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工艺美术史》:
三是马具类,如青铜制作的马衔、马镖、青铜铃、青铜节约、青铜辕饰、青铜杆头饰、青铜马面饰、青铜当卢、青铜车軎、青铜穿带饰等。
四是装饰品类,有各种青铜牌饰、青铜泡饰、青铜头饰、青铜腰饰、青铜带饰、青铜带扣、青铜垂饰、青铜联珠饰等。(见附录,表四)
金银材质的造型器物,也是青铜时代手工艺品的新型器物种类。
匈奴人手工艺品中的黄金饰品是引人注目的,不但种类丰富齐全,而且做工精美造型夸张,使人们很难想象这个酷爱征伐的游牧民族居然有如此的审美品位。而且,其时展现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匈奴与东胡的金银制品,从发掘出土的实物来看,多是首饰及马具的装饰构件,而金银制器皿极少见。匈奴人与东胡人的金银饰品,其造型题材多与牧人们的狩猎游牧生活关系密切,是各种动物的形象,特别是猛兽撕咬的形象,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且工艺技法并不单一,包含了金属加工工艺的范铸、锤鲽、抽丝、镌镂、掐丝、镶嵌、编累等多种金银器加工工艺。那么,这种精湛的金属加工工艺源自何处?何以在中国北方草原上大行其道,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加以证实。从蒙古高原的南缘,今陕西省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发掘出土的匈奴墓葬中的随葬品最有代表性,尤其是有着夸张大角的鹿形怪兽,粗大蜷曲的鹿角和纤细灵巧的兽身形成鲜明的对照,草原上野生动物生命的力量和紧张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匈奴人对于黄金饰品的喜爱,抑或缘于他们对这种黄色金属的粗浅认识。以我们今天的知识而论,金实际上是一种质地细密的金属材料,通常的金,熔点为1063℃左右,一般的有机酸不能腐蚀它,在空气中也不氧化,且色泽鲜亮,做饰品最为合适。
除去青铜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准性器物代表外,石器、陶器与骨器的制作及使用,依然沿着它发展的惯性延续。
石器,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先民们一直使用的器物,不论生产生活用具还是武器。至青铜时代,中国北方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先民们,对于各种石料的选择更为精细,发掘出土的墓葬中,已经出现了绿松石、玛瑙等珍贵石料制作的装饰物。
陶器的使用,一直在中国北方草原上并未中断,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所谓铜石并用时代,在中国北方草原发掘出土的文化遗址中,常能看到造型各异的陶器出土。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井沟子青铜文化遗址,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陶制品,质地多为夹砂陶。形制有带领罐、叠唇罐、夹砂壶、陶轮及三足鬲和四足鬲等。
骨角器在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日常器物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有关这一点,有位于西拉木伦河北面、属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的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井沟子青铜时代文化遗址,发掘出土的“骨器中的梭形或长方形骨扣、长铤骨镞、骨镳、弓弭”,可提供这个方面的实物证据。而且,大量出土的墓葬中之殉葬的牲畜,也从一个侧面旁证了其时的中国北方草原地区,各游牧部族已经大量驯养各种动物的事实。
在中国北方草原上发掘出土的青铜时代的墓葬遗址中,凡有骨角器出土,以骨镞的数量居多,其余如骨镳、弓弭、骨匕、骨锥、角锥、骨针、骨钩、骨环、骨梳、骨管、骨扣、骨纺轮、骨别子、雕花骨片等,亦多有发现。其他如蛤蚌质地的饰品,也有不少。被制作成贝形蚌饰和箕形蛤饰,上有穿孔,当为穿挂之饰物。也发现用蚌类的壳儿,制作的工具,如蚌刀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