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样本测试与音频还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3048528
  • 作      者:
    王雨桑著
  • 出 版 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王雨桑,男,音乐学(音乐科技方向)博上、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奥地利国家音响档案馆访问学者,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音频工程实验室主任,音乐科技系教师,硕士生导师。在《音乐研究》、《音乐艺术》、《人民音乐》、《艺术科技》、《世界专业音响与灯光》、《音响技术》、《电声技术》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译文、报告等10余篇(近7万字),曾获首都师范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2009年),2003年至2004年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合作《中国传统音乐“濒危音响档案数字化”》项目,成功开展了UNESC0“‘世界的记忆’名录——7000小时中国传统音乐音响档案”的修复和数字化工程,获奥地利国家音响档案馆及“国际音响及音像档案馆协会”(1AsA)技术委员会专家签署颁发的音频档案文献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认证。
展开
内容介绍
  《创新音乐研究文丛: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样本测试与音频还原》是对磁性钢丝录音载体进行以音频信息还原为主要目标的一项音频应用技术研究。研究的对象为我国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中期,应用磁性钢丝录音技术采录并遗存下来的音乐音响档案。
  作为世界磁性录音技术早期发展阶段的钢丝录音,退出实际应用舞台,距今已逾半个世纪。面对绝大部分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处于濒危境地的我国钢丝录音音乐音响档案,本课题的研究,遵循国际音响及音像档案馆协会技术委员会制订的《IASATC-03音频遗产保护:道德规范、原则和保存策略》(2005年11月第三版),首先进行研究对象载体材质样本的理化特性测试;然后,在对其理化特性至今是否依然保持完整、是否具备音频还原的可能性做出回答的基础上,开展钢丝录音音频信息还原工艺的实验研究。
  《创新音乐研究文丛: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样本测试与音频还原》由引言、三个主体部分及结语组成。
  引言:首先对《创新音乐研究文丛: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样本测试与音频还原》的研究对象、内容与目标作了界定,论述了钢丝录音技术应用与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姻缘关系,然后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先期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阐述,并概略介绍了本研究的设计方案、研究进程安排、主要研究方法及全书主体部分的大致结构。
  第一部分:通过对世界磁性钢丝录音技术发展、应用轨迹的历史追溯,以及对我国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史和钢丝录音技术开发、应用情况的历史检索和个案追踪,探寻磁性钢丝录音技术的兴衰与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之间历史时空渊源关系的特殊性与必然性,进而探索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载体可能归属的材质类型(即纯碳钢录音钢丝、“420”不锈钢钢丝、18/8不锈钢录音钢丝、电镀黄铜录音钢丝等四种),以及音频还原“客观地选择还音参数”所须依据的“特定历史格式”钢丝录音设备的品牌、机型(即美国韦伯斯特·芝加哥80一1、288—1两种型号的钢丝录音机及国产钟声牌钢丝录音机)。同时通过实地调研和考察,了解本课题研究对象及其录制设备在我国的现存状况。
  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载体样本理化特性的测试分析,确认对这批档案进行音频信息还原、修复的基础——档案载体“物理及化学特性的完整性”,并对影响钢丝录音音响档案音频还原品质的载体样本物理磁特性的多样性,作了辨析。样本主要金属成分含量测试结果显示:《创新音乐研究文丛: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样本测试与音频还原》重点考察的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载体品种(品牌)中90%的材质类型为18/8铬镍不锈钢,它们的化学特性至今仍然保持完整;样本主要物理磁特性参量测试结果显示:这批音响档案载体的物理磁特性完全符合铁磁性材料作为音频信息记录及保存介质材料的基本条件。因此可以说,这批音响档案载体的理化特性至今依然保持完整,具备进行音频信息还原的可能性。
  第三部分:为达到“最佳信号重放”的目标,将音频还原实验研究的重点,锁定在“还原设备”和“还音参数”两大方面,并据此展开了一系列录音工艺学实验研究,包括自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一年间,笔者在维也纳大学音乐学研究所、奥地利科学院国家音响档案馆及声学研究所、维也纳技术大学等国外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与奥方专家一起进行的探索钢丝录音原型机修复及音频测量方法的实验研究。回国后终于独立构建起适应我国钢丝录音音响档案载体特性的音频还原实验平台,实验测定音频还原实验平台所应具备的还音频率补偿特性,并将其移植到该系统中,从而突破制约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音频还原的技术“瓶颈”。经过对还音参数的音频测试和对比分析,该实验平台主要电声性能指标,均远远超过原型机还音通路,完全满足直径0.004英寸、设计运行速度2英尺/秒的18/8镍铬不锈钢磁性录音钢丝音频记录信息完整还原的电声性能技术要求。
  结语:回顾归纳了实现《创新音乐研究文丛: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样本测试与音频还原》研究目标的设计思路,总结提炼出本研究取得的三项主要成果和与此关联的研究收获,客观分析了本研究尚存在的局限,并对其中一些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重要问题,作了前瞻陛的提示。
  《创新音乐研究文丛: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样本测试与音频还原》的研究,是在与钢丝录音音响档案保护技术相关的国际标准、专业音频行业标准缺失,而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音响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工作又迫切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的。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从钢丝录音音响档案载体材质类型及理化特性完整性的技术鉴定,到音频还原平台的构建、还音性能指标的测试和对比分析,消减了关键性的技术障碍,填补了国内磁性钢丝录音档案技术鉴定及音频信息还原方法、策略的空白,具有原创性,对于磁性钢丝录音历史文献保护和音频档案修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也为现行音响档案保护国际标准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提供了有关钢丝录音音响档案保护的实际案例及相应的操作方法和策略。
展开
精彩书摘
  《创新音乐研究文丛: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样本测试与音频还原》:
  它大大提高了磁性钢丝录音信号的质量(信号动态范围超过40分贝、高频响应达到6000赫兹以上),标志着磁性钢丝录音技术的成熟。改良的组合磁头、更优质的钢丝以及交流偏磁技术,都为制造更轻、更紧凑且具有较高保真度的磁性钢丝录音机,做出了重要贡献。技术上的彻底突破,使得阿莫尔研究基金会在这一时期的磁性钢丝录音技术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利用卡姆拉斯的技术发明,开拓了新的军用录音机市场。1940年末,卡姆拉斯和同事们制造出军用阿莫尔Model 50型便携式磁性钢丝录音机,到1944年底,阿莫尔研究基金会一共为美军生产了大约2000台阿莫尔Model 50型钢丝录音机,随后它又授权GE公司生产了大约6000台51型录音机,这是50型的翻版。这些钢丝录音机执行着从潜艇水手训练时的口令记录仪到录制军事新闻报道的多种任务,用途广泛。阿莫尔研究基金会还向两个国家广播电台网络出借录音机,它们是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用于1944年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会议录音。Model 50及其派生型号,对于阿莫尔公司在战后磁性录音工业领军地位的确立,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战争的演进,阿莫尔向越来越多的公司出售了专利许可证。 
  四、瑞典 
  瑞典是20世纪30年代录音用钢带生产的主要研究中心。 
  1930年,德国发明家K.史迪勒,就他与BBC公司合作开发的“Blattnerphone”录音机使用的录音钢带的生产事宜,首先与瑞典钢铁公司“UddeholmAB”接触。录音机音量测试表明,钢带录音机还音音量的变化,主要是由钢带品质的变化引起的,这包括化学成分及物理尺寸。
  ……
展开
目录
引 言
第一部分 磁性钢丝录音技术的兴衰与我国钢丝录音音乐音响档案遗存
第一章 世界磁性钢丝录音技术发展及应用轨迹的历史追溯
第一节 磁性钢丝录音技术的幼年——“录音电话机”(Telegraphone)时代相关技术的初步探索、改良与实用产品的初步应用和市场推广(丹麦、美国、德国1878~1918)
第二节 磁性钢丝录音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及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应用,磁性钢丝录音设备类型及其市场多元化发展阶段(德国、英国、美国、日本和瑞典20世纪20年代—1945年)
第三节 与磁性钢丝录音技术并行发展的磁带录音技术德国1928—1945年)
第四节 “二战”后磁性钢丝录音技术的黄金时代(美国1945年—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
第五节 战后磁带录音技术的全面兴起,磁性钢丝录音技术并非终结的终结(美国、日本20世纪40—50年代)
第二章 我国钢丝录音音乐音响遗存
第一节 我国广播电台系统钢丝录音、还原设备应用情况的历史检索
第二节 我国文化艺术研究机构、专业音乐院校在民族音乐田野采风中钢丝录音应用个案追寻
第三节 我国钢丝录音、还原设备的现存状况
第四节 我国钢丝录音音乐音响档案的现存状况
第三章 磁性钢丝录音技术的兴衰与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音频还原研究的特殊关系
第一节 世界磁性钢丝录音技术主要发展线索与我国钢丝录音技术应用时序对照,及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对钢丝录音机的研制
第二节 我国应用的钢丝录音关键技术及工艺标准发明家及其主要贡献
第三节 我国主要应用的钢丝录音机生产厂家及其产品系列生产年表

第二部分 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样本选取及测试分析
第四章 档案样本的选取,测试分析项目及研究进程的逻辑关系-
第一节档案样本选取的必要性及选取路径
第二节 我国钢丝录音音乐音响档案载体材质类型辨析
第三节 档案样本载体材质的取样原则、措施及不同品牌钢丝录音带的参考样板
第四节 档案样本的测试分析项目及研究进程的逻辑关系
第五章 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样本化学成分测试分析
第一节 样本材料可能涉及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第二节 样本材料化学成分测试步骤、方法,实验条件及数据处理
第三节 样本材料化学成分测试结果
第四节 样本化学成分测试结果分析
第六章 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样本物理磁特性测试分析
第一节 样本物理磁特性测试分析所采用的物理参量的选择
第二节 样本物理磁特性测试方法、原理及测试设备
第三节 样本物理磁特性测试数据
第四节 样本物理磁特性测试结果分析
第七章 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样本测试结果综合分析
第一节 10种载体样本的磁特性成因辨析
第二节 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载体濒危状况评估
第三节 10种载体样本基本物理磁特性的完整性与音频信号电磁转换特性初步辨析

第三部分 我国钢丝录音遗存音乐音响档案音频还原研究
第八章 音频还原实验研究的指导原则、目标及主要任务
第一节 动态发展、不断改进的音响档案音频信息还原、迁移技术
第二节 对国际标准中音响档案音频还原若干重要原则的解读
第三节 音响档案保护国际标准与我国钢丝录音音乐音响档案保护实践的适应性
第四节 音频还原研究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目标及主要实验任务
第九章 基于“最佳信号重放”目标的钢丝录音载体音频还原实验平台构建
第一节 钢丝录音载体音频还原实验设备“原型机”概念的认定
第二节 钢丝录音载体音频还原实验平台的构建原则及实施策略
第三节 原型机的选择与修复实验
第四节 钢丝录音载体音频还原实验平台的构建
第五节 实验平台还音频率补偿特性的探索实验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