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辨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21344
  • 作      者:
    (明)童养学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辨疑》是明代伤寒学家童养学为纠正元代医家吴恕《伤寒活人指掌》之讹谬而著之伤寒学术著作。书凡三卷。首卷述六经传变。卷二列伤寒诸证一实际包括温病、疫疠和一些杂病一,其内容包含注解、辨证法、诊脉法、用药法(内含方剂)及总论等内容。卷三列方剂114首,是作者所一集得之古方一,其所选方剂与前两卷病证相对应。本次整理以明崇祯五年(1632)金陵刻本为底本。
  《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辨疑》之作者为明代童养学。童养学,字壮吾,明代建瓯人,贡生,任邵武儒学训导官,后为延平教授。他精于伤寒学,另著有《伤寒六经书纂要辨疑》。《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辨疑》一书,是童养学为纠正元代吴恕《伤寒活人指掌》之讹谬而著,属于伤寒学研究著作中的纠误之作。
  根据本次版本调研,《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辨疑》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崇祯五年壬申(1632)金陵刻本,清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醉耕堂刻本,清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抄本,清乾隆(具体时间不详)古越激东朱源抄本及清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刻本。本次校注整理,以明代崇祯五年壬申金陵刻本为底本,因为此版本系本书原刊,故以此本为底本。主校本选清顺治十八年辛丑醉耕堂刻本,因此本内容完整,又经过前人校对,故选为主校本(简称“顺治本”)。清光绪十四年戊子刻本年代较近,保存完好,刻工亦佳,字迹清晰,故选为参校本(简称“光绪本”)。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1: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辨疑》:
  《经》日: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无表症,脉虽浮,亦有可下者,少阴病二三日,无里症,亦有可汗者。此何以解?脉虽浮,而亦有可下者,谓表症六七日不大便,故用寒药微下之也。借使大便不难,其敢下乎?少阴病亦有发汗者,少阴本无热,反发热,而表犹未解,故用温药微汗之也。借使身不发热,其敢轻汗之乎?此又医者所当知。
  总论
  经言一二日、三四日、五六日,不过言病有阴阳表里,分别先后浅深耳,岂可拘定日数哉。余见今之庸俗治伤寒,一二日不问属虚属实,便用麻黄、桂枝之类汗之;三四日不问在经在腑,便用柴胡之类和之;五六日不问在表在里,便用承气之类下之。以致内外俱虚,变症蜂起。大抵病人表里虚实不同,邪之传变有异,岂可以日数为准?盖风寒初中人无常,或人于阴,或人于阳,非必始太阳,终厥阴也。或有自太阳始,日传一经,六日传至厥阴,邪气衰不传而愈者;或有不罢再传者;或有间经而传者;或有传至二三经而止者;或有始终止在一经者;或有越经而传者;或有初人太阳,不作郁热,便入少阴而成真阴症者;或有直中阴经而成寒症者;或有症变者;或有脉变者;或有取症不取脉者;或有取脉不取症者,岂可执定一二日发表,三四日和解,五六日可下,如庸医执死法哉。务要审脉验症,辨名定经,但见太阳症直攻太阳,但见少阴症直攻少阴,此活法也。仲景云:日数多但见表症而脉浮者,尤宜汗之;日数虽少但见里症而脉沉者,尤宜下之。此确论也,活法也。
  七八日不解,又复再传。
  伤寒七日,法当少愈,或犹不解者,六日足六经传尽而传人手六经,则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邪气皆去,病自已矣。
  日传二经,病名两感;
  经传六日,应无一痊。
  常病日传一经,至六日为传经遍,当愈不愈而感于寒者,半属于阴,半属于阳,脏腑俱受病。
  一日太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至此则病笃也,若水浆不人,不知人者,胃气不通。三日六经俱病,荣卫之气不行于内外,脏腑之气不通上下,至六日脏腑之气俱尽,荣卫之气俱绝则死也。
  长沙公无治法,后人以意消息之。太阳先受病在表,先解表;少阴先受病在里,先救里。先表者,里不可缓;先里者,表亦不可缓也。此变通权与之论也。
  今《活人书》谓下利清谷、身体疼痛,急当救里,用四逆汤。后身疼痛、便自调,急当救表,宜桂枝汤。却引下利、身疼痛虚寒救里之例,而欲施于烦渴、腹满、谵语、囊缩实热之症,是以火济火也,宁不速其死哉。
  今权与以备览,一日太阳与少阴,俱病不死,五苓散主之。二日太阳传阳明,少阴传太阴,俱病不死,大柴胡主之。三日阳明传少阳,太阴传厥阴俱病,则危矣。或用大承气、大柴胡,庶几有可生者,此亦侥幸于万一也。医者犹细思而斟酌之。
  ……
展开
目录
卷之首
活人指掌赋六经传变、正伤
寒方附

卷之二
活人指掌赋伤寒变为杂病载
后卷
结胸
痞气
发狂
发黄
微喘喘满
微烦烦极
狐惑
蚘厥
渴斑
阳明寒热
刚柔二痓
衄血厥竭
厥利除中
阴厥
阳厥
风温
胸痞
并病
战汗
咳逆
腹痛
短气
劳复食复
背恶寒
筋肉惕
头汗
亡阳
水入即吐
水入不下
风寒
潮热
烦燥
呕哕
痰涎
脓血
腹胀
头痛
温毒赤斑
吐血
咽痛
寒结胸
痞满
错语干呕
热多寒少
动悸
懊憹
痞噫
身瘁
劳复
肠垢
疫疠
百合
多眠
不眠
挛搐
嗽痰
不可汗
不可下
湿症
霍乱
温病
奔豚
似疟
脏结
口燥咽干
肉瞤筋惕


亡阳
阴毒
脾约
协热
呕吐
俨语
阳毒
阴毒
脏气厥
活人指掌赋总论

卷之三
大陷胸汤
大陷胸丸
小陷胸汤
三物白散
枳实理中汤
半夏茯苓汤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