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现代中国音乐社团研究:1900-1949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3046494
  • 作      者:
    戴俊超著
  • 出 版 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戴俊超,2010年于中国音乐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学习经历:
  1983年毕业于湖北工程学院数学系,1 995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师范部理论作曲专业(文学学士),200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文学硕士),2010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啻乐学专业(文学博士);研究领域音乐教育、音乐史学、作曲技术理论;科研成果:在《湖北工程学院学报)、《音乐探索》、《音乐艺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
  等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 6篇,参编全国艺术设计专业系列丛书《中国艺术简史》(撰写其《音乐史》),硕士论文《国立音乐院“山歌社”的音乐活动述论》获“第五届全国音乐史学论文评奖”…等奖(2008年·苏州)。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音乐学院博士文库:现代中国音乐社团研究(1900-1949)》将运用史学理论与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以中国近现代时期1900—1949年间出现的音乐社团为对象,以一些具有独特意义和重要研究价值的音乐社团的艺术实践为个案,总结其成败得失,探索中国近现代音乐社团的流行、分布与嬗变规律;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解释和恰当地评价一些重要的音乐社团,全面地清理中国近现代音乐社团这一对象的特殊性,研究其存在的价值和影响;以社团研究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现代音乐史既定成型,企望以此对近代中国音乐发展状况做出整体性的文化反思。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音乐学院博士文库:现代中国音乐社团研究(1900-1949)》: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阶层爱国人士为了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纷纷组织成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此外,原有社团的活动也纷纷与抗日救亡活动相关联。当时在中国的几种主要势力,如敌对的日本帝国主义、中立的外侨租界、坚持抗战的国民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边区政府)的辖区之内,其社团的活动虽然各具特色,但无不与时事紧密相连。在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的环境下,为了达到民主建国的理想,一些社团在政治上的超然性开始消解,甚至逐步显现出越来越浓厚的政治倾向。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中国近现代史中丰富多彩的社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走向同类合并与规模扩大的道路,为新中国社团的发展道路奠定了新的方向。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典型的音乐社团既属于前述语源学、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团,同样具有互利性、同类聚集、非官方性、非职业性和规约性等现代意义上的特征,也与其他各行各业的社团有着其内涵上的本质区别。音乐社团中的参与者应该是以研究音乐为主的社会成员,他们往往运用群体活动的方式,以音乐活动为载体,就音乐艺术诸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意识的探讨与争鸣。这样,此间音乐社团的活动既与音乐艺术密切相关,其演变过程也是与整个中国近现代社会中其他社团的发展轨迹基本一致的。
  既然中国近现代社会中的音乐社团以音乐活动为载体,那么,就得考察此间中国音乐文化的特色。中国近现代社会中音乐文化的主要特色是西乐东渐,其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雅俗之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存在着。所以,此间音乐社团音乐活动在乐种与乐风、题材与体裁、类型与时空等方面较以前是大为扩展了。这不仅表现在传统民间音乐透过厚重的历史杠杆推陈出新,而且表现在西洋音乐的理论及其实践随着传教士的推介、新式军乐的初兴以及学堂乐歌的风行而大行其道,随着人际交流的日趋频繁,地域性音乐的汇通也对音乐文化多元性特征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说,考察中国近现代音乐社团,难以回避传统意义上的民间音乐班社及其音乐活动。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概述
二、研究基础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步履维艰的传统说唱音乐班社
第一节 传统的浸染——三皇会与长春会
一、社会转型中的说唱音乐
二、三皇会
三、长春会
第二节 初浴现代——光裕社
一、光裕公所
二、光裕社
第三节 顺天应时——训练班、改进会与研究会
一、艺人训练班
二、改进会与研究会
三、改进说唱艺术的“宝全堂”
第四节 涅槃新生——救国会与宣传队
一、抗战期间说唱艺术的境遇
二、说唱艺人救国会

第二章 凝练国粹的戏曲社团
第一节 奢华的终结——皇家剧团的收场
一、清末宫廷剧团
二、晚清民间戏班在宫廷中的演出
第二节 “梨园军营”——传统科班与戏班
一、富连成班
二、从科班到职业戏班
三、民间戏班与“玩友”戏班
第三节 统制与分途——禁戏与戏曲改良组织
一、精忠庙
二、正乐育化会
三、秦腔易俗社
第四节 中西交汇——从戏班到剧团
一、戏社与剧社
二、梅兰芳剧团的访美演出
三、雪声剧团

第三章 移步换形的传统器乐社团
第一节 同好会奏——琴社与雅集社的民族器乐活动
一、自娱型器乐班社
二、琴社组织
三、雅集社
第二节 展现风俗——民俗性器乐组织
一、风俗型器乐班社
二、锣鼓乐与鼓吹乐班社
三、丝竹乐与弦索乐班社
第三节 定格传统——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班社
一、传统型音乐班社
二、江南丝竹社团
三、广东音乐社团
第四节 以西补中——大同乐会与国乐改进社
一、改进型音乐社团
二、大同乐会
三、国乐改进社

第四章 西乐东徂的新音乐社团
第一节 社团滥觞——讲习会与传习所
一、音乐讲习会
二、音乐传习所
第二节 学贯中西——乐友社、乐艺社与音乐艺文社
一、乐友社
二、乐艺社
三、音乐艺文社
第三节 俗雅之间——流行音乐社团的发展
一、流行乐队组织
二、明月社的前前后后
三、上海新兴音乐社
第四节 竞奏新声——西洋管弦乐队的演进
一、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
二、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管弦乐队
三、中华交响乐团

第五章 复兴乐教的音乐教育社团
第一节 学术归理——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
一、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社团性质
二、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的发展历史
三、意义——专业音乐教育的“预演”
第二节 特种教育——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
一、历史背景
二、发展过程
三、活动特点
第三节 尚乐之风——学校中的课余音乐社团
一、中小学中的课外音乐社团
二、普通高校中的课余音乐社团
三、专业艺术院校中的课余音乐社团
第四节 憧憬未来——音乐教育协进会
一、音乐教育的协会组织
二、上海音乐教育协进会
三、上海音乐教育协进会的相关活动

第六章 与意识形态相关的音乐社团
第一节 双重变奏——左翼音乐社团与新音乐运动社团
一、历史背景
二、左翼音乐社团
三、新音乐运动社团
第二节 中国呼声——民众歌咏会与武汉合唱团
一、民众歌咏会
二、武汉合唱团
第三节 民族脊梁——抗敌演剧队的演变
一、救亡演剧队
二、抗敌演剧队
三、抗敌演剧宣传队
第四节 精神支柱——军旅音乐社团的活动
一、军乐队与警乐队
二、军乐研究会与陆军军乐学校
三、八路军战斗剧社

第七章 文化团体中的音乐组织
第一节 同源共祖——春柳社的音乐活动
第二节 倡导美育——中华美育会
一、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二、中华美育会
三、中华美育会的音乐活动
第三节 艺术革命——南国社的音乐活动
一、南国社成立的背景
二、南国社的演变
三、南国社的音乐活动
第四节 近传远播——广播电台的音乐组织
一、广播电台与音乐组织的互动
二、桂林广播电台管弦乐队
三、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

第八章 侨民中的音乐社团
第一节 臣服与“自由”——俄侨与犹太侨民的音乐社团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聚居中国的难民潮
二、俄侨音乐社团——哈尔滨交响管弦乐协会
三、犹太侨民音乐社团——上海欧洲犹太艺术家协会
第二节 五方杂处——上海租界中的音乐社团
一、租界的历史
二、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
三、上海租界中的其他音乐社团
第三节 粉饰太平——日本侨民音乐社团
一、聚居东北的日本侨民
二、日侨在大连的音乐社团
三、日侨在长春的音乐社团
第四节 中国情结——海外华侨音乐社团
一、海外华侨的发展历史
二、东南亚华侨中的中国音乐社团
三、北美地区华侨的中国音乐社团

余论
一、音乐社团的文化源流考察
二、音乐社团的文化阶层考察
三、音乐社团的文化生命考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