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书道发微:杨锁强书学论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556482
  • 作      者:
    杨锁强著
  • 出 版 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杨锁强,字任之,号涤云堂主,壬云斋主。1964年生,陕西扶风人。西安交通大学书法艺术与信息技术交叉学科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书法系教授,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学术委员,教育部全国艺术类优秀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书法教材审定专家,ATHENS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学术委员,国际学术期刊《Asi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Humanities》编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主持及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等37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研究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提名奖,西安交通大学艺术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各项奖励30余项。书法研究论文参加了2009年12月在希腊雅典召开的“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istory”和2010年6月在日本大阪召开的“The Asian Conference Arts and Humanities 2010”并做了主题发言。
展开
内容介绍

  《西安交通大学书法研究文库·书道发微:杨锁强书学论集》主要内容包括:关于书法意象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论书法传统与书法创新的层次与结构、论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杨锁强:当代书法患了文化贫血症、论中国书法的审美观、书法鉴赏的原则、标准与方法论、中国书法审美境界论等。

展开
精彩书摘
  《西安交通大学书法研究文库·书道发微:杨锁强书学论集》:
  大河汤汤,高原茫茫,华夏文明,以阴阳为本,黑白为彰,汉字为用,界出了虚空,呈现出万般色相,抚慰人柔弱的心灵与呈现心灵之神往,这种外化心灵的汉字书写,把人类的精神提升到所不能但却向往的境界,从而达到人格的和谐与完善。这就是中国的书法,以独特的艺术思维——意象,营造了纯粹的、凝结东方智慧的、中国人所钟爱的和能供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书法艺术经过历代贤达形而上与形而下之求索,求于心而证于道,把中国人对自然、人类与社会的感悟通过汉字与笔墨外化了,创造了世代歌颂的书法经典。记载着中国人的人世沧桑与精神追求的心迹。通过书法,我们超时空地感受先祖心灵的律动和精神气质,陶醉在所营造的精神世界里,体悟道之逍遥,灵魂之逍遥。在这里文化书法化了,书法文化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的儒、释、道,形成了各具特色但又具有共性的文化观与美学观,渗透到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并在中国书法中得到了最凝练的显彰。
  而梳理和系统阐释中国书法的文化特征与文化精神,对于准确把握历代书法经典和书法传统,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创作上的文化传承与再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一、中国书法的文化根性
  文化者.名起于《周易》,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汉朝刘向有“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之言;晋人束皙有“文化内辑,武功外悠”之观;南齐王融有在《三月三日曲水诗序》中之“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道”的慨叹等等,都从不同侧面对文化进行了多方位的阐释。若从字面考察,文化,则为人文之化育。化育为物,则为文化之器物;化育为规则,则为文化之典章制度;化育为魂,则为文化之精神理念。文化使得器物有了灵魂,规则赋予了伦理,人类充满了智慧。
  若把中国文化与中国书法作一比观,那么,在六艺证道的体系下,中国书法以其独有的心灵迹化的汉字线条把中国文化演绎与表现得简单而又纯粹,并以实用与审美的二重性格使得书法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这种近乎于携手共舞式的相互的促进与发展使得书法在中国文化的表征上更具有代表性和社会的认同感。中国书法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一种充满诗性的精神寄托,把中国人的生命灵性与向往彰显着、演绎着,并汇成了绵延不断的书法史长河,流淌着中国人以有限而寓无限、由无限而回归有限的智慧。
  汉字作为中国书法的第一载体,它的产生就是文化的结晶,也成了文化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相传“仓颉作书而天雨栗,鬼夜哭”(《淮南子·本经》),不管唐代书法家张怀瓘所形容的“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关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还是许慎所言的“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汉字“六书”构造理论,汉字是中华先祖与天地万物神交感悟而得的人类精神的产物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使汉字自始就有了文化的基因,并随着篆、隶、楷、行、草书体的演进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时代文化担当,构成了书体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国书法不仅是形成中华文化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且中国书法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固化、表征与宏扬方式。“汉字转化为艺术,书家的生命转化为书写,民族文化心理转化为笔墨符号”,并深入渗透到书法的精神、技法与器物文化的各个层面。
  ……
展开
目录
一、书法本质与文化论
关于书法意象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论书法传统与书法创新的层次与结构
论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
杨锁强:当代书法患了文化贫血症

二、书法美学论
论中国书法的审美观
书法鉴赏的原则、标准与方法论
中国书法审美境界论
——兼谈当代中国书法在审美境界上的若干误区

三、书法史论
论北朝摩崖刻经的中国书法史地位
溯源异流
——关于当代楷书发展出路的若干思考
周原甲骨文的书法艺术
当代古玺印创作的文化担当与审美品格
《史墙盘》铭文书法的文化阐释及其艺术特色
关于书法用字与审美标准的若干思考
一兼答董建秀先生
重审“流行书风”

四、书法教育与书法环境论
关于高等书法专业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书法报》关于高等书法教育的访谈
书法艺术的当代社会价值与生存环境论
意临书画艺术作品的创造性与著作权研究

五、书道墨悟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