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伤寒微旨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22365
  • 作      者:
    (宋)韩祗和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韩祗和,北宋人,《宋史》无传。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本书“不著作者,序言元佑丙寅,必当时名医也,其书颇有发明”。《四库全书·伤寒微旨论·提要》称:“祗和实北宋名医,以伤寒为专门者。特《宋史·方技传》不载,其履贯遂不可考耳。”(祗当作祗,见校注后记)《伤寒微旨论》正文中多次出现其行医区域,主要有“怀卫二郡”“邢磁二郡”“淦阳”等,相当于今河南、河北省所属的区域。据上可知韩祗和当是北宋医家,主要生活于今河南、河北一带。其成书年代据序言“元佑丙寅”,当为宋哲宗赵煦元佑元年,即公元1086年。
展开
内容介绍
  《伤寒微旨论》是北宋医家韩祗和所著外感热病专著。原书已散佚,今本由清代《四库全书》整理者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从《永乐大典》辑复而成1分上下两卷,共17篇。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0:伤寒微旨论》对伤寒病机、外感热病分类、伤寒传经学说、汗下温治法、外感热病因时治疗、阴黄证治、蓄血证治等均有论述与创新。本次整理以《四库全书》辑复本为底本。
  《伤寒微旨论》是北宋医家韩祗和撰著的外感热病专著。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0:伤寒微旨论》在继承张仲景《伤寒论》学术思想基础上结合北宋临床实际情况进行阐发。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0:伤寒微旨论》丰富了中医外感热病理论与实践,开宋代研究《伤寒论》之先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0:伤寒微旨论》:
  凡投下药不得务急为胜,假令今日寅时投下药,至申时、酉时不动,可再投下药。假令今日酉、戌时投下药,至来日鸡鸣时不动,可再投下药,切宜慎守也。
  病人三四日以前,切不宜早下之,则多成结胸及四逆之患。至十二日以后者,见有下证,虽脉不至实盛,亦宜下之。假令第十二三日投下药之后,至十六七日尚口燥,咽干,谵语者,即更宜下之。何者?盖为阴病不过六七日乃剧。若阳病至十三日以后,频投下药无害也。今立此言者,恐医流将病人日数浅深一概治也。且今太平久矣,脏腑柔脆,故气血虚弱,但迟投下药,亦无害耳。
  病人四五日以后,假令今日寅时见下证及有可下脉,未可便投下药。更候至午未时间阳气盛,再看其脉。若比寅时寸脉力倍大于关尺脉即可下之。若与寅时脉力平同,即候次日投下药亦不为晚矣。凡投下药者,量其脉力轻重,证之深浅,不可下之太过。若太过则病证多变,且古人立理无失下之过,但罪其下之太早及太过尔。况病人七八日不大便,古人未尝罪医者投下药之晚。此医之深意,思后人全不通晓。
  病人第五六日,两手三部脉沉数,寸关尺力齐等者,此乃阴阳气停。虽然咽干,腰重,发热,亦不可投下药,当大便自下尔。
  病人至六七日,不大便,若其两手寸脉小,尺中脉大,亦不可下之。虽不服下药而大便者,则必先硬而后溏。盖由腹中有阴气也。仲景《论》日:先硬后软,不可攻也。况鸭溏乎。
  《伤寒论》中或云:按之心下坚,腹中满,不大便,口燥,咽干,汗出,谵语,日晡所发潮热,不能食,体重,气促,溅然汗出,皆是可下之证。虽有此可下证,若三部脉停力弱及寸脉小于关尺,此为有下证,无下脉,不可下之,毫厘千里。直候寸脉力大于关尺,可下也。凡投下药,只参酌仲景承气汤轻重用之。治伤寒病投下药者,本不为取积及取食,止为疏解阳毒之气。若邪毒在内,阳气盛,即寸脉大乃可下之。其阳气不盛,即三部脉停,何必下之?盖今人只知沉在里,便投下药。殊不较量脉之阴阳虚盛也。
  凡投下药者,本因胃中有邪热之气,故投大黄、芒硝之类,以消阳气。今之医者,绝不解古人下伤寒之法,多投以丸药。丸药多用巴豆、水银、腻粉、粉霜、砒霜、甘遂、石脑油之类,皆是热药。但能逐其胃中浊恶,即愈增其邪热矣。今用丸药下伤寒病者,欲去胃中积聚,胃气既虚,即邪热在内,又与热相逢及吐纳暑热之气,足以助阳为毒,后成坏病也。
  今人投下药,才见大便利及三五次,急投和气药以补之。本意用大黄等凉药,疏导胃中热气。热气才过,乘虚之际,却投和气补药。决然变成发黄、斑出、衄血、畜血、狂走之患矣。
  凡投下药,候四五日以后有下脉及有可下证,即可下之。假令病人不投下药,至六七日大汗后依然腰痛,咽干而渴,日晡发热,颊赤,胸中冒闷,两手脉实而数,宜用黄芩汤一两服和之。直候大汗出后至第五六日,投大承气汤或调胃承气汤亦无害。盖于汗后至第五六日投下药者,是因病人大病后气血虚弱,不可早下也。
  ……
展开
目录
卷上
伤寒源篇
伤寒平脉篇
辨脉篇
阴阳盛虚篇
治病随证加减药篇
用药逆篇
可汗篇
可下篇

卷下
总汗下篇
辨汗下药力轻重篇
温中篇
小便大便篇
畜血证篇
阴黄证篇
劳复证篇

后序
附录
戒桂枝汤篇
辨桂枝葛根麻黄汤篇
佚文
校注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