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贾道燕蕴:古都北京的商业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104226
  • 作      者:
    周小翔[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小翔,1956年1月出生,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


  林妍梅,1974年3月出生,新疆人,经济学硕士。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学。


  刘静,1963年7月出生,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从事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李秀芹,1966年8月出生,黑龙江人,经济学硕士。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管理会计、企业管理等。


  罗宜军,1952年8月出生,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等。


  鲍晖,1972年7月出生,北京人。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管理学、会计学。

展开
内容介绍

  《贾道燕蕴》是一部以全新角度论述北京商业文化史的著作。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借用考古与文字资料,沿历史脉络从政治、军事、经贸、民俗等多角度纵论北京商业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着重论述北京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和作为国都的政治地位对其商业文化的特殊影响。下篇依托近代史实,从行业、街区、集市、会馆、经营、商俗等方面横展北京商业的诸般景象并解析其文化内涵,揭示出北京商业文化的本质特征与历史成因,展现了北京商业的多彩风貌。

展开
精彩书摘

  辽朝“因俗而治”的开明统治在历史上是留有美名的,表现了契丹民族对汉文化积极吸纳的态度。这不仅仅源于游牧民族的质朴和豁达,更源于契丹民族文化上的自信心。作为少数民族,他们除了占领汉族的土地,还想在心理上取得对汉族的统治态势,对被宋人称为“夷”十分反感,认为“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②。辽的文化的确也在某些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如辽朝创造了契丹文字,包括辽太祖皇子耶律倍在内的一些辽朝贵族文人能写诗绘画,宋朝曾藏有耶律倍的绘画十五幅,其中“猎骑图”一幅,直到元代仍受到珍视。另外自辽圣宗始,辽就依仿汉人修史的传统,撰修了辽朝的历史。正是这种文化上的争雄,消融了民族间的隔阂,促进了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的形成。
  现实生活中,辽朝契汉杂居的现象比比皆是,如西夏墓木板画《侍奉图》中所描绘的契丹贵族,在日常生活中大多着汉装。《童戏图》中一起玩耍的孩童,既有梳契丹的髡发,也有扎汉式的髻发,其关系之密切,亲如一家。契丹人习惯用蜜蜡腌制各类水果,以防腐烂,此法后来竟成为北京特产——蜜饯果脯的制作方法。另外汉儒文化中的不少伦理思想也被少数民族欣然接受,如从契丹贵族耶律羽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中,有一个通体錾花的精致银罐.上面竞绘有八幅孝子图,说明忠孝思想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已相当深刻。
  与定居的汉族不同的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是“行国”,在设立一个都城的同时,还设有不少陪都,其中尤以辽朝的五京为最甚。多都的设立,恐怕与游牧民族的四时巡抚的“捺钵”制度有关,即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契丹皇帝都要到各地狩猎或避暑,并召集臣僚商议军政大事,五京实际上是契丹皇帝的重要行宫。
  五京相比,幽州析津府所在的南京(今北京)有六大特点:一是人口最多,《契丹国志》卷二十二记载:南京曾有“户口三十万”;二是汇聚了汉、契丹、奚、渤海、女真、蒙古及西域较多的民族;三是城池相当完整;四是地理位置重要,驻有政府管理机构和大批军队;五是经济最为发达,为辽朝创造了大量的税赋收入;六是商贸最为繁盛。
  以上六大特点的形成,其实都源于一点:即南京是两种经济、文化的对接地。辽国建立之初,是以狩猎为主的奴隶制国家,得到燕云十六州后,为适应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创造性地推出了“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①的国策。长城以北地区采用官帐、部族制度,太后和契丹臣僚穿契丹的“国服”。长城以南地区则沿袭唐制,主要任用汉官、着汉服。虽然是一国两制,但在幽燕封建经济的示范下,辽国迅速地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可见南京既是辽朝统治汉人的政治中心,又是向汉人学习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制度的实践基地,还是辽、宋作战的前沿军需地和修好往来的商贸中转站。
  可见,正是由于两种政治制度、两种生产方式、两地商贸关系以及两种民族文化在南京的多角度对接,使其成为辽宋间各种矛盾的发生地和化解地,应该说南京对于辽朝的重要性,具有一种历史性和全局性的意义。
  南京地区自古多水泊,大量的植桑养蚕为丝织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北方少数民族对绫锦绸缎的大量需求又造就了丝织品广阔的市场。特别是923年,后唐将领卢文进、王侑投辽,裹挟了大批“士女”,教其织纤,从而使辽南京拥有大量技艺相当的织工。从1955年北京双塔寺出土的辽金时代丝织品看,其质地、色彩、图案和织绣技法确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契丹民族喜爱精美的手工艺品,常用马匹、牛羊和皮毡制品同汉族交换各种农产品和手工产品的传统。幽州升为南京后,特殊的位置,使商品需求不断扩大,手工业自然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据宋人许亢荣《奉使辽记》所载:辽南京地区“水甘土厚,人多技艺”。当时南京城中有很多手工作坊,其中少数民族传统的手工皮革、甲胄、皮囊、毛绳、鞍鞯、弓箭等行业兴盛,反映“四时捺钵”的玉雕挂件“春水玉”和“秋山玉”形象生动,各种金银錾刻工艺也十分精湛。
  ……

展开
目录

上篇 纵论北京商业文化的历史脉络
第一章 先秦时期北京商业文化的起源

第一节北京商业物质文化的起源
第二节 北京商业制度文化的起源
第三节 北京商业精神文化的起源
第二章 秦汉至隋唐北京商业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秦汉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封建商业制度的建设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与商业形式的多样化
第三节 隋唐北京繁荣的商业与文化
第三章 辽、金、元北京商业及其文化的发展变异
第一节 辽陪都的商业发展及其文化变异
第二节 金中都商业制度文化的基本形制
第三节 元大都丰富多彩的商业文化
第四章 明清北京商业及其文化体系的演变
第一节 明代北京商业文化的社会经济背景
第二节 明代社会风气与北京商业文化特点
第三节 清朝北京商业的发展
第四节 清朝绅商阶层的政治意识和价值观
第五节 晚清的重商主义

下篇 横展北京商业文化的诸般表象
第五章 从三百六十行中透视北京商业文化
第一节 北京商业发展中的各种行业
第二节 北京商业的经营特色
第三节 北京商业的文化内涵
第六章 北京商业区划中的文化现象
第一节 北京主要商业区域的划分
第二节 北京主要的商业街区
第三节 北京商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第七章 北京的集市与庙会文化
第一节 北京的集市文化
第二节 北京的庙会文化
第八章 北京的商业会馆与商帮
第一节 北京商业会馆的文化特色
第二节 北京商人的文化品位
第九章 北京商业的经营文化
第一节 北京商业的广告文化
第二节 北京商业的店堂装饰文化
第三节 北京商业的经营文化
第四节 北京商业的伦理道德
第十章 北京的商俗文化
第一节 北京商业的经营礼俗
第二节 北京商业的祭祀与禁忌
第三节 北京商业的店员培养
第四节 北京商业中的语言习俗
第十一章 北京商业文化的特征与成因
第一节 综述北京商业文化的特征与成因
第二节 北京商业文化的主旋律--帝都文化
第三节 北京商业文化的和弦--物流文化
第四节 北京商业文化的和弦--市井文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