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末日船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33914
  • 作      者:
    罗小茗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末日船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分析》为上海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持的热风书系之讲义与读本的一种,主要从文化研究教学实践角度出发,分专题讨论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议题,以及作为通识教育的文化研究等。从中可以读到青年学者以及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看法和思考,还有文化研究作为一种方法和理论在中国课堂内的实践成果。

展开
作者简介

罗小茗,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副研究员。从事当代文化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形式的独奏》、编集有《城长的烦恼》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末日船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分析》为上海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持的热风书系之讲义与读本的一种,主要从文化研究教学实践角度出发,分专题讨论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议题,以及作为通识教育的文化研究等。从中可以读到青年学者以及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社会文化的看法和思考,还有文化研究作为一种方法和理论在中国课堂内的实践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热风·讲义与读本 末日船票: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分析》:
  对于现代理性及其社会后果,人们更是纷纷提出质疑。其中最典型的要数韦伯。他既把这样的时代称为“祛魅”的时代,“理知化与合理化的增加,……只表示,我们知道或者说相信,在原则上,并没有任何神秘、不可测知的力量在发挥作用;我们知道或者说相信,在原则上,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支配万物。”但同样悲观而深刻地指出,这种计算的现代理性绝非一件随时可以脱下的轻飘飘的斗篷,因为命运已经注定,这斗篷将变成一只铁的牢笼,笼罩着出生其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
  而当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公共教育,获得政治权利,加入到社会政治文化的生产过程中去的时候,这一变化本身也引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对有些人来说,这些握有选票的人们,不过是“乌合之众”,是使文化水准不断降低,社会就此平庸下去的“末人”。但对另一些人而言,这些人却是旧社会的掘墓人、新社会的锻造者,他们代表了社会进步的方向,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也由此变得可能。
  显然,要对这一本身充满矛盾的“现代”,获得一个明确的看法并不容易。粗略说来,我们大致可以区分以下三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相信历史规律、普遍性和进步的力量,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进步规律的体现。现代展开的过程,尽管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终究是走在一条迈向理想未来的道路之上。这一道路,不可逆转;没有任何文明和个人能够外在于这一道路。因此,应该坚持“现代”的方向,相信理性,并以此克服实际过程中现代化的弊端。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走现代这样一条路,而是如何更好地走在这一条道路之上。
  第二种态度则充满怀疑。这首先是对理性的怀疑。文明与科学的进步,在提高卫生水平和延长人均寿命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大规模毁灭的可能。比如,全球性的核危机和生态危机。每当这样的时刻,市场可以失灵,经济可以崩溃,国家可能变得全无效率,而科学技术的加入更可能带来无法预期的长期后果。面对这一现代社会的高风险,人们失去了最初的信念,因为理性的计算和控制,其结果很可能是更大范围内的失控或崩溃。
  如果说,第一种态度促使人们不断发现得以驯服自然和社会的规律,形成了各式关于“现代化”的理论,那么.这第二种态度则使得人们不断去揭露此类“发现”的局限性,对“现代性”展开质疑。在这里,无论是将现代性视为一种“自己反对自己”的传统,还是认为将其视为两种不同的现代性——“技术现代性和人类解放的现代性”——之间的斗争,都意在使“现代”从仅供接受的标准,变为可供质疑的对象。现代化的道路是不是只有一条?有没有不同的现代化道路?
  ……
展开
目录

序言通向未来的船票:作为通识教育的文化研究/1


一、 “船票”的难题/1

二、 通识教育的地形图/7

三、 以文化研究的方式教育/改造社会/13


第一章作为问题的当代生活/20

一、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21

二、 自相矛盾的“现代”/33

三、 中国的“现代”态度/43


第二章当代生活中的“文化”/51

一、 就是一套生活方式吗?/52

二、 作为武器的“文化”/57

三、 文化研究:敲碎硬壳/65


第三章“上大学”:消费还是生产?/71

一、 现代大学的兴起:两手空空的力量/71

二、 变革中的理念:从“新民”到“人力”/76

三、 “一流”之争/89

四、 身份的困惑:“大学生”/100


第四章消费之惑/109

一、 “喋喋不休”的商品/110

二、 意义的生产:表征/113

三、 呼唤“消费者”/123

四、 我们生活在“消费社会”吗?/136


第五章网络时代的知识生产/150

一、 当技术刺入“现实”/152

二、 你是潜在的技术决定论者吗?/160

三、 编码/解码,拼的不仅是智商/173

四、 “利用真理,有所作为”/185


第六章谁是“大众”/193

一、 面目不清的“大多数”/194

二、 霍克海默vs.费斯克/203

三、 知识分子和大众/215


第七章何谓“市场”/225

一、 “1, 2, 3,我们都是经济人”/227

二、 一项发明:市场诞生记/235

三、 争夺命名权/243


第八章何谓“国家”/252

一、 可爱的国家/255

二、 全球化时代的“跨国国家”/272

三、 一条叫做“中国”的道路/280


结语“遥望”的生活感/287


后记/29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