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的建构力:突破中国发展困境与陷阱》:
一、中国现代性困境的双重叠加
当今中国,一方面,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加,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成就突飞猛进;另一方面,社会弊病和社会问题丛生,势必又会阻碍中国进一步发展。发展的理念、愿望与现实出现了偏差,经济、社会等领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化和非理性,即陷入了现代性困境。这一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增长异化。社会发展需要以增长为基础,但过度的追求增长,就会出现为增长而增长、单纯追求GDP、人沦为增长的工具,社会发展被简单的物化,从而出现增长的异化。这实质上是物质主义及增长至上观念在社会层面引起的异化现象,这突出表现在为GDP、利润至上、物质财富至上等现象之上。将GDP的高低与快慢作为衡量发展和考核的最主要标准。在区域竞争中,地方为了追求更高的GDP,各显其能,导致了增长的乱象,背离了发展的本质。在个人方面,将追求金钱等物质财富作为人生的价值目标,一些人为追求物质财富不择手段,丧失诚信,违背道德与法纪。
2.消费异化。受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中国也出现了感性消费、浪费性消费和炫耀性消费等一些消费异化现象,将消费作为看作自身的价值和地位,忽视了消费的本来意义。这不仅导致消费结构失衡,带来消费贫困扩大与奢侈性消费扩大并存、物质消费过度与精神文化消费不足并存等诸多问题,而且引发了消费的享乐化、物质化和短期化等不良倾向。
3.生态环境危机。生态环境危机,更多的是表现为增长异化和消费异化必然的“果”。这一危机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乃至生存带来严峻挑战。
4.社会异化。社会异化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社会过度市场化引起的异化。将市场机制适当地引入社会领域,能够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然而,对市场理念的过度迷信,则会引发社会过度市场化,使社会出现部分异化。当前,社会财富的增长与贫富分化加剧的矛盾、各种形式的腐败、教育与卫生资源配置中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都是这种异化的表现。二是社会关系普遍物化引发人与人关系的异化,这主要表现在人与人关系的普遍疏离、人与人之间不信任加剧、社会焦虑增加等。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认为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及格线。社会不信任加剧,不仅表现在官民、警民、商民、医患、富贫等群体间,也表现在不同阶层、群体之间,从而导致社会风险积聚、社会冲突增加。
5.道德下滑与价值迷失。在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以及资本逻辑的诱导下,当今中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社会道德水平总体下滑、价值理想的虚无化和人生的无意义感、利他行为减弱、幸福感下降等现象。社会财富增长迅速,人们的物欲得到一定满足,没有带来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大幅提升,相反,却在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滑坡,导致了食品安全、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等诸多社会问题,一度引发社会混乱、失范。过度地追求物欲,使一些人意志消沉、生活目标低俗,处于价值迷失和空虚的境地,从而变成了失去精神家园的人。
6.利益分化、共识阙如与社会问题丛生。随着现代化发展与转型,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分化,社会思想也由相对简单的一元性向多元性转变,不同群体利益分化加剧,各种思潮交叉重叠,多元价值交织并存,造成社会共识阙如、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对立、道德价值与利益价值冲突,社会信任度下降,使当代中国变成了一个“撕裂”的社会,并引发种种社会矛盾,威胁着社会和谐与稳定。
上述现代性困境的诸多表现,处于相互影响、相互镶嵌的内在逻辑关联之中。中国现代性困境有其必然性。现代性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以及中国自身的独特因素,二者叠加导致了现代性困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