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01:伤寒论直解》: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上节论血液虚少者不可汗,此节言血液皆从中焦水谷之精而生,故又言荣卫不足者不可发汗也。脉浮紧者,病太阳之表,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之?盖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今尺中脉迟,乃中焦之荣气不足,血液虚少,不能入于脉故也。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此承上文两节之意,而言脉迟而中焦荣气不足者,不可发汗。若脉浮在表,荣气足者,可发汗;脉微而里虚者,不可发汗;若浮而数,血液足者,可发汗。俱宜麻黄汤。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
此因上文荣气不足而复及于卫气也。卫气者,所以肥腠理,司开合,卫外而为固也,今不能卫外,故常自汗出,此为荣气和而卫不和也。卫为阳,荣为阴,阴阳贵乎和合,今荣自和而卫气不与之和谐,故荣自行于脉中,卫自行于脉外,两不相合,如夫妇之不调也,宜桂枝汤发其汗,调和荣卫之气则愈。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上节卫气之不和,乃卫气不与荣气相和也,此节卫气之不和,乃卫气之自不和也。脏无他病者,内无别病也;时发热自汗出者,发作有时也;先其时发汗者,先其未发之时,以桂枝汤发其汗,卫气和而愈矣。此二节皆言桂枝汤,能和荣卫而发汗,亦能和荣卫而止汗也。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前节身无汗自衄者愈,言邪随衄散,故不必用麻黄汤也。此节不发汗因致衄者,言邪不为衄解,故又宜麻黄汤主之。以不发汗因而致衄,所以仍要发汗。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此明头痛有在里在表在经之不同也。不大便六七日,热在里也;头痛有热者,热甚于里,而上乘于头也。与承气汤,上承热气于下,以泄其里热。其头痛而小便清者,知热不在里而在表也,当须发汗以泄其表热。不但此也,又有肌腠之热不解,入于经络而头痛者,必迫血妄行而为衄,仍宜桂枝汤以解肌中之热。
魏子干问曰:热甚于经,何以反用桂枝?答曰:此肌腠之热不解而干于经络,衄则经络之热随血散,然头痛未止,故仍宜桂枝以解肌中之余热,非解络也。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此言太阳之气与君火相合而通会于肌腠也。伤寒发汗已解者,表邪已解也;半日许复烦者,君火之气通于肌腠,表解而肌未解也;脉浮数者,肌腠之气盛也。故更宜桂枝汤以解肌中之邪。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