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寿芝医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221276
  • 作      者:
    (清)王廷俊,(清)虞庠撰
  • 出 版 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寿芝医略》清同治六年(1867)初刊于浙省翰墨斋,作者王廷俊、虞庠。全书包括《类经纂要》《难经摘抄》《寿芝医案》三部分内容。《类经纂要》为医经著作,虞庠辑,王廷俊增注。《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综合05:寿芝医略》是张介宾《类经》一书的摘要批注,批注有直接采用原注,有对原注发挥。《难经摘抄》为王廷俊辑,为《难经》原文的摘抄和少量注释。《寿芝医案》辑录了王廷俊在成都的验案16例,医案仿喻嘉言《寓意草》体例,[先议病,后议药]。每案于病机、病理阐发尤详。本次整理以清同治六年翰墨斋初刊本为底本。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综合05:寿芝医略》:
  十二、足阳明之脉病,其恶人何也?曰:阳明厥气逆而厥。则喘而惋乌贯切,音腕,忧惊也,惋则恶人。
  帝日: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日:厥逆连脏则死,败及三阴。连经则生。肌表之疾。
  帝日: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何也?日: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受气于四末。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素问·阳明脉解篇》)
  十三、帝日: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日: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病为逆,不病为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帝日:愿闻其异状也。岐伯日:阳者,天气也,主外胃;阴者,地气也,主内脾。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经气受邪于外,则营卫气塞。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神气受伤于内,则水谷不能充运。阳受之则人六腑,阴受之则人五脏。外感阳受,内伤阴受,所谓从内从外也。人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阳邪在表在上。人五脏,则膜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此即肠红也,阴邪在里在下,由脏气久滞不能统运精液。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各从其类。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日: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下后受可知。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上后受可知。
  帝日: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日: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帝日: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日: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脾为胃行气于五脏。阳明者,表也,太阴之表。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胃行气于六腑,亦赖脾气而后行。脏腑各因其经因脾经也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血脉,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素问·太阴阳明论》)
  十四、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二经,甚则人肾。自腑归脏即肾厥头痛。徇行视貌蒙曚昧招掉摇尤甚也,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人肝。
  腹满膜胀,支膈塞也膈胠胁,下厥四肢厥逆上冒胸腹冒闷,过在足太阴、阳明。
  咳嗽上气喘急,厥逆也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
  ……
展开
目录
类经纂要
摄生类
阴阳类
藏象类
脉色类
经络类
标本类
气味类
论治类
疾病类
针刺类
运气类

难经摘抄
寿芝医案
追忆旧录四川治验医案
一、王氏妇临产发肿
二、陈心泉病疝误治大便从口出
三、赵氏孕妇晚发疫阳明实热
四、李诒卿三阴寒证
五、师母张夫人痰饮经闭误以为孕
六、儿子德六少阴寒证
七、邹氏妇血崩发热
八、张金门使女冷癥
九、夏氏子疯癫
十、孙氏妇产后太阳、阳明合病
十一、陈惺源少阴热证
十二、张启昌太夫人阴证似阳误治几脱
十三、张氏妇喉痹
十四、卢姓女少阳阳明合病经闭误认为劳治几死
十五、王隐梅吐血愈后发肿
十六、姨蛭周振靡夏月食冰粉发热用药几误
校注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