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守望健康:一个媒体人在健康传播中的体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133718
  • 作      者:
    林万枝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林万枝,中国人口报社副总编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1993年开始新闻职业生涯。2000年起从事医学科普宣传和健康传播工作。先后主持创办了中国人口报《生殖健康周刊》、《健康周刊》、《生活周刊》等栏目。主持并参与多个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领域重大新闻选题策划,以及医疗卫生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
  曾任科普专栏——“老树专栏”的专栏作家,以杂文的形式将医学专业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广受好评。
  曾任《健康周刊》的言论栏目——“健康时评”的专栏作家,结合当下和健康有关的事件和话题进行评述。
  曾经深入基层采访,完成过消息、通讯、专访等多种题材的报道,获得过中国人口新闻奖一、二、三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媒体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功能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是媒体的生存之道,也是媒体长远发展之道
  慢性病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妇幼保健、艾滋病防控、控烟履约、医患关系、计划免疫、健康素养、健康纪念日…………,在我眼里.这些都是一座座新闻富矿,激发着我的创作欲望和工作激情
  “好的治疗是预防”通过健康传播进行健康教育.是媒体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展开
精彩书评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约瑟夫·普利策
展开
精彩书摘
  《守望健康 一个媒体人在健康传播中的体悟》:
  领导干部带头,不只是“禁烟”问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得在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公共文化场馆、公共交通工具等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在其他有禁止吸烟标示的公共场所要带头不吸烟。
  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从医学角度讲,它会导致哮喘、肺炎、肺癌、高血压、心脏病和生殖发育不良等。其中,二手烟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一点也不比主动吸烟者轻,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危害尤其严重。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我国目前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20万,平均每天超过3000人。中国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签约国后,开始在学校、医院等场所全面禁烟。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这是控烟内容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2011年3月,原卫生部修订并发布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从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中国的“禁烟”之路面临诸多挑战。吸烟者众多,公众对二手烟危害认识不足,目前尚无专门的全面禁止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的国家法律,现有的禁烟法规也缺乏力度,包括禁烟场所有限、缺乏有力的监管机制等。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公共场所禁烟难以实施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它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公共秩序、行为规范范畴,这在我国国情中是靠法律法规较难约束的。类似的行为还有很多。改变损害公共及公众利益的行为需要社会倡导。倡导不光是喊口号、提观念,不光是在公众中推行,更应该是政府层面带头践行。
  《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的重要意义,模范遵守公共场所禁烟规定,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自觉维护法规制度,自觉维护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形象。
  从禁止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之事,笔者还想到,社会良好秩序的建立、文明健康行为方式的提倡,都需要我们广大政府公务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带头践行。比如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遵守交通规则、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这些貌似小事的行为方式,久而久之在公众眼中就会以小见大,形成规则是可以逾越的错误认知;在公务人员包括少数领导干部心中,就会有制定规则和执行规则“两张皮”的错误心理。实际上,在社会管理层面,很多时候制定规则的人同时也会是执行规则及参与规则的人。因此,领导干部严格执行“规则”,在公共领域率先垂范文明行为,是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社会秩序的关键。
  因此,禁止领导干部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仅仅是“禁烟”的问题。
  ……
展开
目录
上篇 健康类新闻制作札记
健康类新闻也要有视觉感
新闻标题提炼见功夫
独家的东西才会有生命力
有思想的报纸不能没有言论
重要新闻也需要包装
版面的力量
科普,有用还要好看
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法则
人物报道在于抓特点
健康新闻报道更要贴近读者

中篇 健康教育专题评述
大众传媒在健康教育中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报道策略
从新闻真实性原则解析医患关系报道

下篇 健康促进笔谈
领导干部带头,不只是“禁烟”问题
有些领域必须追求“零差错”
单独两孩新政实施,妇幼保健需“发力”
国人癌症误区亟待消除
“一知半解”影响公众中医药素养
从“数字防艾”-想到的
初级耳科保健的事半功倍之功效
少吃盐,真的这么难?
为健康“储蓄”应有另一重含义
不可忽视的“病从口入”
再谈“病从口入”
控烟,真处罚才能“令禁止”
鱼龙混杂,防霾口罩功效谁说了算
科学抗癌的意义所在
环境卫生靠整治更靠素质
疫苗接种,并非个体之事
农民工职业病预防关口应前移
碘盐的困惑解开了没有
母乳喂养,要倡导更要支持系统
爱眼护眼,知识和行动一个都不能少
知识普及是血管健康的一道防线
有的错,永远都不能犯
生活方式病,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战胜肝炎,尚需努力
消除艾滋歧视,应从提高认知做起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应大力推广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附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纪实
——非常时期的非常记忆


大众传媒与健康传播要点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