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锦迁理法方药专辑》:
六、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中医药调理
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为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也给患者的血液、血管和心肌带来了一些不利的新的矛盾,有些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心悸、神疲乏力、胸闷、胸痛,栗师认为仍属于“胸痹”“心痛”等病证的范畴,其病位在心,病性为本虚标实,所谓本虚,就是气虚、阳虚,即<金匮要略》中所说的阳微,而所谓标实就是指瘀血、痰浊、气滞等因素影响气血运行,即《金匮要略》中所提到的阴弦。在治疗上仍应以补虚祛实为大法,补虚以补心气为主,兼顾其他脏腑,祛实就是活血化瘀、祛湿化痰、理气疏肝,在具体运用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补气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故《黄帝内经》有言:“诸血者皆属于心。”冠心病患者多为年迈之人,其心气虚则更为显著,《内经》日:“年六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这里的心气始衰、血气懈惰、好卧都是心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的表现。若患者心气不足,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损伤可进一步加重心气虚衰,则使心血运行更加无力,所以可出现术后心悸、神疲乏力、胸闷、胸痛、舌有瘀斑、舌色青紫、脉涩或结或代等症状,治疗应补益心气,药用人参、黄芪、红景天等,方用升陷汤、生脉饮为主,酌加活血化瘀之品。
在补益心气的基础上要注意兼顾五脏,如在心气虚运血无力的基础上又见气短、喘咳等肺气不足的症状时,应酌加五味子、黄芪、桔梗等补益宗气,方可选用补肺汤加减,因宗气贯心脉而司呼吸;若兼见食欲不振、纳差、纳呆、四肢无力沉重等脾气虚时,当酌加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以健脾益气,资助气血生化之源;若见腰膝酸软,动则喘甚等肾气不足时,当加熟地黄、山萸肉、淫羊藿、巴戟天等以振奋肾气,可用大补元煎等,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患者大都在40岁以上,妇女多在更年期以后都进入肾气衰的阶段,所以在补益肾气之时应注意肾阴、肾阳的差异,要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不可一味地单纯补阴或补阳;若兼见胸胁满闷,脉细无力等肝血、肝阴不足时也可以仿张锡纯以黄芪、升麻补肝气,或以白芍、当归补血疏肝,方用一贯煎、四物汤一类。栗师认为,血的运行与心之行、脾之统、肝之藏、肺之布、肾之施都密切相关,若五脏中任何一脏或几脏亏虚皆可使脉行渐涩,影响心主血脉之功能,而使胸痛、心悸、神疲乏力诸症加重。
(二)活血化瘀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大的血管暂时通畅,但体内的瘀血、痰浊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祛除,加之体内置入异体物质后会更加阻滞体内正常的气机运行。这种瘀血的形成可能是血液本身受到寒热之邪的侵袭而发生质地的改变,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黄帝内经》日:“寒邪客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血泣则脉不通。”也可因血脉受邪而发生瘀塞,由于病程久,瘀血容易阻于小的络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大血管得以开通,但为心脏输送营养的微小血络由于瘀血阻滞仍无法为梗死之心肌运送营养,故使某些症状加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