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框架与适度水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70092
  • 作      者:
    穆怀中,沈毅等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穆怀中,博士,教授,辽宁大学副校长,人口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全国社会保障领域知名专家,辽宁省重点学科“社会保障”学科带头人,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指导委员会指导组成员。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辽宁省优秀专家、获评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奖,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带头人。多次担任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管理学科评审专家。穆怀中教授长期从事国民经济收入分配、人口与社会保障、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创建理论主要包括: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社会保障梯度对接理论、三次分配中的生存公平理论、二元福利差及其养老补偿理论等。
  
  沈毅,博士,毕业于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现为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公共与社会管理教研部讲师。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框架与适度水平》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09&ZD023)“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研究”的研究成果,通过全国20个省区市问卷调查、经济计量模型与数理统计等现代研究方法,跟踪分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运行状况,深刻揭示了二元经济福利差距的根源及其养老生命周期补偿的规律,系统提出了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框架以及保持适度水平发展的策略。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框架与适度水平》:
  农村养老保险核心制度体系包含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土地养老、家庭养老及社会救助养老,与其对应的表现形式分别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土地养老、子女养老、低保及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等,其中土地养老和子女养老的外在表征为隐性保障。这一隐性保障主要体现在土地收益保障和家庭子女供养,农民通过把土地经营权让渡给自己的子女或他人,以土地租金(或土地收益)的形式来补充社会养老金和其他财产的不足。因此,有无子女供养和有无土地两序列成为农民分化的显著特征。无土地的农民与有土地的农民相比,少了一道源自土地经营收益的养老保障安全网;无子女的农民与有子女的农民相比,少了子女供养的养老保障基础。因此,要按照生存公平原则对农村无土地农民和无子女农民实施社会养老与社会救助联动,以解决农民养老的分化问题,这也带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其他社保项目协调对接在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上的分化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其他社保项目协调对接机制的基本框架正是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依据农村老年人分化的I(无子女、无土地)、Ⅱ(无子女、有土地)、Ⅲ(有子女、无土地)和Ⅳ(有子女、有土地)四种类型来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其他社保项目的适度性协调对接机制,实行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推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水平朝着养老保险适度区间发展。
  (二)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内部协调对接的实现路径
  基于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其他社会保障项目协调对接的基本框架,确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农村其他社保项目协调对接的路径,是以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为主线,以提升农村养老保险水平为重点,按“初始期、过渡期、目标期”三步走战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协调对接的长效运行机制,具体推进路径如下。
  初始阶段(2012-2020年),这一阶段应大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依据农村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确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土地养老、子女养老、低保、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联合给付的方式,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过渡阶段(2021~2030年),经过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对接与整合,构筑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新型制度框架。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制度转孪,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整合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依据城市和农村养老保险水平的适度下限与上限,确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与土地养老、子女养老联合给付的方式,由于低保、计生家庭奖励扶助金的联合给付可能超过适度上限,所以重点在于确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的给付。
  目标阶段(2031年-2050年),全面建立全民共享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一阶段是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高级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基础养老金,农民的异质化程度大大减弱,养老保障水平达到适度区间。
  随着中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国农民的经济地位和阶级性质也发生着变化,因此出现了农民分化现象。根据土地经营权的占有性质,可将农民分为有土地和无土地两序列;根据农民拥有子女数量的不同,分为有子女(多子女、独子女)和无子女两个序列。结合农民有土地和无土地两序列分化,可将中国农民分为四种情况:一是有子女和有土地序列的农民;二是有子女和无土地序列的农民;三是无子女和有土地序列的农民;四是无子女和无土地序列的农民。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基本理论
一 养老保险生存公平与劳动公平理论
二 城乡二元工农劳动福利差理论
三 农民养老保险生命周期补偿理论
四 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理论

第二章 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总体框架及适度水平
一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总体框架
二 农村养老保险体系适度水平
三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对提高全国养老保险水平的作用
四 农村养老保险水平对提高全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作用

第三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一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功能定位与目标模式
二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筹资与给付的国际经验
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给付
四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筹资

第四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一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功能定位与目标模式
二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给付
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缴费
四 基于目标替代率的个人账户缴费水平分析

第五章 农村土地养老、子女养老及社会救助辅助养老保障
一 农村土地养老、子女养老及社会救助养老的基本框架及功能分析
二 农村土地养老保障
三 农村子女养老保障
四 农村社会救助养老保障

第六章 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协调对接
一 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内部协调对接
二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养老保险协调对接
三 城乡养老保险未来的统筹对接

第七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支付水平
一 农村养老保险财政支出适度水平
二 农民基础养老金财政支出水平
三 农民个人账户财政支出水平
四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社会救助联合给付财政支出总水平

第八章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应 
一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民养老效应
二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三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拉动农村居民消费的效应
四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劳动力市场整合与就业效应

第九章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及提高水平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二 不断优化基础养老金筹集与给付模式并提高水平
三 建立个人账户参保缴费与给付的长效机制
四 发挥土地养老、子女养老和社会救助的辅助养老作用
五 实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协调对接
六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并建立合理的分担机制
七 加快农村养老保险管理运行体系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