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内核与张力》:
文化资本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个体性,具体的资本是转换成个人有机组成的外来财富,是转换成个人习性的外来财富,文化资本和金钱、产权及荣誉的区别是,它无法通过馈赠、买卖和交换进行当下的传承,而只能内化为组织的个性,如文化习性、文化品位,进而影响、规范、激励、引导组织成员的行为;二是无意识性,人们往往是在无意识中获得文化资本的,并不一定需要经过精心的策划;三是独特性,文化资本是历史活动的产物,由于传承和获取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它以其客观化的形式表现出一个独立的、连续的世界的所有表象。因此,文化资本比经济资本带有更多的隐秘色彩,被作为一种符号资本而起作用,是一种合法的能力、一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权威。
三、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的关系
资源并不等于资本。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文化资源是文化资本的基础、前提、来源,文化资本是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市场化的结果和价值体现。
文化资源必须进行投资或者改造才能变成一种形式的文化资本。并不是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可以转变为文化资本。文化资源只有进入现实公共文化生活和现实文化生产之中,才具有转化为文化资本的可能性、现实性,也才可能使文化资源经过生产转化过程、管理经营过程,而具有持续的开发价值和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例如《红楼梦》里所描绘的荣宁二府繁华别致的园林景致和庭院陈设,原本只是大户人家所积累的、可观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资源,如果在现实中打开门户,对外开放,供游客观赏,那就转化为文化资本。不仅仅是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也可以通过转化为文化资源,进而转换为文化资本。例如,富裕阶级把经济资本投资于培养后代的儒雅气度、诗书修养,积累具体化形态的文化资本;或者以物质形态的书画、文化珍藏品传递文化资本等。
文化资本是通过对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所形成的文化生产、文化服务,以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的积累及其形态。它一方面以文化积累和财富的形式,直接生产出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文化产品和财富;另一方面以智力投入、创新创意的形式融人生产过程之中,获得超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物化形态的体验附加值、审美附加值、知识附加值、科技附加值等文化附加值。这里所说的文化产品“既可以表现出物质性的一面,也可以表现出符号性的一面。在物质性方面,文化产品预先假定了经济资本;而在符号性方面,文化产品则预先假定了文化资本。”
第二节文化资源的价值要素与保护
文化资源的价值一般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这是文化资源最为显著的价值本体,表明了这种资源的社会性和人类活动赋予资源的深厚的价值,这是文化资源之所以区别于其他资源的本质;二是文化资源的时间价值,这主要指文化资源形成的历史久远性、文化资源的稀缺性、文化资源生成年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和可替代性,还包括文化资源的复制和传承能力;三是文化资源的消费价值,文化资源传承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力,就是其消费性。文化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公众的文化消费导向就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这也是文化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又一个重要标志。文化消费具有物质消费不可替代的功能取向,包括信仰、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习俗、家族、风尚等方面的功能,更多地依托文化产品的消费。
一、文化资源的价值要素特征
文化资源集中地浓缩了资源的特征和基本属性,显著地包含了自然资源及由此衍生的资源特征,文化资源不同于一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或其他可具象的资源,其关键特征就是资源的内生性,具有更为强烈的主观意志,凝结了人类优秀文化和传统品质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受到破坏便难以为继,在生产中不能以经济资本所显现出的消耗方式而被消耗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