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茵香河恩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994157
  • 作      者:
    王韦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王韦创作的《茵香河恩怨》讲述了两个家族的战争:情仇交织,人性相映,机关算尽,生死离别,男女私情,儿女婚姻纠葛,异国浪漫,小人耍奸,富人盘剥,官府腐败无能,底层百姓生活之艰辛,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精彩画面卷展现在你面前……
  沈、梅两家是茵香河镇的大户,因不肖子弟的恶行两家结下了冤仇。梅家人为了复仇,由此展开了对沈家人一系列的报复行动……
展开
作者简介
  王韦(又名王维,字东升、号东方欲晓),上海复旦大学毕业,中国古镇文化学者,书画家。陕西人,现定居南宁。作者长期潜心于清末民初文学语言研究,其作品崇尚细腻典雅、婉约的江南怀旧风格。已出版的民国版长篇小说《峤山雨濛濛》是作者这类题材的代表作,出版后,投放市场反响较大,得到读者好评:有郁达夫遗风之说,更有李劼人神笔之喻。《茵香河恩怨》是继前者之后新创作的又一部长篇小说力作,也是作者中国古镇题材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展开
内容介绍
  王韦创作的《茵香河恩怨》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沈、梅两家是茵香河镇的大户,因不肖子弟的恶行两家结下了冤仇。梅家人为了复仇,由此展开了对沈家人一系列的报复行动。先是设计使沈家伐木场的货船沉没,造成九名船工葬身江底;再就是为了从英伦商人手中抢得二十万担茵香米的贸易合约,机关算尽;接着又是在“六味地黄丸”中参杂有毒物质,嫁祸于人,致使二十多名病患者服用后离奇死亡……最终行迹败露,害人害己,锒铛入狱,被杀、被流放、被遣散、生离死别,弄了个家破人亡,两败俱伤。而躲在幕后观虎斗的盐商雪敬之老爷,此时却突然出现在茵香河镇,伙同在朝为官的同父异母兄弟雪敬堂接管了沈梅两家因此而留下的所有产业,并与东洋人合伙在茵香河办起了洋药厂……一溜三串,留下诸多谜底,等待读者去揭开。
展开
精彩书摘
  “我明白,老爷。”管家回说。
  去年年景不好,雨水多,虫害多,稻谷欠收,沈云亭大发慈悲,减免了佃户们三成的租子,佃户们对他又是感恩又是戴德。今年老天开眼,风调雨顺,无论是茵香河两岸的平地,还是半山腰上的坡地,稻谷长势都十分喜人,根深苗壮,籽粒饱满,穗穗都垂弯着腰,沉甸甸的,再要求减免租子就有点说不过去。
  当午的太阳有点毒,沈云亭只在田间走了一圈,光亮的额头上就沁出一层汗水,他掏出手绢拭了拭,然后轻轻朝后挥挥手。管家福宽很快就领会主人的意思,遂转身高喊:“轿子一”下人们听到召唤,赶忙抬着轿子朝这边飞奔而来。近前,还未等轿落地,其他随行人员便恭恭敬敬端上一杯凉茶来,沈云亭接了咕噜咕噜一口干完,还未等端茶的问他是否再续,便说:“打道回府!”说罢即抬腿坐上轿去。下人们稳稳将轿子抬起,调转轿头朝原路折回。管家福宽自己撑着油纸伞,跟在轿后,一路小跑绝尘而去。远处,群山起伏,层层叠叠的稻田泛着金浪,川流不息的茵香河水在滔滔流淌,隔着山间野岭就能闻到码头上船工们传来的号子声,此起彼伏。
  茵香河属长江下游地区的一条支流,流经风景秀丽的茵香镇,方缓缓汇入长江一摆头向东奔腾而去。
  这里水势相对平缓,江面开阔,历来为行舟通衢的好地方。南来北往的大小船只,只要一到这里就免不了要停下来歇息。一是补给粮草,二是借此上岸放松放松。
  繁华的街镇,店铺鳞次栉比,令各路商贾访客流连忘返。这里不仅是江南有名的通商码头,还是人们修身养性的好去处,青山叠翠,竹木环抱,景色迷人;同时还出产一种人间最美味的馐珍——茵香米。山脚下,沿河两岸,数万亩稻田所出产的茵香米,可以说粒粒都称得上是珍珠,颗颗是玛瑙翡翠。沈云亭老爷就是这珍珠玛瑙翡翠的最大主人。他每年要将数十万担茵香米通过水路运销往上海,换回数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茵香米乃米中珍品,自古就受人们追捧。只因这里的土壤肥沃,气候宜人,所出产的米颗粒晶莹剔透,其性温润如玉,人口爽滑,香气四溢。在上海能吃到一口茵香米,这辈子那可真算有口福了;因为珍贵的茵香米只有有钱人才享用得起,对于普通老百姓那只能是一种奢望。
  茵香米之所以好吃,据说主要与茵香河的水有关。茵香河的水,传说是一种神水。它不但灌溉了茵香河两岸数十万亩良田,还产出了喷香可口的饭菜。在河水中沐浴,能够强身健体,饮之能够驱百病。每年的端午节前后,人们纷纷下河去沐浴。男人们会在白天,女人们则会选在晚上才行动,男女有别,这是规矩。沐浴完之后,人们会顺手再打上一桶茵香河的水拎回家去,加入艾草煮过后全家人分享。饮之,据说整个夏天蚊虫不叮咬,并能驱风化湿,除痹通络。相传康熙末年,有位外国传教士来茵香河考察,对茵香河的水用仪器进行了检测,检测后说:“富硒之水,真乃神水,堪比恒河之水。”老百姓并不懂这个满脸胡楂的外国人说的是啥话,但从他脸上所表露出来的神情判断是在赞美。后来,康熙皇帝知道了,就差人用宝葫芦打了这里的水去试饮,饮后觉得并无异常,与其他地方的水比较之,只是有那么一丝淡淡的清甜而已。事后,地方官为了讨好皇上,就募资在茵香河岸一处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座凉亭,命名“茵香亭”,供人们登高赏景和吟诗抒怀。这里先不说康熙皇帝当年到底尝出茵香河的水滋味如何,但每逢端午节,人们下河沐浴,用河水煮艾草喝的习俗却一直延续至今没改变,且经久不衰。
  至于这里何时建镇,追根溯源,并无啥资料考证。有人说从宋元时就有了,也有人说从明初才开始。
  但有一点却是真实的,这里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热闹之地,各路商贾云集,各种商号星罗棋布。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河湾的风
第二章 神仙楼密谋
第三章 水下的罪恶
第四章 小人之患
第五章 迷情若兰
第六章 亡命上海滩
第七章 阳光洒在茵香河上
第八章 合约之争
第九章 囹圄求生
第十章 火烧伊家院
第十一章 京戏花旦
第十二章 六味地黄丸
第十三章 不是冤家不聚首
第十四章 芒硝疑云
第十五章 从异国到海风吹拂下的橡胶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