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生中医养生文丛(第二辑)》:
(2)气血为本的养生思想
《太平圣惠方》“食治论”中将精气和血气视为养生的根本所在,开篇即讲“以资血气”的重要性,在二十八方中也多次强调血气的作用。如在分析风邪癫痫时,指出“夫风邪癫痫者,由血气虚,风邪人于阴经故也。”(卷第九十六·食治风邪癫痫诸方)。在分析痢疾时,指出“夫一切痢者,由荣卫不足,肠胃虚冷,冷热之气乘虚入胃,客于肠间,肠虚即泄也”(卷第九十六·食治一切痢疾诸方)。在分析眼痛时,指出“腑脏劳伤,血气俱虚,不能荣养于目,故目暗也”(卷第九十七·食治眼痛诸方)。在论述虚损赢瘦时,专门指出“夫气血者,荣养其身也,虚损之人,精液萎竭,气血虚弱,不能充盛肌肤,故令赢瘦”(卷第九十七·食治虚损赢瘦诸方)。由此种种可见,补足血气、荣养其身在食治论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所以在食治论中对能够补足血气的食物多有推崇,如多个方子中都强调粳米、豆豉、羊肉等补足血气食物的运用。
(3)饮食有节的养生思想
《太平圣惠方》中,在宋太宗的总序中即指出“贪其嗜欲”的危害。在“食治论”诸方中,对控制贪欲、饮食有度多有提及,视之为众多疾病的根源。如在分析“瘠渴”证候时,指出嗜食“咸物炙”以及“饮酒过度”都是根源所在。并且专门指出,酒性酷热,饮啖无度,纵使“金丹玉粒亦不可救矣”(卷第九十六·食治三诸方)。在分析“霍乱”证候时,指出其根源也是“皆由饱食豚脍,复啖乳酪、海陆百品”所致(卷第九十六·食治霍乱诸方)。
饮食有节历来为中医养生学所强调。早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即有强调:“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讲究的是饮食有节的养生态度。因此,饮食有度,控制大吃大喝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国人做菜的方式应有所改变,要如中医开药,讲究意会,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物理区间里,以保证做菜的正常和食量的节制。
(4)简便易行的养生思想
《太平圣惠方》的一个宗旨就是为天下百姓所众知,以祛除巫术,保民健康。蔡襄在做福州知府时,曾经把《太平圣惠方》誊载于版,列于衙门口两侧供民众学习。“食治论”中的方子大都用料简单,便于百姓就地取材。
根据学者的统计,所用排名最靠前的食物主要有粳米、生姜、葱白、豆豉、蜜、小麦、鸡子等,肉类则是以羊肉居多,均出现20次以上。相比之下,较为昂贵的鹿血、鹿髓、熊肉、野驼脂等仅出现1次。在二十八方中,有些方子非常简易,譬如治疗咳嗽的方子中有用砂糖熬治生姜,就粳米粥服用的,在治痔疮的方子中有用市面买的赤饼就芫荽蘸醋食用的方子,简单易行,能够为百姓日常随时使用。同时,在食治的服用方法方面也科学简单。比如诸方中粥、汁、羹、汤服用的共占到约七成,其中喝粥方式服用的有153次。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