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纵横谈(二)》:
而我们中医还要考虑到传染源和当令之气裹挟的情况下,不同体质的人可以有不同的临床表现。这样即使是同一种传染病,也不能用一个方治到底。要辨体质、辨季节、辨气候、辨地域。《伤寒论》中提出了六经辨证,温病学中提出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今天孔老师提出了三焦膜系理论,这都是具体的辨证思维。民国时期的医家将温寒辨证融会贯通,同时也认识到外感病原在发病中的重要性,如祝味菊说的“有机之邪”,指的就是病原体。
明清时代是温病学的成熟时期。明末清初,吴又可提出“戾气学说”,认识到六淫之外别有一种戾气,可以引起感染性疾病。这在微生物形态学诞生之前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医学假说,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中医也就没有向微生物方向发展,这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个比较沉痛的教训。其余的医家还有很多,比如叶天士等等,大家都比较熟悉,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当代也有很多对温病学做出贡献的专家,像岳美中、姜春华等。20世纪50年代岳美中奉周总理之命到地坛医院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老先生当时收治患者的病历资料都是非常客观、非常科学化的。既有很多成功的病例,也有不成功的病例,我们学术的进步,就是需要这样客观的记录。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