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温病学派医案.二,叶桂.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22754
  • 作      者:
    李成文,张跃红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温病学派是研究外感温热病的病因病机、传变规律及防治方法的一个学术流派。叶桂是温病学派之集大成者,提出了以卫气营血为纲的证治体系,使外感温热病彻底摆脱了《伤寒论》的束缚而有了独立的辨治体系。其在内伤杂病方面亦有所发明创见,如创立了胃阴学说、久病入络理论等。
  叶氏不仅理论造诣颇高,临床经验也十分丰富,有不少医案经其门人整理而流传于世。《中医古籍医案辑成'学术流派医案系列》中收录叶桂医案于“温病学派医案”中,并分为上、中、下三册。前两册为内科医案,第三册是妇、儿、外、五官等医案。本书为中册,从叶氏的多部著作中摘录了内科中肝胆、肾系、气血津液、肢体经络医案。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医古籍医案辑成10 学术流派医案系列:温病学派医案(二)》:
  炒熟桃仁、青葱管、炒黑芝麻、当归须、桑叶、冬葵子。(《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杂症》)
  徐,十四岁。幼冲多六气之扰,少七情之伤,痛在下焦肢末,初痛必系寒湿痹阻于经络之中,方书谓为寒为痛,为湿为肿。砭刺疏通,引动脉中之气血,原得小效。寒湿邪气属阴,久蓄不得解散,蒸腐血液,变热成脓,附骨痈疡,久而精神日惫,理必延为漏危矣。三年宿病,寒暑迭更,邪必涣解,此为损症。凡女子二七而天癸至,谓体阴用阳也。昔因客气而致病,再因痛伤,已损及真气,诸症所称难状痼疾矣。今倏热蒸蒸,喉燥呛咳,纳食日减,乃损至精髓,草木攻邪,日加剥祈。参菩养气,难充形质。投药必不见长,无治病成法可遵。盖以有情之虚,养非气味之乘,强望胃纳扶持,至春回寒谷,再议丸方。身体热蒸多呛火升,用糯稻根须,漂、洗洁,阴干,两许煎汤。服此能退阴分燔灼之热。种植以来,不见天日,得水土之养,清而不克之药。人参非助热之药,《本草》云:阴中之阳,其气主升,故不宜单用。食少易热,咳呛,芪术归地,皆为壅滞。以人乳旋成粉,和参末捏作钱许小丸,俾濡养血中之气。藉人身之生气,胃气略好,当与景岳一气丹,制膏与服,中有红铅一味,世间无有真者,以真坎气二十四枚代之,合乎二十四气以默运耳。(《叶氏医案存真·卷二》)
  徐,五二。左指胀痛引肩,男子血虚风动,病在肝,形脉不足。以柔药温养。
  制首乌、拘杞子、归身、三角胡麻、菊花炭、柏子仁、刺蒺藜、桑枝膏丸。(《临证指南医案·卷八》)
  徐。迩日天令骤冷,诊左脉忽现芤涩,痛时筋挛,绕掣耳后。此营虚脉络失养,风动筋急。前法清络凉剂不应,营虚不受辛寒。仿东垣舒筋汤意。
  当归、生黄、片姜黄、桂枝、防风、生於术,煎药化活络丹一丸。(《临证指南医案·卷八》)
  许,二一。痛为脉络中气血不和,医当分经别络。肝肾下病,必留连及奇经八脉。不知此旨,宜乎无功。
  鹿角霜、桑寄生、杞子、当归、沙苑、白薇、川石斛、生杜仲。
  华玉堂按: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夫心主君火,自当从热而论,然此乃但言疮耳。若疡科之或痈或疽,则有阴有阳,不可但执热而论矣。又如“举痛论”中所言十四条,惟热留小肠一条则主乎热,余皆主乎寒客。故诸痛之症,大凡因于寒者,十之七八,因于热者,不过十之二三而已。如欲辨其寒热,但审其痛处,或喜寒恶热,或喜热恶寒,斯可得其情矣。至于气血虚实之治,古人总以一通字立法,已属尽善。此通字,勿误认为攻下通利讲解,所谓通其气血则不痛是也。然必辨其在气分与血分之殊。在气分者,但行其气,不必病轻药重,攻动其血。在血分者,则必兼乎气治,所谓气行则血随之是也。若症之实者,气滞血凝,通其气而散其血则愈。症之虚者,气馁不能充运,血衰不能滋荣,治当养气补血,而兼寓通于补,此乃概言其大纲耳。若夫诸痛之症,头绪甚繁。内因七情之伤,必先脏腑而后达于肌躯。外因六气之感,必先肌躯而后人于脏腑,此必然之理也。在内者考内景图,在外者观经络图。
  ……
展开
目录
叶桂(中)
内科医案
胁痛
胁胀
黄疸
瘢瘕积聚
鼓胀
头痛
头胀
头重
眩晕
中风
肝风
肝火亢盛
肝厥
脱证
郁证
水肿
淋证
白浊
癃闭
遗尿
小便不利
关格
阳痿
阳强
遗精
滑精
旱泄
血证
痰饮
消渴
口渴
口干
虚劳
汗证
痹证
痉证
痿证
腰痛(腰酸)
痛证
麻木
虫证
疟病
附录 方剂组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