家和金融家们则敢于与作为生命之本的DNA 嬉戏。
《硅谷搅局者》讲述了这些创业者的故事,其中包括硅谷历史上一些最有名的名字,也深度刻画了7位历史人物。罗伯特· 泰勒启动了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并策划了个人计算机的设计;迈克· 马库拉担任了苹果公司的第一任董事长,他拥有的苹果股份与史蒂夫· 沃兹尼亚克和史蒂夫· 乔布斯不相上下;桑德拉· 库尔茨格是一位早期的软件创业者,也是第一位带领科技公司上市的女性;罗伯特· 斯旺森参与创立了基因泰克公司;艾伦· 奥尔康设计了第一款大获成功的电子游戏——雅达利的《乒乓》(Pong);福恩· 阿尔瓦雷斯从一家工厂的装配线走进了CEO 办公室;尼尔斯· 赖默斯重塑了大学里的发明走向公众的方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启动了生物科技行业。
我选择这7 个人,不仅是因为他们做过什么,而是因为他们之为人,以及他们的工作值得我们更多地关注,他们引人入胜的故事是建立硅谷的这股力量的直接例证,其回响也将继续萦绕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之中。“搅局者”虽然不总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但他们有两点共性:坚持与无畏。他们推进的任何一项变革都不是轻而易举就获得了成功。开创未来是一项令人焦虑的工作。那些传递接力棒的上一代人有时也并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新技术。在没有设计可以按图索骥,没有地图可以追随前行的时候,“搅局者”并没有害怕。
他们的蓝图,且行且绘。
赞 誉
推荐序1 第1千零一名挑战者
推荐序2 塑造硅谷的七剑客
前 言 开创与无畏,成就硅谷的搅局者精神
PART 1 到来:硅谷的成年(1969 — 1971)
1 互联网的诞生,五角大楼里的普罗米修斯
2 孕育电子游戏,书呆子的天堂
3 她口袋里的8 个25 美分硬币
4 从仙童到英特尔,追寻未来的冒险
5 被忽视的发明,我们能拿这些来做什么 / 061
6 跟我走,要么我自己走
PART 2 建设:从蛮荒之地到高科技革命的基石(1972 — 1975)
7 硅谷最成功软件公司ASK 创生
8 摆脱计算本来的束缚
9 电子游戏帝国雅达利的盛与衰
10 赢得重组DNA 技术专利申请战役
11 我星期一就做这个
PART 3 困境:反科技浪潮之中夹缝求生(1976 — 1977)
12 我就想到一张办公桌后面去
13 雅达利的收购博弈
14 再撑一年,不行就散
15 障碍重重,生物医学始祖基因泰克的漫漫长路
16 苹果,颠覆时代的异类
17 错误的抉择,诱发施乐覆灭
18 苹果还缺少一个标准
PART 4 胜利:拥抱激动人心的黄金时代(1979 — 1981)
19 我看值一亿美元
20 如果你不想淘汰自己的产品,会有人来淘汰的
21 你能想象你奶奶也在用吗
22 年轻的狂徒,称霸个人计算机全盛时代
23 从蓝领到白领,硅谷每天都有新工作
24 我们不要钱,而是要赢
PART 5 裂变:现代高科技先锋疯狂崛起(1983 — 1984)
25 兔子们都跳走了
26 一年亏损5 亿,雅达利诱发电子游戏大海啸
27 用股权换许可,重新定义斯坦福
28 没人以为他们会卖掉罗姆公司
29 整个世界再也不一样了
30 她为钱努力工作
结 语 一浪接一浪,硅谷正在不断重塑自我
后 记 搅局者们的今天
致 谢
正在我为自己的新书《AI·未来》进行国际宣讲推广时,读到了莱斯利·柏林的《硅谷搅局者》。柏林以非常直接、清晰的视角重新探视硅谷的创业公司、创新精神及成长历程,带给我们新感悟、新发现。
柏林所说的搅局者,都是未来科技、产业、经济格局的改变者。作为未来格局的开创者,他们都具有两点共性:无畏与坚持。因为开创未来是一项令人焦虑的工作,未来蓝图需要奋力前行、坚韧描绘。
作为新经济、新生活的受益者,如果要理解今天正在发生的事情,就要了解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阅读《硅谷搅局者》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长
《硅谷搅局者》罕见地挑选了一个特殊的时期(1969—1976 年),通过对7位主要人物的刻画,向我们展示了硅谷波谲云诡的历史画卷中,动人心弦却罕为人知的篇章。毫不夸张地说,书中这7位主人公是硅谷真正的奠基者和幕后英雄。
——余晨
易宝支付联合创始人
畅销书《看见未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