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杨泽民内科临证经验医案集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20572
  • 作      者:
    杨泽民编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杨泽民,男,汉族,1927年生,江苏省金坛人。江苏常州市中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医师。历任常州市中医院副主任、主任中医师,医务科科长,中医研究所所长、消化科主任。现任南京中医学院第三教学医院兼职教授等职务。
  他主张接受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主张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上辨病辨证论治,用现代科学、医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整理发扬中医药学。临床擅长诊疗消化系统疾病,组成一些新方药,提高了疗效的确切性和重复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药物治疗固然中药,服药方法、实践、饮食起居,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均不能忽视,都必须交待嘱咐清楚,方能收到较好效果。
展开
内容介绍
  《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医案系列丛书:杨泽民内科临证经验医案集要》包含了中西医学知识,也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各学科知识,有较多独到创新之处,既主张中医药现代化,又提出具体措施,可供中医药同仁借鉴。《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医案系列丛书:杨泽民内科临证经验医案集要》总结概括了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杨泽民教授60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科研积累,以及近30年来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对消化系统疾病及慢性支气管炎有独到的经验总结及理论认识,还有医案医话的记载以及经验教训体会。同时提出有很多疾病还必须靠养生保健和非药物防治来完成防治疾病的任务,所谓三分治疗,七分调养,对防治疾病是很有裨益的。《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医案系列丛书:杨泽民内科临证经验医案集要》适合中西医医务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医案系列丛书:杨泽民内科临证经验医案集要》:
  中药性味新议初探
  中药性味有寒热温凉四性之不同,有辛甘苦酸咸五味之殊异,又有升降浮沉功能之分别。临诊则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从其相应证候,按性味功能选方用药,自成理论体系,指导临床用药,自古以来无不尊为金科玉律,沿用迄今,其效彰彰,大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科学内涵。
  当西医学进入我国百余年来,世界科学日趋发达,中药研究亦日渐广泛而深入,大部分中药都做了成分分析和药理实验,尽管深浅程度不同,或科学技术尚未能尽阐其奥旨,但人们对中药的性味和实验机理,功效之关系,已开始有不同认识。遵古者认为性味是中药学理论之基础,药效之依据,治病之根本,处方用药之准绳;创新者则认为性味不能概药物功用、主治之全貌,且实验又有新机理、新疗效,发现了很多老药又有新用途,与性味毫无关系,如枳实、青皮能升高血压治休克;煅瓦楞、煅牡蛎可制酸治嘈杂泛酸;麻黄疗遗尿升血压,山楂降血脂,胖大海润肠通便,五味子降谷丙转氨酶,青蒿素治疟疾等,所以中药性味学说已渐渐不能满足现代理论分析和临床应用之需要。如叶橘泉在《现代实用中药学》中药性味之由来中讲到中药的性味:“大概是本草书籍作者们所体会药物以求辨别性质而来的,如味辛辣,嚼之有热辣感,而定为味辛性热,薄荷味辛而有清凉感,就定味辛性凉,可是多服有发汗之效,故又有性温之说。诸如此类,凭借多人的经验,推定它性温或性寒,所以往往有同一药物吴普说它性寒,李当之说它性温,或陶弘景来一折中之说,说它性平的矛盾现象了”。今再从《中药大辞典》选出数种中药来看看,据多家本草所载,其性味也常有较多矛盾和不一致之处,更可见其梗概,如肉苁蓉:《神农本草经》味甘性温,《名医别录》酸咸,《正楸药解》甘咸气平,三说均不相同,而《中药大辞典》则一个相加,谓之甘酸咸温;冰片:《新修本草》味辛苦微寒,《海药本草》味苦辛性温,前者寒而后者温,两相矛盾;杜仲:《神农本草经》味辛性平,《名医别录》甘温,两药性异而味别;知母:《神农本草经》味苦寒,《药性论》性平,两药性味亦不一致;百部:《名医别录》微温,《药性论》味甘,前者只知其性温,后者仅晓其味甘。而且有的重要性味与功用、主治间的理论亦难以解释和联系,临床用之有效,呈现药性是药性、功能是功能、主治是主治的分离现象。如杜仲味辛性平,如何能释其补肾之功用,治腰酸之效力。即使用归经法,亦难定补泻之功:知母性平,又如何知其有滋阴退热除火之功效。岂非皆是实践经验之效用乎。不如生姜嚼之乃辛辣感,用于胃寒痛直接感到胃热而脘痛即缓解有明显之感觉,似乎性味、功用、主治是从感觉、经验中来,对热病有效就是寒药,对寒证有效就是热性。目前研究认为,与微量元素有关。但有的也不正确,如石膏,实验仅有稳定热中枢之效(吸收少量钙离子作用),并无显著的退热、解实热四大症之功。即使与知母同用,临床亦未见其有明显降温,改变热病效用。
  当前绝大部分中药均做了成分分析,药理实验研究,虽然增加了不少新机理,新效用,但是仍然没能将处方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使中药的新理论指导临床,扩大应用范围。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必须继续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和现代医学知识,对中药性味、功能加以深入研究、综合分析,取长补短,去粗存精,阐明药性机理,成为一门新的中药学,一直到临床应用,提高疗效,为中药现代化创造条件,做出贡献。
  兹将薄荷、桔梗、金箔、酒、麻黄及石灰石,六味中药试作一番分析和探讨,以达举一反三之效。
  ……
展开
目录

前言
杨泽民教授简介

医路篇
初涉杏坛学医问道
业精于勤行医疗疾

医论篇
临床医学思想与实践
治未病(未病先防)
非药物防治疾病
从有规律上腹部饥饿痛提示球部溃疡诊断的重新认识
复方蟾蜍酊治疗神经性皮炎
时吐涎沫诊断早期妊娠之评价及机制探讨
钩虫病并发严重消化道出血3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
略论“胃不和则卧不安”与“卧不安则胃不和”
112例上消化道癌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结
自拟复方乌梅汤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病50例分析
蛔虫性不全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465例
流行性出血热中药治验2例报道
石灰石碱混悬液治疣痣16例治验及机理
从苏轼“求医诊脉”谈谈切脉新认识
切脉诊断妊娠讨论
中药性味新议初探
中西医结合治疗82例流行性乙型脑炎观察
23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综合分析
以香砂六君为主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之探讨及临床疗效分析
临床经验研究

学术探究
论中西医结合的优越性
中医要在继承下求提高,整理中求发扬,科研上求创新
医药某些领域的新认识和探讨
新医林改错

医话集锦
医务活动体验
临床医学经验碎金录
物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方药研究
临床方剂应用研究
临床药物应用研究
中药新应用及剂型改良及煎服方法

医学教学科普讲稿
浅谈胃脘痛
论医德
胃肠病饮食宜忌和生活须知
慢性支气管炎预防措施

医学科学研究
浅谈四诊与脉证从舍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电脑中医辨证施治
慢性支气管炎电脑中医分型辨证施治暨设计之探讨
100例慢性支气管炎电脑中医辨证施治
自拟胃痛灵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及其药理研究
自拟胃舒汤治疗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临床应用研究

浅谈中医药理论与发展
医学方面的矛盾与中庸之道
为人之道与健康
为医之道与健康及治病疗效关系
医疗事业改进设想
中医现代化之路暨中西医结合

医案篇
门诊医案
住院医案
膏方医案
附1
附2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