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基于外部资产视角的考查:a foreign assets perspectiv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32962
  • 作      者:
    宋世方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宋世方,男,经济学博士,教授。长期从事国际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在《经济评论》、《经济学家》、《管理评论》、《国际贸易问题》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在国际经济学领域出版两部专著,主持完成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基金课题“贸易政策合作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研究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探讨中国金融市场改革政策的得失,从微观层面说明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层面探讨效率导向金融市场改革发展方向;研究金融市场运行的政策法规问题;以全球化背景,研究开放条件下金融市场发展的规律。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
  这就必须解决在国际收支差额分析中哪一方差额是决定因素的问题。然而哪一方是决定方并不是理论上可以解决的问题,它只能是分析问题的假设。任何一方的差额都可导致另一方数量相等、方向相反差额的产生。例如,贸易顺差必定积累对外权益(资本与金融项目逆差),而来自外部的权益(资本流人)无论表现为债权或股权,都要以获得资源为条件(贸易逆差),因为任何一国居民都不会在没有得到外部实际资源的情况下去承诺未来对国外居民的偿付义务。
  如果以经常项目差额决定资本项目差额为前提,资本与金融项目只是被动为之融资,则国际收支分析就是经常项目形成的分析。经常项目又是居民贸易收支选择的结果,所以贸易收支的解释就成为通过居民行为决策解释经常项目的逻辑起点。净出口是产出中未用于消费(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和投资的部分,或者理解为对需求按国内外分类后国内产出未被国内居民在消费或投资上使用的部分。
  净出口是最终产出中需求分解中的一项。在短期分析中,需求决定供给,净出口的变动导致最终产出在开放经济的乘数效应下发生变动,净出口变化是产出、消费变化的原因,具有外生性。在长期分析中,最终产出由生产能力决定,如果不考虑政府购买政策变量,最终产出如何分解为消费、投资与净出口,就依赖于考查这些变量变动关系的理论假设。消费者跨期选择理论就是基于消费者在有限期或无限期的效用最大化,在分析期内考查消费者在跨期预算约束下如何就各期消费进行选择的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表明,消费者在各期的借贷安排是基于跨期最优消费产生的本期产出与消费的差额。开放经济中,一个经济体居民的消费跨期安排不仅通过各期的储蓄以最优资本积累路径进行,而且还存在积累外部资产(或负债)以平衡各期消费的渠道,根据净出口的这种形成方式,净出口是一国居民跨期最优选择的结果。
  一、跨期分析基本原理
  跨期最优决策的基本思想是,当收入和消费是一个由不间断的期间构成的时间过程(收人流和消费流),消费者将在目前和未来的所有时期内安排其收入和消费,以使总效用达到最大。也就是说,人们安排自己的收入与消费时会在现在和未来的各个时期进行统筹,而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时间是人们生活的固有的本质属性,而效用则很难进行跨期转移——从本期消费获得的满足(效用)难以转移给下期,如此,则任何时期的效用都需要有来自当期消费的支撑。这也导致消费本身不可跨期积累——本期的消费不能作为下期消费继续产生满足感。当消费者从跨期角度考虑消费获得的满足(效用)时,可以通过合理的跨期消费安排实现跨期满足目标——跨期效用最大化。
  在不考虑投资和资本积累的经济中,如果消费者认为将本期收入的一部分用于下期消费更合适,他就会把当前收入的一部分进行储蓄;反之,当消费者认为将下期未实现的收入提前到本期消费更合适,他就会通过负债增加本期消费。各种金融制度的安排使消费者的跨期消费成为可能:本期只愿进行较少消费的消费者产生的剩余以储蓄形式通过金融媒介让渡给本期愿意通过负债进行较多消费的消费者。在同一个经济体内,一部分居民的储蓄如果与另一部分居民的负债恰好相等,则整个经济体在本期的收入与消费间保持着均衡;如果不相等,金融市场的价格——利率的变化将对储蓄与负债进行调节。
  ……
展开
目录
丛书总序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经常项目的演变与问题
第一节 经常项目:内容与意义
第二节 中国经常项目的演变——数据与事实
第三节 中国经常项目的特征和问题
附录1.1《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节选)
附录1.2 国际收支平衡表标准组成(《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

第二章 经常项目顺差是“失衡”吗?
第一节 经常项目平衡与失衡的判断标准
第二节 不同数量标准下的中国经常项目平衡状态
第三节 消费者跨期选择:原理与实质
第四节 基于跨期选择的经常项目解释——经常项目现值模型
第五节 经常项目的可持续性——合意性标准
第六节 同期贸易理论能解释经常项目差额吗?

第三章 中国经常项目的合意性检验
第一节 经常项目的合意性
第二节 中国经常项目的合意性检验
第三节 合意性的另一种检验——Feldstein-Horioka之谜的存在性

第四章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成因——基于现值模型的解释
第一节 基于跨期选择模型的经常项目分解
第二节 中国经常项目分解的检验
第三节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影响因素
附录4.1 基于跨期最优选择的经常项目分解式推导

第五章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的影响
第一节 “双顺差”是问题吗?——国际收支背景下双顺差原因考查
第二节 经常项目顺差对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的影响
第三节 经常项目顺差与人民币国际化目标可以兼容吗?
附录5.1 《银行办理结售汇业务管理办法》
附录5.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