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临床研究:李今庸读古医书札记》:
《黄帝内经》一书,一般学者认为它包括现在流传的《素问》和《灵枢》两部书在内。为了弄清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弄清我国古代医学史的发展情况,有必要对《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及成书地点加以稽考。以前,人们总是说《黄帝内经》的成书,不是出于一人一时之手,这种笼统的说法,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
诚然,现存《黄帝内经》的内容,不是一个时间的产物,如《灵枢阴阳系日月》、《素问脉解篇》等就是西汉太初以后的作品,所谓《素问》“运气七篇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就是东汉建武以后的作品,但在这些内容还未补上去以前,我认为《黄帝内经》已经是以一部《黄帝内经》的形式而存在,它一出世就具备了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并不是补充上去了这些内容才成书的,也不是各个不同时代的各种医学小册子被人一天把它合在一起成书的,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内容来考证它的成书年代和成书地点。
《黄帝内经》成书的确凿年代现在是无法考证的。然我们从大量的古代文献中仍然可以找到一些线索,查出它成书的大致时间来。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后期,成书地点可能在秦国。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个问题加以探讨。
一、《黄帝内经》成书的时间上限
(一)《素问著至教论》说,“足以治群僚,不足至(治)侯王,《素问疏五过论》说,“封君败伤,及欲侯王,考“侯王一词,亦见于《老子》第三十二章和第三十七章,当是战国期间诸侯王出现以后的事情。清代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说过:“此书(指《素问》)有‘失侯失王’之语,秦灭六国,汉诸王国除,始有失侯王者。
(二)《素问疏五过论》中论述了“脱营和“失精之证,记载了“封君败伤,“暴乐暴苦,始乐后苦,“故贵脱势,“始富后贫等,这是社会急剧变革的一种反映,当和上面“失侯王之事紧密相联在一起。正因为“失候王,“封君败伤,“故贵脱势,一部分人在经济上就“始富而“后贫,因而导致情志上的“始乐而“后苦。由于政治地位和经济条件的急剧降落,情志久久怫郁不解,从而发生“脱营,“失精之证。“脱营,“失精之证被总结出来而反映在《黄帝内经》里,表明当时不少人患此病证,也说明这是社会急剧变革的产物。
(三)《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当时的许多人都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以致其年“半百而衰,这正是社会变革时期没落阶级悲观失望以享乐自慰的一种思想反映,《史记魏公子列传》所载:信陵君魏公子无忌“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人,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就是其例。
(四)《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这里以一个国王的语气而讲到“收其租税,显然是新兴地主阶级取得了政权在全国推行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后才有的事。
(五)《黄帝内经》中使用了“将军一词,《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考“将军之词,始于战国,《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司马贞索隐说:“遂以‘将军’为官名。故《尸子》曰:‘十万之师,无将军则乱’,六国时有其官。
(六)《黄帝内经》认为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精,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之本也,《灵枢经脉》说:“人始生,先成精,《灵枢决气》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若精气充足和畅流,就轻劲多力;反之,精气消绝,就要失去生命活动而死亡。然古代“精气学说是齐国稷下学宫的宋钘、尹文学派倡导的,他们认为:“凡物之精,比(原作“此,误,今改)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见《管子内业》。据《十批判书》谓此篇乃宋、尹学派作品),提出了具有流动性质的细微物质的精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根本要素。《中国历代哲学文选先秦篇》认为“这一派的唯物主义学说,和当时医学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
(七)《灵枢玉版》记载: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者余闻之则为不仁,然愿闻其道,弗行于人。这里“不仁一词的含义,和后面《灵枢刺节真邪》中“卫气不行,则为不仁、《素问痹论》中“皮肤不营,故为不仁的“肌肤不知寒热痛痒的“不仁一词是不同的。这是一种“仁术思想的反映。这种所谓“仁术思想,是我国战国时期孟轲倡导的,孟轲在《孟子梁惠王上》说过:“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这表明了《黄帝内经》受到孟轲“仁术思想的影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