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融发展与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77618
  • 作      者:
    刘广瑞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金融发展与公司投资效率研究》以研究问题为创新导向,采用创新点写作模式来组织各个论证章节,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发展动态分析归纳出不完美市场下三大派别的企业投资理论,即信息不对称下公司投资效率理论、代理理论下公司投资效率理论和信息不对称与代理冲突双重影响下公司投资效率理论;其次,在结合中国的金融发展和投资决策的制度背景下,通过理论分析金融发展与公司投资效率的关系来拓展三大派别的企业投资理论,建立金融发展与公司投资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再次,分别论证信息不对称下金融发展与公司投资效率的关系、代理理论下金融发展与公司投资效率的关系、信息不对称与代理冲突双重影响下金融发展与公司投资效率的关系三个科学问题;最后,得到一些创新的结论。
展开
精彩书摘
  《金融发展与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4.终极控制人属性与投资效率。Albuquerue和Ang(2008)认为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控股股东就有机会追求私人利益,在投资者保护较弱的国家,控股股东有更大的激励进行过度投资。Pindado、Requejo和delaTorre(2011)发现家族控制的企业有较低的投资一现金流敏感度。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所有权结构大多是股权分散,主要代理问题是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而终极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并不多见,所以这类文献不多。
  由于我国特殊制度背景,国有上市公司占有绝大多数,研究国家作为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影响的文献较多,也有研究民营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终极控制人为国家的主要研究结论有两种:一是终极控制人为国家的国有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倾向(张敏、吴联生和王亚平,2010)。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梅丹(2009)认为直接的政府干预及内部人控制产生的预算软约束都是导致国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直接成因。而张洪辉和王宗军(2010)认为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其公共目标,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干预而导致过度投资。国有控股公司的过度投资并没有表现出自由现金流假说的投资一现金流的敏感性,债务也没有约束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不一定是因为代理问题引起的。二是终极控制人为地方政府的上市公司比终极控制人为中央政府的上市公司有更严重的过度投资倾向。研究证据如下:安灵、刘星和白艺昕(2008)认为相对于中央直属上市公司,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过度投资倾向。程仲呜、夏新平和余明桂(2008)研究也发现,由于地方政府的干预,从而导致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仅有微弱的证据表明政府干预与投资不足呈正相关关系。辛清泉、郑国坚和杨德明(2007)研究发现,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而言,公司集团的效率促进作用相对有限,但其价值损害效应却最为强烈。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辛清泉、林斌和王彦超(2007)认为是由于薪酬契约失效的原因;而唐雪松、周晓苏和马如静(2010)认为为了实现本地区GDP增长,地方政府干预国有企业投资,从而导致过度投资。在市场化进程越慢的地区,政府干预国有企业而导致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现象越严重。
  终极控制人为自然人的主要研究结论:自然人集团控股的投资一现金流敏感度高于国有集团控股(邬国梅,2009)。王立清、杨宝臣和刘静(2011)发现,当地的地方政府、中央公司和异地的地方政府对民营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活动没有显著影响。当地的地方政府干预对民营上市公司投资不足没有显著影响,而中央公司和异地的地方政府对民营上市公司投资不足有显著影响。
  张敏、吴联生和王亚平(2010)认为终极控制人为自然人和政府都存在过度投资倾向,亏损的民营公司投资比盈利的民营公司投资更为激进,盈利的国有公司投资比亏损的国有公司投资更为激进,盈利国有公司和亏损民营公司的过度投资均对公司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
  刘星、安灵和郝颖(2010)认为控制权私有收益是终极控制人进行过度投资的根本原因。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利益主导下的投资行为与控制权私有收益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这在市县级控制上市公司和非政府控制上市公司中尤为明显,而控制权私有收益并不是中央政府所属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在投资决策时的重要决策变量。公司生产部门的低效性引发了经营者通过攫取私利增加收益选择权的动机;在国有股权虚置和内部人控制的治理结构下,实际控制人和部门经营者私利的一致性、股权激励机制的弱效性以及薪酬管制的制度刚性,使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更多地采用融资资金对经营者攫取私利的收益选择权进行补偿,引发了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目前的文献都说明了终极控制人属性对过度投资有影响,但都忽略了金融发展影响公司投资效率的作用。
  ……
展开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二章 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我国金融发展与投资的制度背景
第二节  金融发展与公司投资效率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 信息不对称影响下金融发展与投资不足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五节  研究结论

第四章 代理冲突影响下金融发展与过度投资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五节  研究结论

第五章 “双重影响”下金融发展与公司投资效率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文献回顾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五节  研究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附录
附录A:每年地区金融发展的指数
附录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