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张学文临证心得手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764209
  • 作      者:
    张学文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国医大师亲笔真传系列:张学文临证心得手记》较为系统地洪了张学文教授潜心钻研中医药理论所积累的主要观点和经验,经如温热病的扫毒致病说、瘀热病理说和寒温统一观;急症中的活血化瘀观、毒瘀交挟论、清脑通络论;疑难杂病中关于脑病气血阴阳论、益气活血论、颅脑水瘀论等等。书中还整理了各种典型疑难大证病案百余例,充分反映了张教授融贯古今、巧辨精思、选方择药之匠心。其他如老药新用、新方立意等方面亦有不少独到和精辟的见解。文中颇多创新和求索。这些观点无疑对宏扬医理、解析疑难、启迪后学大有裨益。
展开
精彩书摘
  张仲景在《伤寒论·太阳篇》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又云:“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两条所论病机俱为太阳经热,不从表散,内传于里,与血相搏,结于下焦少腹部位,而成蓄血病证。其“乃可攻之,下血乃愈”,是对蓄血证治法及预后的精确论述,所拟桃核承气、抵当汤、抵当丸等活血逐瘀,荡涤瘀热之方,经历代沿用,至今为人推崇。
  唐代孙思邈认为:伤寒及温病,邪在卫表,应发汗而不汗之,邪热失于外散,内迫营血,可导致鼻衄,吐血;热血相结可形成“蓄血”、“瘀血”,主张用犀角地黄汤凉血消瘀以治之。突破了张仲景治疗蓄血的下瘀血法,其干金犀角散、犀角地黄汤又成为治疗温病热人营血之名方。
  金元张子和治病的主导思想是“贵流不贵滞”,除常用活血法治疗“血积”外,并提出:血虽有奉养全身之功,但热血壅滞,则反为病,当以《内经》“血实宜决之”的原则,放出其血,使血热清而血行畅的出血疗法。此对于上部血行壅滞,属热郁血瘀之目肿喉痹,或毒瘀内结之多种病证等,每每施用,且有良效。朱丹溪提出“血受湿热,久必凝浊”的见解,从而为热性病湿热致瘀的理论奠定了基础。
  明代·吴又可对温疫病中运用活血化瘀法的理论作了不少的发挥。如《温疫论·蓄血》篇云:“大小便蓄血,便血,不论伤寒时疫,尽因失下,邪热久羁,无由以泄,血为热搏,留于经络,败为紫血,溢于肠胃,腐为黑血。”并提出“表里壅闭,郁而为黄,热更不泄,搏血为瘀,凡热经气不郁,不致发黄,热不干血分,不致蓄血”的观点。在治疗上吴氏除选用桃仁承气汤、犀角地黄汤、抵当汤外,创制了三甲散。方中鳖甲、龟甲、穿山甲、当归活血通络,并选磨虫引诸药人血脉搜邪祛瘀,立意新颖,成为温病后期,余热入络,与血相搏,胶固难解证的历验之方。
  叶天士对温病进入血分的论治,总则为“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药物是也”。一个“散”字,画龙点睛,意指凉血而莫忘活血之法。叶氏认为素有瘀血之人,感受温热之邪,尤可导致热瘀血结证,舌色必紫而黯,扪之潮润,当加散血之品如琥珀、丹参、桃仁、丹皮等,这是叶氏长期临床经验的总结。
  柳宝诒在《温热逢源》中告诫说,对于热入营血.迫血外溢之出血证,不能只图凉血止血,“以致血虽止,而上则留瘀在络,下则留瘀在肠,甚至留瘀化热”。
  ……
展开
目录
外感温热病篇
温热病的基本特点及卫气营血辨证在临床中的应用
谈谈温病卫分证辨治中的几个问题
略论汗法和下法的临床应用体会
试论温病中“毒”的概念及其临床意义
《千金方》清热解毒法初探
试论活血化瘀法治疗温热病
寒温关系纵横谈
活血化瘀法在外感及杂病中的应用心得
再论活血化瘀法在热性病中的应用
试论温病厥证的辨治
流行性出血热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近况

急症疑难病篇
加强中医治疗急症研究促进中医学术发展
中医内科急症发展简况及治疗
《千金方》论治内科急症初探
略论刘守真对中医内科急症的贡献
《景岳全书》论治内科急症初探
辨治中风病的思路与方法
中风先兆证发病规律的研究
中风先兆证及清脑通络片的理论、临床、实验研究
论“痰”在中风发病及治疗中的意义
“虚、瘀、风”与中风之关系
通脉舒络液治疗脑血栓形成110例临床观察
中风痴呆证治探讨
活血化瘀法及其临床体会
瘀证辨治纲要
活血化瘀法中几个问题小议
略论《千金方》的瘀血证治
《傅青主女科》扶正化瘀的学术观点探讨
益气活血法抗衰老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浅谈补阳还五汤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疑难病概论
疑难病病因探源及治疗对策
浅谈治疗疑难病证的思路与方法
试论脑脏生理之气血阴阳
脑病证治概论
“颅脑水瘀”理论初探
水瘀交结,脑窍闭塞证治体会
热病急症中之“毒瘀交挟”论
休克的中医辨治体会
破伤风的中医防治
小儿脑积水的中医辨治体会

医话及医案篇
医话
辛香开胃与甘寒滋胃
效不更方与效必更方
怪病多痰与怪病多瘀
读《药王孙思邈》
医案
浮肿(慢性肾炎)
眩晕兼脏躁(链霉素中毒)
浮肿(血管神经性水肿)
眩晕(高血压病)
浮肿(肾积水)
眩晕(高血压)
眩晕(美尼尔综合征)
心悸(风湿性心脏病)
眩晕(原发性高血压)
心悸(病毒性心肌炎)
……
中药及验方篇
附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