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刘学勤医案选粹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26240
  • 作      者:
    刘学勤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对名医大家而言,医学犹如一门艺术,医家好比艺术家,而每一次成功的治疗、每一份具有代表性的医案都是一部近乎完美的“艺术品”。正是由于名师大家功底深厚、技法纯熟、构思精巧、匠心独运,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顽疾,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奇迹”。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学勤(1936年3月-),男,汉族,河南省开封市人,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二级教授。1994年至今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二、四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导师,开封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全国中医糖尿病和肝胆病重点专科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科专病建设工作委员会名誉会长等20余项兼职。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培养中医药人才贡献奖”、“河南省中医药终身成就奖”、河南省“德医双馨奖”、河南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开封市人民政府“中医药终身成就奖”、开封市劳模等40余项殊荣。
  刘学勤擅治心肺系和脾胃系疑难病证,尤擅治疗肝胆疾患,总结出肝热病论、肝病肠治论、肝中风论、肝胆病外治法、降酶十法、退黄八法、消胀五法、顽固性肝复水三阶段治法、攻补法纠正蛋白倒置及鼓胀治疗三原则等治疗方法。研制出强肝1-5号系列方药和乙肝胶囊、乙肝扶正胶囊、胆宁胶囊等。带教本科生、研究生和师承高徒,当以百计。获河南省中医
展开
内容介绍
  《刘学勤医案选粹》是从全国名老中医刘学勤教授的大量临证医案中,筛选、整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医案编辑而成。
  《刘学勤医案选粹》共分辨治特色、验案撷英、经典方医案、经验方医案四章,选录医案386则。经典方医案主要是指《伤寒论》《备急千金要方》《医林改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中医经典所载方剂治病的案例;经验方医案是指应用刘学勤教授通过临床总结、提炼而创立的方剂治病的案例,其中既有从古方化裁而来者,又有刘学勤教授自创之方。
  《刘学勤医案选粹》所载医案后均附有“按语”,概述、总结、分析了该案的特点、难点、辨证及用药特色,包括少数初治效果欠佳或治疗中病情反复,经重新辨证、调整治疗方案后终获佳效者。这些珍贵医案的收集、整理与总结分析,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刘教授的学术经验起到了抛砖引玉、画龙点睛的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刘学勤医案选粹》:
  一、合理辨证,力求“病”“证”相参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也是中医临床诊治特色的集中体现。在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中医中药尤能独辟蹊径,屡起沉疴,展现出东方传统文化冷静与深邃的底蕴。从医者欲达此境界,余主张应“病”“证”相参,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证”的概念和辨证论治的涵义。“证”是从整体出发,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各种材料综合分析,运用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理论和方法,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联系客观条件等相关因素对疾病进行“去粗求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推理、判断,进而综合归纳出当前疾病所处病理阶段的认识。“证”概括反映了疾病某一特定阶段的实质,“辨证”的过程就是通过四诊提炼“证”的过程。而“论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中医思维,把捕捉到的临床信息融会贯通于理法方药,并通过与病人的交流,确定治疗方案,随后共同战胜疾病,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可见,辨证论治的涵义就是通过中医特色理论思辨,决定相应治疗措施。其目的在于“论治”,根本立足点在于“治”。辨证论治虽不能概括为中医学的全部精华,但作为中医临床治疗的必然环节,被称为中医的临床特色是当之无愧的。
  其次,要树立纯粹的“中医辨证”思维。在每位中医人心中,辨证论治都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想真正运用它、用好它,却是何其难哉!大量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在临床上颇多行之有效的方法,都是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大体系之中。古人云“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医的生命力来自临床实践,这也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对于辨证论治在临床中的灵活运用,余总结了三个“不”:
  一是中医辨证不可“对号入座”,不能说西医某病就是中医某病,不进行辨证论治就直接套用某方。中医的特点尤其体现在诊断和治疗上,中医思维本着循证求因的方法,从分析局部病变的相互关系和症状的特点,从整体上认识疾病的本质。失掉这种思维,必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搞“对症治疗”,陷入“丢中医而存中药”的泥潭。目前西医已越来越认识到临床治疗中“整体观念”的重要性。作为杏林传人,我们更应当保持和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优势。在治疗上,中医学认为人乃万物之灵,用“天人相应”的观念,而采天地之灵一一中药,借助中药以偏纠偏的物质基础,来帮助人体扶助正气,调整机体阴阳气血的动态平衡,促进机体恢复健康,完全以“人”为本。所以中医在治疗西医诊断的肝炎时并不专治肝,治疗贫血也不专补血,治疗肾炎也不专治肾。如果见其病治其脏,一病一方,往往难以收到理想效果。
  二是不可单以西医病名作为治疗依据。不可遇高血压就想去降血压,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专想去升血小板,而是要参考这些病情,先确定中医的证,再确定治疗方药。
  三是不可“中药西用”,即沦为一个纯粹“开中药”的医生。现代药理学对中药的认识及取得的成果无疑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如果机械运用这些成果而“舍证从病”的话,那只能是形而上学的“中药西用”。
  最后,“辨证”的过程是运用理论思维的过程,离不开中医的基本理论。机械地把张仲景的“辨证候”变成在西医的病名之下“辨证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建立“病证结合”的新的临床思路才是正道。
  总之,中医学是一门治疗艺术,她包涵着五千年历史的沉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实疗效,临床实实在在的疗效是中医不被取消的基础,是中医学面对各种压力的“底线”。余坚信“中医学打而不倒,靠的就是治病有效”,余素以仲景之言“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而自勉,深思之而笃行之,研其理,用其要,取其精,显其效,乃余之所求。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辨治特色之“四字真言”
第一节 理——辨证与循证结合
一、合理辨证,力求“病”“证”相参
二、践行循证,临床、科研并进
三、“辨”“循”结合,发展现代中医
第二节 法——主症与次症兼顾
第三节 方——经典与现代统-
第四节 药——经验与理论并蓄

第二章 验案撷英
第一节 肺系病证
一、感冒
二、咳嗽
三、肺胀
四、哮喘
五、鼻鼽
六、鼻渊
七、悬饮
第二节 心系病证
一、心悸
一、胸痹
三、不寐
四、多寐
五、癫痫
六、狂证
第三节 脾胃系病证
一、胃痞
一、胃痛
三、吐酸
四、呃逆
五、呕吐
六、纳呆
七、腹痛
八、泄泻
九、痢疾
十、便秘
十一、二便失禁
十二、口疮
第四节 肝胆系病证
一、胁痛
一、肝著
三、黄疸
四、肝积
五、肝癖
……

第三章 经典方医案
第四章 经验方医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